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展示 > 广泛发动群众
当前位置:首页 > 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展示 > 广泛发动群众
河北省邯郸市邱县地处河北省南部,面积455平方公里,辖5镇2乡,人口26万,是典型的平原农业县。2019年以来,邱县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瞄准农村脏乱差顽疾,通过“拆、建、用、管”多措并举,多管齐下,把一批“脏、乱、差”落后村建成环境优美的典型乡村,绘就了新时代“乡村美、产业兴、农民富”的乡村新画卷,走出了一条“低成本、易推广”的村庄清洁新路子,得到了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广大群众的好评。
全民动员,清拆先行
为了解决农村残垣断壁多、坑塘垃圾多这一“老大难”问题,邱县县委在广泛征求基层党员干部、群众代表意见基础上,确定了“全民动手共建美丽家园、党群联动共享美好生活”的建设路径,从清理农村生活垃圾、闲置坑塘入手,逐步向畜禽养殖粪污、残垣断壁、杂物清理延伸,打一场农村清洁行动的人民战争。工作中,成立了村庄清洁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党政主要领导同时挂帅的“双组长”制,并在县农业农村局设立办公室,形成农业、住建、卫生健康、自然资源、生态环保、发改、财政等多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按照“平整、拆除、整修”对全县空闲宅基、坑塘分类制定整治方案,确定了“宅权不变、群众自愿、绿树留存、百姓受益”的原则,打消了群众顾虑,极大调动了广大群众参与村庄清洁行动的主动性,降低了整治成本,为全面开展清洁行动奠定了基础。实行常委包乡镇、县级干部包村,广泛发动群众积极投工投劳,共建洁净村庄。针对农村垃圾处理难、易反复的问题,一方面示范探索农户垃圾分类减量化处置,一方面推行“塑料袋换鸡蛋”,累计收集白色垃圾26吨,破解了农村白色垃圾污染治理难题,全面实行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城乡一体化,实现了农村保洁、运输、处理“一条龙”。开展清洁行动以来,共清垃圾杂物70余万方,清空闲宅基、庭院及坑塘4万余处,清出土地12800余亩,利用旧砖铺砌胡同1300余条、140余公里。
立足惠民,让群众受益
为了巩固清拆成效,按照“清、用、管”三位一体推进思路,对清理出的空闲宅基、闲置坑塘通过种树、种菜、种花,打造果园、菜园、游园。对成方连片的宅基进行清理改造,建成“微工厂”发展特色手工业促进群众增收;对有历史意义、文化价值的老房屋、祠堂等妥善保护,建成民俗馆、纪念馆;利用废弃碾盘、石磙等老物件,打造景观小品,镌刻历史记忆。把清拆出的旧砖铺砌胡同,对小街背巷进行硬化,方便群众出行。利用闲置坑塘,建设了有机废物循环池及垃圾分类收集设施。目前,全县共建成特色菜园4200余处、游园820处、果园1300余处,村史馆、民俗馆100多处。
创新机制,确保长效
健全奖补机制,坚持“先干后奖,干好重奖”,整合林业、农牧、教育、交通等部门涉农资金,打捆用于村庄治理后的绿化、道路硬化等。作为全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省级农村环境整治和垃圾治理示范县,探索推进群众自治+市场化运行模式,明确群众自清自管范围,推行“一人一月两元钱”机制,对集中清运服务实行外包,确保管护长效。通过建立村规民约、开展星级文明户评比、农村“大喇叭”宣传等,教育引导群众共同维护好村容村貌。同时,创新建立“胡同长”“坑塘长”制度,各村选定有威望、有能力、有责任心的群众担任“胡同长”“坑塘长”,负责相应范围的环境整治监督指导工作,极大地延伸了管护触角。
微田园景观区治理前后对比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