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全国跨区机收

江苏淮安:农机跨区组织创新工作成效显著

日期: 2007-12-25 14:26 作者: 来源:中国农业机械化信息网 【字体: 打印本页

  近年来,稻麦联合收割机在一些地区出现了相对饱和的情况,加上柴油涨价等因素,导致单机作业面积逐渐下滑,跨区作业的经济效益明显下降。为此,农业部农机化管理司发出预警信号,要求各地谨慎发展小麦联合收割机,并决定不再对稻麦联合收割机实施补贴。以发布全国预警信号为标志,农机跨区作业的发展面临着一个拐点,昭示着一个新阶段的到来,预示着从1996开始、由各地农机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的农机跨区作业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如何帮助机手和基层农机服务组织主动适应市场变化,帮助机手应对竞争日趋激烈的作业市场,实现现有农机存量的最大化、最优化利用的课题摆在了各级农机管理部门的面前。在这种大气候和背景下,积极创新农机跨区作业组织方式,努力提高其组织化和市场化程度便应运而生。通过一年的创新实践,江苏省淮安市共免费发放跨区作业信息手册2700余份,发放农机跨区作业证近6000张,组织跨区作业机具11000台次,实现农机跨区作业为农民机手增收2.7亿元。5月18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5月20日江苏电视台、中国县域经济报(2007.10.15)、江苏工人报、新华月报、世纪人才报•江苏人才(2007.6.30)、中国农机互联网、省委办公厅信息等媒体都对我市农机跨区作业组织创新工作进行了较长时间或大篇幅的报道。通过一年的创新实践,我们切身感受到,创新是农机部门和农机化事业增强活力、动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源泉。

  一是创新农机跨区作业的组织形式。我们把农机跨区作业的组织者从过去单一的农机管理部门发展为社会中介组织、经纪人共同参与,农机管理部门逐步淡出跨区作业的具体组织工作,由直接服务机手转向服务农机组织、经纪人,再由经纪人带领机手及其作业队外出跨区作业,并以此构建了能够适应市场变化的农机跨区作业组织网络,即市农机管理部门→市农机作业协会→县(区)农机作业协会→经纪人(能人大户)→作业队→农机户。全市已组建市级农机作业协会1个、县(区)级农机作业协会7个,完成创新目标的100%。从一年来的组织方式创新实践来看,这种以市场行为推动跨区作业的组织网络模式,成效十分显著,特别是在前期市场调查、开拓市场领域、规范作业行为,稳定作业地域、保证作业收入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金湖县农机作业协会以完善组织为抓手,仅夏季就组织了65支农机跨区作业队外出跨区作业,累计作业面积24.5千公顷,作业收入达1500万元,平均每台机械作业收入达2.5万元,有效地促进了农民机手收入的快速增长。另外,对农机作业市场的调查也一改过去由县农机局一次性考察为县作业协会、作业经纪人、农机大户等多批次、多层次调查。洪泽县农机作业协会吸收岔河惠民联合收割机专业合作社的陈明杰、朱坝插秧公司的周凯等一同考察跨区作业市场,并由他们与有关跨区作业目的地签订作业合同。目前该市已经培养了像陈明杰、周凯一样的“离土不离乡”的农民经纪人31名,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提升了农民机手的创业能力和创收水平。

  二是创新农机跨区作业的组织结构。为适应农机作业市场机多、相对需求量下降的新变化,市县农机作业协会积极调整作业队规模,科学合理编队,将传统单一的“大组织,大规模”组队(50-100台)向“中小组织”编队(20-40台)模式转变。通过合理缩编,减小每一支作业队的规模,充分发挥船小好掉头的市场优势,远近结合,精简作业线路,突出准、灵、快的特色,以灵活机动的组织结构形式应对竞争日益激烈的跨区作业市场。

  淮阴、洪泽、涟水、金湖等地的农机作业协会还先后举行了声势浩大、特点鲜明的跨区作业出征仪式,特别是金湖县举行的农机跨区作业安全检查启动仪式,县农机局与安监局对参加跨区作业的联合收割机进行逐台检验,并贴上“放心作业”标志,创新出了一条集中体现农机安全管理与农机跨区作业互动的新路子,收到了安全防线前移、安全在我心中、警钟伴我同行的良好效果。今年全市新发展农机跨区作业会员980人,组建跨区作业队656个。涟水县保滩镇洪荡村农机大户姜巨林在县农机作业协会的组织下,带领20台收割机组成的作业队跨出异地作业,作业面积达2万亩,作业收入80多万元。他本人的2台高性能联合收割机,作业面积达3000亩,作业收入近13万元。金湖县银集镇利生村农机大户李仁富拥有久保田半喂入式高性能收割机1台,福田金旋风自走式联合收割机1台以及两台大中型拖拉机,是全镇有名的农机大户,由于受跨区作业市场竞争激烈、外地作业市场信息渠道不畅等因素的影响,李仁富的作业收入持续下降,为此,他一直非常苦恼。今年初,金湖县作业协会理事兼经纪人陈永华到他家动员其参加协会组织,并承诺由协会提供作业市场、信息以及维修等服务,在陈永华的指导下,李仁富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参加了银集镇跨区作业队,夏收期间,他的2台收割机跨出作业面积达2400亩,创收8万元。尝到甜头的李仁富逢人就说:“参加县农机作业协会就是好,以后我自己要建立跨区作业队,争取让周围更多的农机手走出去发财致富”。

  三是创新农机跨区作业服务的内涵。市县两级农机作业协会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为载体,认真制定跨区作业方案,对作业区域、作业价格、作业时间、行驶路线、天气情况、收费形式、当地居民对农机品牌机型喜好,甚至是留茬高低要求等作了详尽的调查和掌握。在作业信息的收集和发布方面,我们除了用一些传统的方法外,还利用网络平台加强与外地的沟通与交流;利用手机及时向经纪人和机手发布全国各地跨区作业最新动态、天气状况和作业信息;通过公开服务电话为跨区作业的机手提供市场信息咨询服务。涟水县农机作业协会利用手机群发系统,不定期地将最新的农机跨区作业、油料供应、新机具、新技术等信息传递到农机户手中,夏秋两季通过信息服务网络向广大农机手群发农机作业信息80余条。

  我们在服务跨出作业的本市机手的同时,对路过跨进该市作业的外地机手也尽可能提供优质服务。各地在各主要交通要道口设立了28个接待站,把辖区内的供油点和维修点统一登记,制成网络图进行公布;组织农机维修服务小分队下乡巡回服务;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及时解决来本地作业的外地机手所遇到的问题。盱眙县利用本县原版地图把各乡镇的农机加油点、配件供应点和农机维修点清楚地标注出来,张贴在各乡镇的要道口,并提供给来该市作业的外地机手,为他们节约了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此举深得机手和基层群众的欢迎和好评。

  四是拓展农机跨区作业的外延。我们积极探索农机跨区作业和服务的新领域,不断延长和加粗农机跨区作业的链条,由以往的产中拓展到产前、产后环节,由以往的收获延伸到种植、旋耕、农田水利工程等领域,拓展了该市农机跨区作业的外延。今年,在农机跨区作业组织方式、组织结构等创新积聚效应的辐射下,水稻机插秧、大中型拖拉机旋耕等作业已成为全市农机跨区作业工作中的又一大亮点,并进而成功培植了一条龙服务型、专业公司型、协会型、合作社型、跨区作业型、中介服务型、大户服务型等多种形式的水稻机插秧服务组织,出现了涟水县朱伟亮等农机大户专业提供机插单环节的钟点工式服务,楚州区泾口兴农机插秧协会何善成提供育秧、栽插双环节的半程式服务以及洪泽朱坝机插秧服务公司提供的育秧、栽插、植保、机具维修等多项目的全日制式服务,以此适应了不同层次群体的不同需求。洪泽县朱坝机插秧公司是该市培植的、全国首家注册的专业机插秧服务公司,几年来不断发展壮大,经营效益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公司固定资产超过百万,拥有各类机具50多台套,实现了育秧、栽插、植保、田间管理、物资供应等一条龙托管式服务,今年累计作业9000多亩,创收20多万元。该公司还聘请了专业农技人员指导农户对机插秧田块进行科学管理,并开通技术热线电话,全天候为机插秧农户提供技术指导。淮阴区机插秧大户诸俊,在2005年购买插秧机7台、2006年新增插秧机10台的基础上,今年又投资20多万元,新购置插秧机27台和1辆服务车,目前共拥有插秧机44台,诸俊还利用其懂技术、会管理的特长,注册登记了同乐农植物生产服务合作社,在完成本地插秧任务后,进行水稻机插秧跨区作业,今年累计作业量5160亩,纯收入16.5万元。拓展农机跨区作业的外延。我们积极探索农机跨区作业和服务的新领域,不断延长和加粗农机跨区作业的链条,由以往的产中拓展到产前、产后环节,由以往的收获延伸到种植、旋耕、农田水利工程等领域,拓展了该市农机跨区作业的外延。今年,在农机跨区作业组织方式、组织结构等创新积聚效应的辐射下,水稻机插秧、大中型拖拉机旋耕等作业已成为全市农机跨区作业工作中的又一大亮点,并进而成功培植了一条龙服务型、专业公司型、协会型、合作社型、跨区作业型、中介服务型、大户服务型等多种形式的水稻机插秧服务组织,出现了涟水县朱伟亮等农机大户专业提供机插单环节的钟点工式服务,楚州区泾口兴农机插秧协会何善成提供育秧、栽插双环节的半程式服务以及洪泽朱坝机插秧服务公司提供的育秧、栽插、植保、机具维修等多项目的全日制式服务,以此适应了不同层次群体的不同需求。洪泽县朱坝机插秧公司是该市培植的、全国首家注册的专业机插秧服务公司,几年来不断发展壮大,经营效益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公司固定资产超过百万,拥有各类机具50多台套,实现了育秧、栽插、植保、田间管理、物资供应等一条龙托管式服务,今年累计作业9000多亩,创收20多万元。该公司还聘请了专业农技人员指导农户对机插秧田块进行科学管理,并开通技术热线电话,全天候为机插秧农户提供技术指导。淮阴区机插秧大户诸俊,在2005年购买插秧机7台、2006年新增插秧机10台的基础上,今年又投资20多万元,新购置插秧机27台和1辆服务车,目前共拥有插秧机44台,诸俊还利用其懂技术、会管理的特长,注册登记了同乐农植物生产服务合作社,在完成本地插秧任务后,进行水稻机插秧跨区作业,今年累计作业量5160亩,纯收入16.5万元。

  通过农机跨区作业组织方式的创新,该市今年的农机跨区作业收入与去年相比不仅没有下降还略有上升,让参加农机跨区作业的机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了脚跟。农机跨区作业组织方式的创新,促进了农机跨区作业的发展,实现了市领导提出的“农机要着力提高机具利用效率,政府服务体现市场化、农机服务体现社会化”的要求,实现了农机的共用,实现了农机由单纯的生产手段发展成为生产手段和致富手段的统一,实现了农机服务的性质由自给性服务向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服务转变,解决了有机户作业难、无机户种田难的问题,使农机化水平在更大范围内,特别贫困落后地区得以较大提高,突破了传统的“先富先化”的旧思维格局。同时,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富余劳动力更多、更快地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促进了农村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促进了城乡经济协调统筹发展。(淮安市农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