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荆门市采取十条措施狠抓虫(病)口夺粮
今年以来,荆门市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粮食生产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的主旋律,加强植保工作,千方百计降低病虫危害损失,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效。6月26日至27日,市病虫防治指挥部对各县市区一代二化螟防治情况检查表明,全市一代二化螟危害枯心率平均为0.23%,低于允许值,比去年低4.47个百分点,防治效果明显好于往年,压低了二化螟基数,为实现全年粮食增产5亿斤的目标奠定了基础。
一、统一思想认识。水稻是荆门市的主要粮食作物,占粮食总播面的75%,常年产量占粮食总产的90%,是农民收入来源的主体。全市上下形成高度的共识:抓病虫防治决不是就生产抓生产、就环节抓环节,而是抓农业增长方式转变,抓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它不仅是一个生产问题、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政治问题,必须抓紧抓好,取得成效。
二、领导高度重视。1月2日,市委书记袁良宽主持召开了全市粮食生产座谈会,要求加强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搞好病虫害的测报和防治。3月16日、4月6日,他先后在荆门市《植保病虫情报》上作出批示,要求市农业部门今年把病虫防治作为大事抓紧、抓实、抓好。4月下旬,市政府召开农业会议,安排部署了一代二化螟防治工作。5月11日,在一代二化螟防治的关键时期,市委副书记陈永贵致信各县市区分管农业的负责同志,要求各地采取得力措施,切实抓好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7月9日,面对水稻“三病”(纹枯病、稻瘟病、后期综合症)、“两螟”(二化螟、三化螟)、“两迁”(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病虫发生的严峻态势,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加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抗灾增收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会议开到乡镇一级,县市区分管农业的负责人和乡镇主要负责人参加了会议,这是多年来未有的。
三、准确预测预报。农业植保部门高度警惕,加强对水稻等农作物病虫监测工作,严格按照规范化要求开展测报工作,做到系统调查与大田普查相结合,灯下虫量与田间虫量相结合,查虫与查卵相结合,病虫发生基数与天气、苗情等相关因素分析相结合,及时准确把握多种病虫发生的动态,搞好病虫测报,为党委和政府当参谋,为制订科学的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四、及时传递信息。各地充分利用农业信息网络、病虫电视预报、广播、报纸、农技小报、信息墙等多种形式,将病虫情报在第一时间(24小时)内向农民发布。荆门电视台在每晚黄金时间播出病虫电视预报。仅一代二化螟发生和防治信息,全市发布情报、警报、动态10期,印发资料30余万份,村一级印发植保明白卡20余万张,做到了家喻户晓,发动充分,提高了植保技术的入户率。
五、健全植保网络。按照竞争上岗、择优聘用的原则,全市57个乡镇都配备了1名植保技术员,其工资待遇纳入全额财政预算,并落实了不少于2万元的专项经费。市农业局多方筹措资金50万元,实施了信息网络延伸“四个一”工程,为全市每个乡镇植保技术员配备了一台电脑、一台打印机、一台传真机、一部手机,并将植保员的手机号码在《荆门日报》上公布,各乡镇将植保员手机号码在农技小报上向广大农户公布,随时接受农民咨询,并承诺在24小时内解决农民反映的疑难问题。市农业局还在荆门农业信息网上设立了植保等17个农业专业子网,方便基层农技服务中心人员和种养大户上网查询农业信息。
六、加强技术培训。全市开展逐级培训,着力提高植保技术入户率。市里培训到乡镇,县市区培训到村,乡镇培训到每个示范户,村培训到各家各户,做到了“村有技术员,户有明白人”。突出抓了水稻纹枯病、稻瘟病、二化螟、三化螟、“两迁”害虫及后期综合症防治技术培训,重点讲解病虫的特征和发生动态、施药时间,对口农药品种、防治操作规程、农药质量、用药安全等科技知识,让各家各户掌握防治对象、防治时间、对口药剂、防治方法,及时搞好病虫防治。
七、办点示范引导。全市开展了“万、千、百”(市办万亩、县办千亩、乡镇办百亩)示范竞赛活动,建立示范基地,示范推广综合防治技术,做给农民看。市里在沙洋县官当镇办了3万亩绿色稻米示范基地和3万亩无公害稻米示范基地,在示范基地架设了500盏频振灯诱杀飞蛾,农业部门派4名技术人员常年驻点指导。示范基地实行了“五统三分”:即统一预测预报、统一组织领导、统一防治时间、统一对口药剂、统一防治剂量,分户购药、分户配药、分户打药。各乡镇选择农村老党员、退职干部、复退军人、回乡知青等素质比较高的农民作为示范户,根据农户居住的集中度,合理布局示范户,丘陵山区居住分散的每5户建立一个示范户;平原湖区农户居住集中的每10户建立一个示范户,全市已建立示范户5万多户,示范户在一代二化螟防治中发挥了较好的带动作用。
八、加强农资监管。市农业部门向广大农民推荐10种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引导农药经营单位和个人组织货源,保证对口农药供应。农业、工商、技术监督部门加大了对农药等农资产品的市场监管力度,严厉依法打击了经营假冒伪劣农资和国家禁用农药的违法行为,营造良好的农药经营、使用环境,规范正常的农资经营秩序,切实维护了农民的合法权益。
九、强化工作责任。4月下旬,市政府与各县市区政府签订了《荆门市农作物病虫草鼠害综合防治责任状》,明确了目标,落实了责任制。对病虫防治抓得好的进行表彰奖励,对防治不力,造成损失的,要通报并“问责”。市及县(市、区)都制定了《农作物病虫草鼠害防治预案》,建立了预警机制和各负其责、协调配合的扑灭机制。
十、狠抓检查督办。5月上旬,市里组织三个督办组赴全市各地对一代二化螟防治进行督办,促进了各项措施落实。7月20日到8月10日,市里将派出六个督查组分赴各县市区对水稻、棉花病虫害防治情况进行检查督办。督办内容主要是“六看”:即看组织领导是否加强、看病虫信息是否入户、看药剂供应是否保障、看防治行动是否及时、看防治质量效果是否达标、看市场监管是否到位,并实行“谁督查、谁负责,谁督查、谁结账”。8月下旬市里将组织检查验收,并将检查的情况通报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