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全国跨区机收

黑龙江林口县部分农民驾驶大型农机具实施跨省跨区作业

日期: 2005-06-15 00:00 作者: 来源:黑龙江农业信息网 【字体: 打印本页

  “河南漯河地区一亩小麦收割费达到35元以上,大型联合收割机每天纯挣1000多元钱。农机手开上‘铁牛’,一天也能赚张百元大钞!”6月5日芒种刚过,这振奋人心的消息,在林口县青山乡虎山村传开了。

  从县城到河南、山东,坐火车要跑2000多公里,关内麦收价格与虎山村群众有什么关系呢?说来很简单:4月底至5月初赴鸡西、七台河完成春耕生产后,虎山村6台大型联合收割机、20多名农机手,在致富能人姜孝静的带领下,向南进发。

  林口县今年种麦1万多亩,农机手们为何舍近求远?县农机总站站长艾厚成说出了其中奥秘:10年前我市小麦种植面积60万亩,大型农机可以连片收割;由于产量低,如今我市麦田面积不过5万亩,而且零散分布,使用大型农机收割,从经济角度看,好比“高射炮打蚊子----得不偿失”。

  与此相反,山东、河南、河北作为国内优质小麦主产区,麦田面积大、成熟周期长。林口农机手们驾驶联合收割机,从山东、河南向河北推进,边走边收割,每台农机一个多月净赚3--4万元。6月15日以后从黄河流域北返,7月回到家乡正好赶上麦收、铲趟时节,10月还能收获玉米和大豆----售价8--9万元的大型农机如此安排,一年能赚3把好钱,实现“满负荷运转”。

  在林口县采访时,记者发现不仅大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忙着外出赚钱,刁翎镇长青村、综合村和林口镇振东村有100多位农民驾驶小型农机,到周边县(市)出劳务或转包农田。据林口镇农民杨凤文介绍,针对本县农业节气比虎林市提早7天的特点,他巧打“时间差”,5月长假刚过就驾驶拖拉机赶到虎林国营农场种植了520亩大豆----人虽然辛苦,收入却成倍增长!

  据统计,近期林口县有47台大型联合收割机、百余名农机手南下冀鲁豫收割小麦,同比增长30%;到密山、虎林、鸡东、勃利、方正等周边县市开展劳务增收的小型农机,也有500多台套。

  “农机跨区作业,事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省、市、县都很支持。”据林口县农机部门介绍,近期省政府拨款50万元,对新购80马力以上链轨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的农民,按30%的比例给予补贴。实践证明,鼓励农机跨区作业,不仅是今后牡丹江市农机服务产业化的发展方向,对提升农业竞争力、加速农业规模化经营也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