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全国发展粮食生产先进表彰

党的政策指富路 粮食产量大丰收——吉林省榆树市人民政府

日期: 2004-12-29 16:16 作者: 来源:农业部 【字体: 打印本页

  吉林省榆树市是国家重点商品粮基地之一,素有“大豆之乡”、“松辽平原第一仓”的美誉。2004年榆树市委、市政府在中央一号文件精神鼓舞下,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主题,加大农业投入力度,采取超常规工作措施,粮食总产量达到46.5亿斤。我们主要做法是:

  一、党的惠农政策宣传落实到位。中央一号文件和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特别是扶持粮食生产的措施出台后,榆树市委先后召开三次常委会进行专题研究,认真分析全市农业形势,一致感到榆树粮食产量的位置是全省的十分之一、长春地区三分之一,要实现粮食产量的新突破必须要及时调整思路,着眼于区域布局,努力盘活粮食经济这盘棋;而更重要的是要将国家、地方的有关政策措施贯彻好、落实好。为了将各项惠农措施落到实处,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加强农业工作的12条意见。在此基础上,先后又召开三次三级干部大会,进行布置,并利用电视台、电台反复进行宣传,组织三级干部入屯入户进行讲解,全市106万农民做到了家喻户晓。在贷款发放上,要求农村信用社要保证全市27万农户有足够的生产资金,全年共投放8亿元贷款,满足了农户的需要,投入35万标吨底肥和追肥,保证了农业生产的需求;在直补资金安排上,市委、市政府感到粮食产量要提高,兑现政策是高招,他们组织农业局、财政局、信用联社有关部门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具体要求是国家粮食直补资金,由信用社负责发放,农民持身份证、储蓄卡直接到信用社取款,到6月20日国家粮食直补资金1.33亿元,一分不差地发放到农民手中。在良种补贴资金落实上,2004年国家给榆树市良种补贴资金为2050万元,其中:大豆40万亩、玉米35万亩、水稻82万亩也一分不差送到农民手中。政策的落实,使全市广大农民看到党中央惠农政策是来真的,动实的,种粮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全市从4月10日开犁到20日全部播种完大田。

  二、开发土地资源到位。榆树市地处松花江、拉林河、卡岔河沿岸,全市有31.7万公顷播种面积。为充分合理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增加粮食播种面积,市委、市政府提出:一江两河的淹没地及风险地粮食播种面积一块不能丢”的口号,耕地面积之内的林遮地、抹牛地、柴草垛地,个人的园田地种粮面积一分不能少,计划在册的粮食面积不能减。按照要求,全市27万农户都纷纷挖掘能种粮的土地资源,2004年全市玉米、大豆、水稻播种面积达到28.9万公顷,比2003年增加近3万公顷。其中,玉米16.8万公顷,大豆6.2万公顷,水稻5.7万公顷。为全年粮食获得大丰收奠定了有利基础。

  三、农业生产科技到位。粮食大丰收,科技需先行。为了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和保护力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榆树市委、市政府运用农业科技手段,组织涉农部门,紧紧围绕粮食增产,农民增收这条主线,不断加大农业科技培训和技术推广,以此来保证增加粮食产量。在科学种田技术指导上,他们采取农业科技电视讲座,56名农业专家入屯进行科技讲座,三级干部深入村组发放科技手册,达到每户一本等措施。通过培训,全市27万农户知道了2004年地怎么种,品种怎么选,播种的最佳时间。全市举办各类科技培训班110期,培训农民32万人次,还结合农业部开展的阳光工程、四个一工程、三大作物提升工程进行专业培训。在春耕生产指导上,要求是种子必须包衣或药物处理,底肥要在800斤以上,全市1.7万台套各种类型机车要全部作业,必须是机种机播,缩短种地时间,仅这项措施,全市种完地时间比2003年提前了10天。同时,以省级农业机械化科技示范园区,弓棚镇为中心实施了百万亩农机示范田工程。不仅降低了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同时促进了集约化生产和土地的规模化经营。仅弓棚镇的农民通过农业机械化每公顷相对增收1062元。在沃土和植保工程安排上,组织农业专家对不同地块进行测土配方,全市共测土40万亩、3800土样。适时提出了测土配方施肥意见;针对鼠害日益严重危害农作物等情况,市政府拿出170万元资金在全市435万亩农田进行防治,仅此一项就从鼠口夺粮近3亿斤。针对玉米螟危害玉米产量问题,市政府对粮食主产区的12个乡镇进行了集中防治,防治面积达到100万亩。对发生其它病虫害都采取得当措施,并得到全面控制。仅此一项就少损失粮食达3亿斤。在田间管理上,利用机车垄沟深施肥的技术,翻地、耙地、起垅、灭茬机械收割的技术;机车种地采用带水、带种、带肥或带药的技术。农业科技含量的增加,夯实了粮食产量。

  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到位。市委、市政府将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实现粮食增产增收的重点措施来抓,先后利用国家政策和地方财力,投入6000万元资金,加固了李合水库、玉皇庙水库,二松堤防和6处排涝站,对一江两河的闸门、涵洞、桥梁进行了治理,保证了水田插秧及时用水,内涝及时排放。为使中、低产田夺高产,全市各乡镇开展了农田基本建设。对易涝的地块、水毁地块、水流失地块本着谁受益,谁出工的原则,组织农民进行修渠道,修顺水沟、修通水管。仅刘家大沟水土流失治理就投入1000万元。为保证粮食增加,实行种地养地原则。全市31.7万公顷土地,平均每公顷农家肥35立方米。同时争取国家有关扶农资金,共打抗旱机井1500眼,经几年努力,全市各类抗旱井总计达1.2万眼。同时,全市在13个乡镇部署了防雹网点,设有火箭和火炮24门,预防冰雹发生。今年,全市所有耕地面积没有一块地因内涝而减产,没有一块地被水淹,没有一块地因干旱而没种上粮,没有一块地遭冰雹砸。

  五、农民投入到位。为确保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市委、市政府用政策鼓励农民多投入,在粮食产量上做文章。今年全市贷款8亿元,在3月末全部发放到农民手中。各种底肥、追肥达35万标吨,比2003年增加三分之一。新购买各种类型机车1000余台套,柴油、薄膜、大棚架条等全年农业投入近10亿元,比2003年增加一倍。农民高投入换来高产出,全市粮食产量平均每垧在1.8万斤以上,好的地块近2.2万斤,全市总产量达46.5亿斤,比2003年增加5.3亿斤以上,按现在市场价格(玉米、大豆、水稻)计算,人均增收300元以上。

  六、组织领导、服务到位。全市从书记到村民小组长每人都有包、保、联的任务。他们对所有承包的农民,在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户富裕等方面一包到底,三年不变。各级科技人员深入农户指导农民科学种田。为加大服务力度,市委、市政府急农民所需,帮农民解决生产难题:春耕期间,部分乡镇因干旱农民种不上地,就从财政部门下拨资金打抗旱井;6月份农资材料价格上涨,市委、市政府组织物价部门检查,平抑价格,让农民得到直补款后,不能在流通环节上受损失;秋粮收获季节,农机具油料短缺,各级领导组织石油部门到外地采购;目前,农民出现了新的卖粮难,各级领导积极协调吉林酒精、长春大成、吉林德大、长粮集团等企业到榆树收购。通过加强组织领导,优化服务,让全市广大农民真正了解到党的富民之心、厚农之意、惠农之情、护农之本。榆树市粮食产量获得大丰收,正象广大干部和广大农民总结的那样,“人努力,天帮忙,党的政策威力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