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展示 > 建立长效机制
当前位置:首页 > 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展示 > 建立长效机制
灵丘县地处山西省东北部、大同市东南端,土地总面积2732平方公里,是大同市第一大县,辖3镇9乡255个行政村,总人口24万,其中农业人口20万。灵丘生态环境优良,全县森林覆盖率达32%,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栖居地,也是雄安新区水源地。
村庄清洁行动开展以来,灵丘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县委书记、县长多次调度指挥,把村庄清洁行动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抓手,按照“以人为本、以户为基、以村为体、以县为战”的工作要求,在户、村、县三大战场同向发力、同步推进,有力有序有效推进村庄清洁行动。2019年山西省攻坚深度贫困推进乡村振兴现场会在灵丘召开。
三级联动,同步发力,强化指挥调度
从组织领导、动员部署、跟踪推进等各个环节入手,全程紧逼,精准发力。一是强化领导。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村庄清洁行动领导小组,制定印发了实施方案,结合脱贫攻坚工作,把村庄清洁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抓手,县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会10多次研究部署推进村庄清洁行动,县主要领导带头表率,主动深入帮扶乡、帮扶村,与群众联手开展村庄清洁活动。二是广泛动员。建立了县领导包乡、乡领导包村的“双包”工作机制,压实县直部门一把手驻村帮扶责任制,通过实施“联手群众、清洁家园”行动,发动全县5000名党员干部进村入户,与当地群众一起清理垃圾、打扫院落,激发了群众参与环境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全面监督。把村庄清洁与脱贫攻坚巡检工作统筹推进,抽调精兵强将奔赴乡村一线,开展专项督查,建立问题清单,逐项整改销号,确保清洁行动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分类施策,同步推进,开展全面整治
以“一拆三清一改”为主要内容,进一步拓展村庄清洁行动内涵,全方位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一是实施拆违治乱专项行动。结合乡村环境提升、搬迁村拆除复垦、农村危房改造等工程,全面排查农村长期闲置废弃、残垣断壁以及不符合“一户一宅”政策的危旧房屋,统筹推进拆违治乱,全县共拆除违章建筑125处1620平米,拆除旧房3090户40230平米,拆除残垣断壁3550米,整治乱写乱画、乱贴乱挂4020平米、整饰美化临路、临街墙体立面10万平米。二是实施垃圾治理专项行动。围绕“四环四沿(即环村、环景点、环城乡结合部、环厂区、沿路、沿沟、沿河、沿矿)”等重点部位,明确县直有关部门行业管理责任,压实乡村两级属地管理责任,全方位开展垃圾清理整治,全县环农村、景点、城乡结合部、厂区清理垃圾20000吨,沿路、河、沟、矿清理垃圾30000吨,整治臭水坑、臭水池、臭水沟30多处,整治规范生活污水街巷乱排乱流95处。三是实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行动。开展了省级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县创建工作,实施佳裕农业有机肥加工项目,加快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和散养粪污收集点建设,全县整治秸秆乱扔、乱堆、乱放369处,整治农业废弃物乱扔、乱堆、乱放462处,全县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
多措并举,同步衔接,建立长效机制
坚持把村庄清洁行动与文明习惯养成相结合,突出群众主体作用,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常态化、长效化。一是保洁常态化。全县255个行政村聘用公益岗2200个,实现农村常态化保洁全覆盖。引入市场机制,与大好物业公司签订了市场化保洁协议,对国道G108、省道S201、S203公路进行卫生保洁工作,保洁里程170公里。二是垃圾处置常态化。全县建设垃圾集中收集点255个,配套垃圾桶3580只、垃圾清运车13辆,东河南、上寨、柳科3个生活垃圾填埋场和15座生活垃圾转运站覆盖全县,“户集、村收、乡运、县处理”垃圾处置体系基本形成。三是文明创建常态化。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与扶贫爱心超市积分制度有效衔接,动员群众通过清洁劳动等公益活动换取爱心积分,用积分兑换生活用品,变“政府抓、群众看”为“政府引导、群众来干”。开展“道德模范”“石家田好人”“十星文明户”“共产党员户星级评定”等创建评选活动,让文明生活方式成为广大农民的自觉要求,构建乡村善治新格局。
上沿河村整治前
上沿河村整治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