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来自秋冬种一线的报道

河南冬小麦面积稳中有增

日期:2004-11-17 11:31 作者:冯建伟 来源:农民日报 字号: 【字号: 打印本页

  河南是一个粮食生产大省,同时也是一个人口大省。搞好农业和粮食生产,事关全省近1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也事关全国粮食安全大局。因此,河南牢固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把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责任层层落实到今年的秋冬种工作中,强化政治责任感,把做好明年夏粮生产工作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头等大事来完成。据统计,截至10月底,河南省小麦播种进度已占到预计面积的99.3%,全省麦播工作基本结束。今年全省麦播面积将达到7300万亩以上,与上年的7284万亩相比,稳中有增。

  今年,河南省夏粮生产在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促进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调动下,经过广大干部和群众共同努力,战胜多种严重自然灾害,总产量再创新高,品种品质结构得到进一步改善,农民种粮收入明显增加。全省夏粮总产量首次突破2500万吨大关,达到2520.98万吨,比上年增产7.9%,比历史最高的1997年增产5.1%。其中小麦总产量达到2480.93万吨,比上年增产8.2%。优质小麦面积达到2838万亩,占小麦播种面积的近40%,70%以上的优质小麦实现了集中连片种植。

  政策扶持到位确保种粮积极性

  河南省委、省政府对麦播工作极为重视,多次研究、部署。9月7日、8日,省政府连续召开了“三农”专家座谈会和省长办公会,专门研究小麦生产。9月22日,省政府召开了全省秋冬种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传达贯彻了农业部全国秋冬种工作会议精神,分析了河南粮食生产面临的新形势,提出了全省2005年夏粮生产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全面安排部署秋冬种工作。他们从省财政拿出资金连同中央财政资金共1000万元用于农业生产救灾,全部购买成救灾小麦种子,于麦播前免费发放到部分重灾户手中,支持他们种足种好小麦。同时,各级领导不仅实行粮食生产联系点制度,省政府还组织了9个麦播工作督导组,分赴全省18个省辖市开展麦播督导工作。

  去年以来,市场粮价恢复性上涨,且持续稳定在较高价位,农民种粮效益提高。河南省把农业部印制的5.8万份《2004年国家鼓励农民发展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明白纸和6000张光盘以及7万份《中央1号文件、省委4号文件宣传手册》发放到县、乡,张贴到村组,中央出台的一系列扶持农民种粮、增加农民收入的优惠政策广泛深入的宣传,促进了政策措施的全面落实。

  2004年,河南省农业税降低3个百分点,由去年的7%降低到4%,加上全省种粮农民直接补贴11.63亿元,同时还对示范区内种植优质专用小麦、玉米的农户给予良种补贴4192万元,对购置和更新大型农机具的农民和农机服务组织给予农机补贴1285万元,使河南农民亩均收益直接增加35.93元。河南省“三补一减”政策等得到认真落实,广大农民从种粮中看到了增收的希望,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

  农业大县滑县四间房乡潘寨村种粮大户刘德府今年承包了1760亩地,今秋全都种上了冬小麦。他加大了生产投入,每亩底施专用配方肥60公斤,还准备新打机井30眼,确保冬小麦及时浇灌。魏南呼村农民刘增雨告诉记者:“今年政策好,粮价又高,让咱觉得今后种粮有利可图啦,就寻思着在生产上讲点科学,总想多种粮,多打粮,多挣俩零花钱!”据了解,滑县今年秋播小麦161万亩以上,超过上年麦播面积。

  针对今年化肥市场供应偏紧,价格上涨幅度大的情况,河南省政府及时采取措施,派出3个检查组巡回督导各地及相关企业,落实化肥限价政策,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同时,各级农业部门也积极采取措施,引导农民多积多造有机肥、扩大秸秆直接还田面积、科学施肥积极应对。濮阳市在今年沿黄河3县发生严重内涝的情况下,动手早,措施到位,秋收、腾茬、麦播都比去年同期快。该市在全市农资市场开展推磨式大检查,杜绝了坑农害农事件的发生。

  商丘市政府及农业部门认真搞好救灾帮扶工作,将80万公斤救灾种子及时发放到受灾群众手中,同时积极为受灾农户协调小额贷款。梁园区水池铺乡农民张明顺告诉记者:“今年种麦俺没费啥心,信用社帮俺贷款1000块钱,乡干部还帮着联系化肥,种完麦俺准备去打工!”

  产销衔接顺畅助推粮食生产

  多年来,小麦一直是河南省的第一大优势粮食作物,目前稳定在7200万亩的播种面积和2200万吨的总产量。作为全国小麦主产区,从1998年起,河南小麦播种面积、总产量和对国家的贡献率均居全国首位。

  近两年,河南省重点扶持了40家粮食加工骨干企业,新增小麦加工能力760万吨,使全省小麦加工能力达到1500万吨。

  2002年11月,延津县小麦第一批5000吨出口印度尼西亚,在全国率先实现出口磨粉小麦零的突破。2002年12月开始,路透社在其全球硬质小麦出口报价单上列入了郑州小麦,同时每日发布郑州小麦期货价格。去年3月28日,优质强筋小麦在郑州商品交易所正式挂牌交易。

  目前,河南省已初步形成了现货与期货相结合、场内交易与网上交易相结合、批发集中交易与自由协商销售相结合的粮食市场体系。

  河南农业品牌的树立,一开始就让小麦抢了先。

  为了创立河南小麦品牌,河南省各级有关部门从种子、生产、销售、加工等环节入手,积极实施“五化”建设,即种子优质化、管理规范化、种植区域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产业化。目前,“豫麦34”、“郑麦9023”、“豫麦47”等一批产量高、品质好、适应性广、市场竞争力较强的优质小麦品种得到大面积推广。今年,全省3000亩以上成片种植的优质小麦面积已达1732万亩,占优质小麦总面积的69%。全省已有高科技、高附加值的粮食加工企业12家,开发出一系列小麦深加工产品。目前,河南省面粉加工、方便面、味精、挂面、面制速冻食品等行业产量均居全国第一。以小麦加工转化为主的食品工业,年销售收入突破900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106.5亿元,成为全省工业经济的第一大支柱产业。据国家重要的粮食加工企业、南阳市天冠集团总经理张晓阳介绍,生产1吨乙醇约需要3吨粮食,年产20万吨乙醇的装置每年可转化小麦60万吨,相当于一个产粮大县两年的小麦产量。

  抢墒播种及时优麦面积扩大

  入秋以来,河南气候适宜,秋作物成熟、收获顺利,麦播前的9月底全省普降喜雨,墒情充足。据气象部门墒情监测报告,除极个别县市略有轻旱或偏湿外,全省绝大多数县市土壤墒情普遍良好,为适时麦播提供了难得的基础条件。各级政府加大农机投入,调动了农民购买使用农机的积极性。据统计,今年全省新增大中型拖拉机2697台,小型拖拉机2.7万台,秸秆还田机3524台,旋耕机2925台,播种机2.4万台。今年全省投入“三秋”生产的农机数量达到450万台套,全省机耕、深耕、机播、秸秆还田面积均比上年有所扩大。

  今年,河南省部分秋作物播种、成熟收获较早,麦播以来气候条件适宜。各地抓住时机抢墒播种,进度快,播期集中,麦播结束时间普遍提前,与去年的因灾晚播形成鲜明对比。

  全省小麦9月底开耧播种,到10月8日前后北部、西部、中部即进入大播期,东部、南部开播后进度也很快,到10月25日全省麦播即基本结束,时间比去年提前10天左右,比往年也有所提早。目前,河南各地紧紧围绕建设全国优质小麦生产加工基地的目标,按照布局区域化、种植规模化、品种优质化的要求,扎扎实实推进优质小麦生产发展。从各地农业部门农民种植意向调查和供种情况看,预计今年全省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达到3000万亩以上,比去年扩大近200万亩。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