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展示 > 建立长效机制
当前位置:首页 > 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展示 > 建立长效机制
2019年起,北京市通州区坚持贯彻农业农村部、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开展村庄清洁行动的精神,推动“三清一改”工作有序落实的工作要求,持续推进了相关工作开展。
一是清垃圾、做分类,培养卫生新习惯。在全区范围内消灭农村垃圾非正规堆放点、露天垃圾“地搓站”等多类垃圾环境顽疾,同步完善农村垃圾治理基础设施。“户分类投放、村分类收集、乡分类转运”的农村垃圾分类模式已逐渐在农村地区进行推广,为农村环境水平的提档升级打了一针“强心剂”。
二是治污水、去黑臭,水清岸绿环境优美。严格落实农村污水治理三年行动计划,完成所有非汛期污水径流村庄的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工作,通州区“一村一模式、一点一办法”精准解决小微水体污染问题百余处。同时,计划远近结合、分批分期为具备条件的村庄铺设村内污水管网,做到雨污分流。
三是小厕所、大民生,解决好百姓身边事。在公厕建设上,通州区坚持“先试点、后推广”,先后在于家务乡、西集镇建设了公厕样板间,保证公厕建设成本可控、高性价比、设计简洁、功能实用、节能环保。在户厕改造上,坚持“因村制宜、因户制宜”,对成本、定位较适合平原地区的几种模式进行了试点示范,截至2019年底全区农村卫生户厕覆盖率已达到95%以上。
四是重管护、更重习惯改善,着力破解长效管护难题。“短期整洁靠治理、长期保持靠管护”,通州区已制定完成《通州区农村人居环境与基础设施长效管护考核办法(试行)》,建立了环境保持巡查通报机制、资金奖惩机制;初步完成《通州区农村人居环境保持及基础设施长效管护工作实施方案(试行)》编制,同步研究将农村人居环境保持纳入村级组织及干部队伍的日常考核工作中,力争做到强化顶层设计、强化力量整合、强化教育引导、强化媒体宣传、强化绩效考核,保住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胜利果实”。同时,通过将门前三包纳入村规民约,组织开展美丽庭院评选创建等活动,持续引导广大老百姓自觉改变生活习惯,共创美好家园。
五是重拳出击,以全区无违建为目标,为建设北京“重要一翼”腾出空间。2019年初,通州区全面启动村内“违建”专项行动,聚焦村庄环境顽疾重拳出击,截至目前全区360个平房村庄拆除违建近5万处、330余万平米,拆除数量、拆除效率在全市位于前列。不仅拆出了好环境,也“拆”出了“公心、民心、信心、暖心、期待心”,“拆”出了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更“拆”出了百姓对政府的信任、对政策的拥护。
通过近一年来的农村人居清洁行动,通州区“三清一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全区上下在工作中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全员出击,在农村地区开展了一次全覆盖无死角的整治行动,农村生活垃圾、农业生产废弃物、乱堆乱放、乱贴乱画等多年影响农村环境的顽疾也实现了彻底治理,农村几十年来累积形成的脏乱差面貌得到极大改观。各级领导干部也通过本次工作干出了底气和信心,基层两委干出了领导力和凝聚力,群众积极性得到了有效调动,对美丽乡村建设的认可度和满意度不断提高。
整治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