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德州:麦收基本结束 机收率达98.1%
截至6月13日,山东省德州市655万亩小麦基本收割完毕。据统计,全市小麦收割高峰期,日投入各类机械达14万多台(套),其中小麦联合收割机达1.2万多台,累计完成小麦机收面积642.26万亩,机收率达98.1 %,其中联合收获面积584.87万亩,占小麦种植面积的89.3%,分别比去年提高了1.4和5.4个百分点,为历年来最高。今年全市麦收主要呈现出以下六个特点:
一是领导重视程度高。“三夏”期间,该市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农机生产工作。6月7日,市委书记雷建国,市委副书记、市长吴翠云分别到陵县、临邑县、平原县视察指导“三夏”农机生产工作,并召开座谈会做出指示:要搞好“三夏”生产各项服务,进一步加快机收进度,确保农民增产增收。
二、准备工作充分。成立了德州市“三夏”农机生产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全市“三夏”农机生产和农机跨区作业有关事宜。各级农机部门都成立了相应组织,统一对“三夏”农机生产进行组织实施、协调管理。4月18日,市农机办组织召开了“三夏”农机跨区作业协调会,对今年的跨区作业做了具体部署,同时印发了《德州市2007年小麦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实施方案》,明确了“三夏”农机生产任务目标及各项措施和要求,同步制定了“三夏”农机生产和农机跨区作业工作应急预案,增强了工作应急处置能力。据统计,全市共培训各类农机手2.1万人,检修各类机具35万台套,发放《服务手册》和《服务卡》等资料32520份。和湖北、河南、安徽、江苏、河北等地签订引机合同62份,协议引机3000多台。
三、组织协调力度大。面对今年小麦成熟比较集中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加大了组织协调力度。6月5日,在小麦收获的关键时刻,及时印发《关于做好麦收农机作业的紧急通知》。组织驾驶(操作)人员倒班作业,突击抢收,确保成熟一块、抢收一块。尤其是6月10日前后,该市部分地区出现小麦联合收割机不足的情况,市农机办及时调配,引导机械有序流动,并及时向省农机办汇报,请求各市收割机增援,确保了该市小麦的及时收割。
四、农机服务到位。由300多技术人员组成60多个服务小分队,深入乡村农户、田间地头,开展各项服务,帮民解困;充分利用各种媒体,为机手提供及时准确的作业信息、天气预报等服务;在主要交通干道设立13个接机服务站,对外来机械实行定人定机全程跟踪服务;“三夏”期间,全市农机部门共开通服务热线电话28部,并安排专人提供全天候服务。
五、部门协作紧密。协调交通、公安等部门,开辟绿色通道,对麦收市场采取综合治理,进一步加强安全及防火意识;与中石化德州石油分公司密切协作,开展了流动加油服务,保证“三夏”农村市场柴油和农机用油供应;和气象部门联手建立信息服务平台,向机手及时提供作业信息和气象服务;和农业部门相互沟通,编印小麦机收日报表,上报省农机办和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为领导指导“三夏”农机生产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六、宣传氛围好。各级农机部门配合各新闻媒体对全市小麦机收和跨区作业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全过程宣传报道。今年,山东省“三夏”农机跨区作业出征仪式在齐河县举行,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中央、省、市新闻媒体竞相报道,进一步扩大了社会影响力。在德州市农机信息网上开辟了“三夏机收快讯”专拦,每天都对收获进度、天气变化、机械流动及先进经验等及时进行宣传,起到很好的效果。
目前,该市2000多台大型联合收割机已陆续踏上胶东,北上天津、河北、内蒙等地开展跨区作业的征程,其他人员和机械也已全力投入到夏种、夏管和机械抗旱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