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全国发展粮食生产先进表彰

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促进粮食生产发展——湖南省湘潭县人民政府

日期: 2004-12-29 15:59 作者: 来源:农业部 【字体: 打印本页

  湘潭县地处湖南中部偏东,占地总面积2512平方公里,全县辖22个乡镇,756个行政村,38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113万,其中农业人口109.11万,占总人口的91.2%总户数30.15万,其中农户数29.37万,2003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是一个产粮大县。

  一、粮食生产情况

  全县现有耕地100.62万亩,其中水田93.76万亩,2003年粮食播种面积159.81万亩,粮食单产468公斤,粮食总产74.7398万吨,人均粮食占有量685公斤。2004年在中共中央1号文件精神鼓舞下,通过落实降低农业税税率,粮食直补和良种补贴及实行粮食最低保护价,充分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全县粮食播种面积单产总产呈恢复性增长,达历史最好水平。全县粮食播种面积179.4万亩,比去年增加19.59万亩,增长12.26%,粮食单产493公斤,增加25公斤,增长5.4%,总产粮食88.44万吨,增加13.7万吨,增长18.33%,人均粮食811公斤人均粮食占有量比2003年增加126公斤,2003年全县出售商品粮32万吨左右,2004年可出售商品粮46万吨,比去年增加14万吨,增长43.75%。

  二、全县粮食加工及转化情况

  今年我县生产粮食88.44万吨,除去种子和口粮,需销售、加工、转化的粮食总量为46万吨左右,主要途径:①饲养生猪、家禽,全年出栏肥猪220万头,家禽300万羽左右,可转化消耗自产粮食约26万吨左右。②粮食加工龙头企业(金健米业、湘潭市聚宝米业、粒粒晶米业和县内个体加工企业)进行粮食定单生产收购加工。今年达到17万吨。③国营储备粮库白云粮库收购2万吨左右。④农民自备和饮酒消耗粮食1万吨左右,今年我县大面积开发优质稻,面积达91.8万亩,其中中档优质稻60万亩左右,高档优质稻32万亩,平均亩产537公斤,目前市场收购价中档优质稻80元/50公斤,高档优质稻95元/50公斤,中档优质稻、高档优质稻比普通稻谷每50公斤分别加价5%和31.94%。与去年比较每亩增收节支在500元左右。农民种粮效益大为改观。可以说今年是有史以来农民种粮效益最好的一年。

  三、促进粮食生产恢复性增长,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成立了湘潭县恢复和发展粮食生产领导小组。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加强对粮食生产的领导,恢复和发展我县粮食生产,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和农民增粮增收,于今年3月5日成立了湘潭县恢复和发展粮食生产领导小组,由县长任组长,把粮食生产作为党和政府的头等大事来抓。通过一年的努力工作,全县消灭抛荒田2万亩,由单季稻改双季稻5.2亩。调整其它作物重新种植粮食作物13万多亩,使我县粮食播种面积、单产、总产都创历史最好水平。

  (二)成立了宣讲中央1号文件精神促进农民增收宣传队。为了广泛深入地宣传、解读中央1号文件精神实质,使党的农村政策家喻户晓,在全县营造重视“三农”问题,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粮增收的良好氛围,以县委宣传部为首组织相关部、办、委、局成立宣传队,下设12个分队。对全县22个乡镇实地进行宣讲,宣讲的主要内容:一是宣讲中央1号文件精神和党对农村的有关政策;二是结合农事季节上技术辅导课,培训农民,提高科学种田水平。全县印发宣传资料28万份,发至村、组、农户。

  (三)强化耕地占补平衡,保护好基本农田。近几年我县农民建房、小城镇建设、县经济开发区建设、修建高速公路等占地用地处在一个高峰时期,针对这一情况,我县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及《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有关法规,严把占地用地审批关、使用关。一是坚持有规划占地引导批,无规划的占地杜绝批,切实做好占地项目的耕地占补工作;二是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在审批用地的同时,要有怎么补充耕地,在什么地方的可行性,实现占补平衡;三是无条件开垦耕地或开垦不符合要求的交纳开垦费,补地在全县的耕地后备资源中划拨。不准《除法律规定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之外》非农建设项目占用基本农田。不准以退耕还林为由,将耕作条件好的基本农田纳入退耕范围,不准占用基本农田植树、造林、搞林果业。不准以调查产业结构为名,在基本农田内挖塘养鱼、畜禽养殖以及其他严重破坏耕作层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准占用基本农田进行绿色通道和绿化隔离带建设。通过一系列的保护措施,收效显著。我县从1998年以来,共开垦耕地2593.6亩,其中开垦水田1707亩,旱土886.6亩。除规划建设和项目建设等法定占地2271.1亩外,现还有后备耕地322.5亩,而有效地保证了我县农作物生产的用地面积的相对稳定。

  (四)制订了恢复和发展粮食生产五大目标、十大技术措施。

  1、年初县政府制订粮食生产五大目标:①全县粮食生产播种面积恢复到165万亩以上,比去年增加3.735万亩,增长2.4%;②粮食总产77.215万吨,其中稻谷72.465万吨,分别比去年粮食总产增加2.2026万吨,增长2.94%。稻谷增加1.8183万吨,增长2.57%;③粮食单产达到473.6公斤,与去年基本持平;④发展优质稻91.8万亩,其中中档优质稻59.7万亩,高档优质稻32.1万亩,分别比去年增加25万亩和21.8万亩。⑤农民从粮食生产中获得新增收入不少于8236.66万元,通过一年的实施和努力工作,其结果全部超额完成计划任务。

  2、十大技术措施:为了确保农业增产增收,结合我县粮食生产实际,明确了在粮食生产过程中推广的十大技术措施:①推广高产优良品种:一是依靠龙头企业实行订单生产,推广的主要品种湘晚籼13号、11号、中香1号;二是推广中档优质稻,主要满足城乡居民和中层消费者的需求,推广的主要品种湘早籼31号、中鉴100、金优207、新香优80等;三是推广“米粉专用粮”常规品种,如米质一般大粒、短粒型出粉率高的中组1号、湘早籼32号。②推广软盘抛秧技术。水稻塑料软盘抛秧具有省工、高效、减轻劳动强度,使禾苗早生快发,增加分蘖成穗,促进大穗形成等优势,今年全县普及率在90%以上。③推广稻田围栏养鸭技术。稻鸭生态种养技术是指在稻田抛栽后放养一定数量野性强的鸭子,在不施用化学农药的情况下,利用水稻抗性,稻田有益生物,生物农药等控制稻田有害生物危害,实行稻鸭双丰收。全年示范推广15000亩。④推广频振式诱蛾灯物理杀虫技术。频振式杀虫灯运用光、波、色、味四种诱杀方式杀害虫,而对天敌相对安全,该技术可减少农药使用量,提高大米品质。全县示范推广250盏,覆盖面积15000亩。⑤推广施用沼肥技术。沼肥的综合利用,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增强水稻抗性,减轻病虫危害,可减少化肥用量,减轻环境污染,全县今年新建沼气池1500个,沼肥下田5万亩。⑥推广化学除草技术。化学除草具有省工、省力、减轻劳动强度、除尽杂草的特点,在我县全面普及。⑦推广高效低毒生物农药防治技术。⑧推广优质稻高产保优栽培技术。⑨推广农机收割技术。农机收割技术具有省工、节本、减轻劳动强度等特点。全县农机收割普及率在50%以上。⑩推广稻田免耕直播栽培技术。该技术具有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劳动强度、争取时间、保证季节等优点。在我县近几年已逐步推广,受到群众欢迎。

  (五)恢复和发展粮食生产的十大保障措施。①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县政府非常重视粮食生产工作,把任务层层分解到乡、村落实到人,并与各乡镇行政一把手签订责任状,纳入年终绩效考核。②建立县直机关干部联系乡镇办点制度,组织人力、物力、财力下乡,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存在的实际困难。③实施千人千户增粮增效工程。县直机关组织一千干部下乡每人联系一个种粮大户,帮助农民增产增效。④加强完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增强服务功能。对乡镇农技站进行机构改革,实行人员竞聘上岗,此项工作正在进行中。全年举办农技推广人员培训班四期,提高其业务素质,增强服务功能,提高农技人员生活待遇,过去由于乡镇财政困难,农技推广人员工资、福利不能到位足额发放,今年县财政拨付专款,封闭运行,直接发放到乡镇农技人员,解决农技人员后顾之忧。⑤加强农村和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全年建设节水示范面积10万亩,修灌溉渠418km,排水渠381km。⑥增加农业投入,项目资金集中捆绑使用。今年县财政投资1860万元,比去年增加22万元,乡镇财政增加15万元,其它渠道增加投入500万元,把农业综合开发、水利建设、农村能源建设及优质稻产业化开发资金18000万元全部集中起来,用于恢复和发展粮食生产项目的各类工程建设,使其发挥其最大投资效益。⑦依托龙头企业,推进粮食产业化进程,依托粮食龙头企业实行订单生产,走企业+基地+农户的粮食产业化开发的路子。解决农民生产后顾之忧,使其增产增收。⑧切实贯彻落实中央减税、直补及良种补贴三大政策,今年我县将中央的“一减两补”政策,及时足额发放到农户。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由县减轻农民负担领导小组监督落实执行,使广大农民增粮减负,增产增收,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⑨加强农资监管力度,保证农业生产安全。农资产品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生产资料,其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农业生产安全和农民增产增收。⑩开展粮食生产竞赛活动。为了扎实抓好恢复和发展粮食生产,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县委、县政府决定在全县开展粮食生产竞赛活动,经考核验收后,对前5名的粮食生产先进乡、镇,前30名的粮食生产先进村和前100名的粮食生产大户,在年末进行表彰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