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小麦机收跨区作业在乌海市拉开帷幕,农机主管部门全力为跨区作业服务
当前,河南、山东等地小麦夏收工作已全面完成。内蒙古自治区区内麦收随着7月10日上午第一台联合收获机的开机作业在乌海市拉开帷幕。随后在7月14日中午河套地区巴盟噔口县等地区的小麦机收跨区作业也全面铺开。内蒙古2004年小麦机收工作全面展开,预计9月底10月初结束。为了确保夏收工作顺利进行,实现龙口夺食,颗粒归仓,努力扩大农民增收,内蒙古自治区农机主管部门加强领导,周密部署,精心组织,积极收集信息,联系作业地点,搞好服务,全力做好下面几项工作:
一、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各盟市旗县结合当地实际,制定了全年农机跨区作业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麦收会战领导小组,明确了具体工作内容、目标、进度、措施、及机构和人员,落实了必要的资金和物资保障,加强了目标责任制管理,并建立了重大事故责任追究制度,以确保农机跨区作业安全顺利进行。
二、抽调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各乡镇,配合乡镇做好麦农需求调查、地块落实、领机服务、情况统计、信息反馈等工作。
三、突出地区特色,搞好大宗优势作物机收生产。在抓好小麦跨区机收的同时,各地围绕今年全区农机化工作重点,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需求和现有条件,有重点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大豆、马铃薯、玉米、饲草即“两豆一米一草”等作物跨乡镇、旗县、盟市的机收作业,不断扩大跨区作业内容、范围和规模。同时注重发挥各级农机龙头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的示范引导作用,努力扩大农机社会化服务规模,力争实现自治区农机跨区作业工作的新突破。
四、认真做好先进适用机具的选型引进工作。各地根据跨区作业需要,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重点做好“两豆一米一草”收获机械的选型、引进和推广工作。
五、扎实推进农机跨区作业中介服务组织建设。在扩大经纪人队伍建设规模的基础上,突出搞好规范化管理,有力发挥协管作用,维护跨区作业市场秩序。首先,认真落实中介服务组织资格管理制度,加强职业规范教育和技术培训,严格资格审核及服务收费等后续管理。其次,充分发挥农机部门现有龙头服务组织的示范带动作用,积极鼓励和引导不同经济成分、不同组织形式的组织和个人开展跨区作业中介服务,不断强化农机服务的市场运作机制。第三,今年每个盟市要抓1-2个有工作基础和条件的旗县,作为跨区作业中介服务组织建设试点,并通过实践探索,制定农机跨区作业中介服务组织管理办法,为明年出台自治区管理办法奠定基础。
六、加强执法教育,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农业部《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管理办法》赋予了农机管理部门相应的处罚措施,不仅强化了工作手段,而且加大了责任。各级农机管理部门对此要高度重视,加强农机行政执法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严格持证上岗制度,文明执法,规范执法,严禁乱收费、乱罚款。
七、加强信息服务,搞好对口支援。区内麦收前10天左右,小麦机收面积超过20万亩、拟引进联收机50台以上的旗县,应及时将更新后的跨区机收作业市场信息(包括联收机的签约和实际到位情况)报自治区农牧业厅农机局。跨区作业期间,农机部门公布的值班电话,应有专人值守,保持畅通,负责本地跨区作业的信息服务工作。
八、认真做好农业部《2004年联合收割机跨区收获作业证》及《2004年内蒙古自治区跨区机收小麦指挥服务车证》的发放登记工作,并按要求填写发放记录表。《指挥服务车证》仅限直接从事跨区作业组织、管理和服务的各级农业(农机)有关部门的车辆使用,不得随意发放。
九、搞好跨区作业生产调度和工作监督。按要求认真做好2004年跨区机收小麦情况统计的上报工作。区内麦收会战进入高潮期,各盟市要通过电子邮件、电传或电话,向自治区农牧业厅农机局通报当日作业进度和机具供需情况。各盟市农机主管部门要加强对跨区作业组织工作的监督检查,自治区农牧业厅农机局将派工作组进行实地检查,确保各项工作目标落到实处。(内蒙古农牧业厅农机局 董林香、王帅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