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夏粮丰收创五年来记录
昨天,全市夏收工作基本结束。由于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全市大力推广优质品种,有效防治了病虫害,加上基本风调雨顺,今年夏粮喜获丰收。据有关部门初步统计,全市夏粮实现总产100.8万吨,比去年增产23万吨,夏粮平均单产347.5千克,比上年增加58.7千克,创近五年来最好水平,小麦每亩减税纯收益较上年增加108.32元。仅夏粮一项,全市农民人均增收超百元。
目前,我市小麦收购价格为1.4元/千克,高于去年1.1元/千克的收购价。据物价部门调查,受价格上涨和产量提高双重影响,今年我市小麦亩产值可达467.01元,比上年增加130.83元,增幅38.90%;小麦每亩减税纯收益167.77元,较上年增加108.32元,增幅182%。
中央一号文件的发布以及粮食补贴政策的出台,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农民普遍重视对夏粮作物的管理,农业投入有所增加。今年夏粮生产开局较好,全市夏粮适期播种面积达171万亩,占三麦总面积的59%,由于雨水分配较均衡,秋播期间墒情较好,出苗整齐,长势良好,为夏粮丰收奠定了基础。
今年,我市紧紧围绕市场需求,狠抓小麦品种更新工程,推广了一批市场适销对路的优质专用小麦新品种,小麦生产初步实现了品种布局区域化、种子纯良化、品质优质化。全市小麦良种覆盖率95%以上,优质品种覆盖率达80%以上,建成了一批优质蒸煮类小麦生产基地和优质面包小麦生产基地。
为使夏粮增产、农民增收,我市农口部门广大干部职工、科技人员深入农村,主动为农民解决实际困难。进入拔节期,我市部分地区旱情较重,影响三麦的正常生长,水利部门及时调度水源,组织农民普灌拔节水,重施拔节肥,促进了三麦生长。4月份,我市出现旱情,气象部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三次人工增雨,缓解了旱情。今年我市有效控制了小麦病虫害,为夏粮丰收提供了保证。全市白粉病防治260.8万亩次,蚜虫防治面积376.8万亩次,赤霉病防治208.2万亩次。为防治小麦赤霉病,农口部门组织2500余人次送科技下乡,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科协还联系南农大等院校百名教授,增援我市病虫害防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