山东淄博市淄川农机跨区作业合作社“抱团”出征
日前,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第一批跨区作业队伍已经开始在河南省收割小麦,其他农机跨区作业合作社组织的210台机械也将陆续跨区参加小麦机收作业。“成立农机跨区作业合作社以后,大伙可以相互交流经验,‘抱团’争闯市场,政府为我们增收办了一件好事!”淄川龙海农机专业合作社社长兼农机手王海龙激动地说。
淄川区从1999年在双杨镇郭家村成立全省第一家农机个体协会开始,到目前已经成立海涛农机专业合作社、龙海农机专业合作社等10家农机合作社,机具总数555台(套),资产总额1853万元。年作业面积18.4万亩,服务总收入1000多万元,带动农民增收1800万元。
近年来,淄川区通过“农机专业合作社”这一服务组织,逐步扩大跨区作业范围,并打造出了淄川跨区作业服务品牌。跨区作业项目已经涉及到小麦、玉米收获、春秋季的耕种收播等多项内容,作业区域从河南沿途一直到济宁、菏泽、平度、荣成等地,时间从原先只有 “三夏”、“三秋”两季延伸至全年。通过近几年的不断积累,农机合作组织跨区作业打响了淄川品牌,仅2008年,全区跨区作业面积11.35万亩,总收入 596.7万元。
为切实做好2009年农机跨区作业工作,淄川区及早安排,周密部署,引导农机合作社“抱团”闯市场。该区以 “农机跨区专业合作社”为单位,对本社的小麦联合收割机进行摸底登记,对机手的电话、住址进行登记,准确掌握跨区机手机车动向,以便及时“出征”。同时,通过外出考察、电话联系等方式,制定好作业区域和行走线路,保障跨区作业顺利开展,不断开拓跨区作业市场。
与往年不同,为减少机手收益造成冲击,淄川区农机局在4月中就赶赴河南、徐州、济宁等地考察,与当地农机部门就麦熟时间、收获面积、作业价格、服务方式等事宜进行洽谈,提前为“麦客”找到“婆家”。为让“农机跨区专业合作社”拧成一股绳,保质保量完成跨区作业任务,各“农机跨区专业合作社”抽调各自的农机技术骨干,进行机具互助检修。
目前,所有小麦联合收获机械已全部进行了检修、保养、调试。为使跨区作业服务更加规范,淄川区还做好机手培训。先后在商家、城南、双杨等镇举办6期联合收割机培训班,重点对跨区作业机手和进行机械操作、维修知识、安全常识及跨区作业注意事项进行培训。(信息来源:中新山东网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