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全国发展粮食生产先进表彰

认真抓好政策落实 大力发展粮食生产——湖北省枣阳市人民政府

日期: 2004-12-29 16:01 作者: 来源:农业部 【字体: 打印本页

 

  枣阳市是湖北省农业大市(县)、粮食主产市(县),全市耕地面积145万亩,其中水田75万亩。今年以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切实抓好粮食生产的指示精神,站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高度,充分认识抓好粮食生产的重大意义,积极发挥粮食大市的优势,扩大粮食生产面积,依靠科技,抗灾管理,夺取粮食生产全面增产、全面丰收;积极调整粮食内部结构,大力发展优质粮食,着力提高粮食生产效益,有效地推动了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促进了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2004年全年粮食复种面积达到190.29万亩,比上年扩大13.61%;总产达80万吨,比上年增长31.26%;粮食复种单产420.4公斤,比上年增长15.56%;全年粮食商品量49万吨以上,粮食作物产值10亿元以上,比2003年增2.71亿元,增幅3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300元以上,比上年增加450元,其中来自粮食增收的比重达60%以上。

  一、认真落实惠农政策,保护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一是认真落实“两补一降”政策。采取组织工作队下乡蹲点、张贴标语、开办政策宣传栏、设立政策咨询点等形式,广泛宣传以粮食直补、良种补贴、下调农业税税率(“两补一降”)为主要内容的惠农政策,严格按照程序和政策落实兑现。全市共印发惠农政策宣传单20万份,发放到每个农户,真正做到家喻户晓。农业税严格按照降低3个百分点的标准核实调减,共核定农民负担总额5963.19万元,比去年减少3817.82万元;对粮食直补资金全部以现金直补到农户,杜绝抵税和往来帐;对水稻良种补贴,逐户调查核实面积,严格补贴标准,确保各级惠农政策不折不扣落到实处。二是认真落实农民负担政策。严格负担报批程序,13个乡镇“一事一议”核批332.51万元,“两工”按劳平10个,共核批293.66万个;加强涉农收费专项治理,严肃查处农民负担案件,保护农民合法权益。三是认真落实土地承包政策。按照省政府关于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的意见,搞好土地确权到户工作。同时,依据政策,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把政策法规和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充分尊重大多数农民的意愿,坚持民主议定,杜绝暗箱操作,妥善处理农村土地纠纷和矛盾,保障农民的土地经营权。四是严格执行最低保护价政策,坚持敞开收购,不限收,不拒收,不压级压价。通过落实一系列惠农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全市乡乡镇镇都出现了面积增、投入增,粮食生产指标全面增的喜人局面。

  二、增加投入改善条件,努力扩大粮食种植面积。2004年,全市安排财政支农支出1600万元,比上年预算增加400万元。重点支持农业科技推广、配方施肥、种子工程等有利于提高粮食单产、增强粮食生产保障能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领域和项目。同时,积极争取各项支农资金1000多万元,用于粮食良种工程、优质粮食生产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农田水利配套建设、中低产田改造等,挖掘生产潜力,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在社会各方共同努力下,今年全市新增有效灌溉面积4万亩,新增引水补源面积5万亩,使粮食生产的抗灾增产能力大大增强。我们还按照“增加面积、优化结构、提高单产、改善品质”的发展思路,合理配置土地资源,积极引导农民扩大高产粮食作物面积,大力发展主导粮食品种水稻和小麦生产。据统计,全市今年粮食面积扩大22.8万亩,其中主导品种小麦和水稻面积增加了24万亩,非主导品种的小杂粮面积调减了8万亩。主导品种面积的增加,促进了粮食单产、总产的提高。我们还加大了抗灾夺丰收的工作力度,先后有效地组织了抗灾春管春种、抗灾“三夏”和秋季病虫防治战役,全市先后投入劳力50万人次,农机33万千瓦,药械15万台,机械耕整率达到85%以上,机械收获率达到70%以上,防治病虫害280万亩次,叶面施肥190万亩次,极其有效地控制了有害生物危害,为粮食作物生长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促进了粮食生产全面丰收。

  三、大力发展优质粮食,着力提高市场竞争力。一是加强优势粮食生产基地建设,建设板块农业基地,增强规模竞争优势。对本市优质专用小麦、优质水稻等粮食作物进行区域布局规划,积极引导粮食作物向优势区域集中,形成优势粮食产业板块基地。目前,全市已初步形成以316国道以北为主的60多万亩优质中弱筋小麦板块生产基地;316国道以南为主的40多万亩优质水稻板块生产基地。二是加强优质高产新品种和配套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粮食生产科技含量。今年全市以粮食增产、品质优化为重点,在粮食生产上大力引进和推广了6个高产优质品种,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全市优质专用粮面积达到126万亩,占粮食总播种面积的66.21%,其中优质专用小麦76万亩,占总面积的80%;优质水稻50万亩,占总面积的71.33%。生产中重点抓好测土配方施肥、种子包衣、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的综合组装配套,全市推广测土配方施肥210万亩次,小麦、水稻种子包衣45.6万亩。合理密植、半精量播种、药剂拌种、土壤处理、化肥深施、根外追肥等关键技术得到普及,应用率达到80%以上。确保了粮食单产大幅提高,全市小麦平均单产334.34公斤,较上年增产16.56%,水稻平均单产554公斤,较上年增产15.77%。三是建设粮食生产基地,发展订单粮食生产。重点围绕本地现有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以企业增效、农民增收、财力增强为目标,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大力开展规模化生产、区域化布局,建设大型粮食生产基地。截止目前,全市已形成集中连片的70万亩小麦、50万亩水稻生产基地,依托基地做好生产与龙头企业的衔接工作。全市优质粮食订单面积已发展到126万亩,占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的66.21%,架起了农户小生产与社会化大市场之间的桥梁,解决了农民卖难和企业对规模化大生产的需求,推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

  四、扶持壮大龙头企业,拉长粮食产业链条。一是在税收、信贷等方面实行优惠政策,对重点企业实行挂牌保护,优化企业发展环境等,逐步培育和催生一大批涉农工业项目。目前,金华麦面集团已被列入了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三杰面粉公司、杨当面粉加工厂等一批粮食加工企业被列入省、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这些企业年加工能力200多万吨,其中小麦加工能力80多万吨。今年以来,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为龙头企业发放贷款约4000多万元。目前全市已形成以金华麦面集团、三杰面粉公司、杨当面粉加工厂等企业为龙头的优质小麦精深加工链条,年加工小麦50万吨,带动农业产业化经营80万亩、农户13万户,占全市总户数的66%,为农民年新增收益40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