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农村改革发展30年 > 农业农村改革发展30年

思路决定出路 实践胜过争论——珠海改革践行者钟华生访谈

日期: 2008-12-22 14:39 作者: 王景山 来源:农民日报 【字体: 打印本页

  本文访谈嘉宾钟华生先生,是创建中国第一个农民度假村的领头人;他曾请成功培育了蛇口这一特区“试管”的袁庚担任顾问,与梁广大搭档担起开发珠海西区重任;国家几任党政军领导人每次来农民度假村和珠海特区视察,他都几乎一次不落的被点名参加;他创造的著名“借水还油”策略、“共享经济”理论等,至今仍是商家和经济学家们乐谈不疲的经典。

  12月5日,记者在珠海与这位极富传奇色彩的改革先锋进行了一次令人难忘的对话。

  先有思路 后有出路

  记者:1988年时我曾来白藤湖农民度假村采访过您,20年过去了,昔日“好景门”内人间乐园的优美景色至今令人向往挥之不去。我首先想请您回顾的是,当年建农民度假村时,是否得到过高人指点呀?如果没有,那又是怎么想起来的呢?

  钟华生:这首先是来自于十一届三中全会发出改革开放的号召,提出要建设一个小康社会的目标。我们在基层第一线工作当然很受鼓舞,怎样响应党和国家的这一号召,只有通过具体实践去干,才能达到小康目的。

  其次是要从实际出发,找准突破点。我们当然请过专家来考察,但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内因,是我们自己。我们经过了反复评估分析,过去提出无工不富,但是搞工业白藤湖一没基础,二没人才,三没经验,不具备办工业的条件啊。那再看世界很多成功的地方,如美国夏威夷,包括泰国的许多旅游区,还有国内的黄山风景旅游区等等,他们也没办工业呀,不是也能富起来吗!成功的经验就是从实际情况出发,利用自己优势发挥长处。

  白藤湖的资源优势,有来自四面八方的农民,这是基本的队伍;有自上世纪70年代初我带领800民兵和陆续来此的知青搬山围海造出的一块3万多亩的滩涂地;水陆总面积20平方公里的白藤湖,水面占了一半,水产资源丰富;净土、净水、净气,好一派天然风光。而世界潮流是回归大自然,向往大自然。

  分析了自己条件,认识了自己优势,也看清了世界发展潮流。于是,利用自己现有优势做文章,特别要做好水上文章———兴办旅游农业的思路就出来了,提出住水边,吃海鲜,玩水面,把旅游、科研、生产、贸易、物流融为一体发展。以农民度假村为龙头的旅游农业一改过去那种落后的自然农业,变为可观赏的,从看果、赏果到买果。

  更新观念 马缰归主

  记者:我至今有个谜还未解开,那就是您当年带领农民围海造田建度假村时,怎么非要冠以并不时髦的“农民”二字呢?因为,据我所知,很多人很多行业都十分忌讳沾上“农”字边的,生怕降低了自己的“身份”。别人躲还不及,您却自己紧靠,其中必有缘由?听说为此还遭到过“上边”的责难?

  钟华生:这个问题很深刻也很有意义,其实,我们建农民度假村就是在回答这个问题。从历史上看,不论是经济、文化、社会地位、社会形象,农民都是低人一等的,历代如此,连农民自己也看不起自己。

  我是这样看的:中国主体是农民,主力军也是农民,国家力量源泉也是农民,这就是现实,是基础,是资本。农民要看得起自己,自己解放自己。白藤湖有天然资源,又逢改革春风,这不就是我们发展的依靠吗。度假村加“农民”两个字,在有些人眼里好像是落后的象征,我说你这是旧观念,农民要当主人,要改变自己的落后地位,搞旅游度假村是提升了农民的一个舞台。有个别领导看后指责农民度假村是“盗用其名”,我说这是名正言顺。因为,地是我们农民造的,主题是我们农民想的,房子是我们农民建的,服务员是农民,管理者是农民,那些看的吃的更是农民所种,叫农民度假村再合适不过。当时的中央和国家领导王震、余秋里、田纪云、王首道、刘澜涛、叶选平以及多位部长都先后考察过农民度假村,均给予了充分肯定。这么说吧,所有知识分子,所有的人才以及国家栋梁,都是从农民这个主体演变出来的,演变出来的人不能否定祖宗!

  记者:也就是说,您遇到的最大障碍还是观念,您试图通过建农民度假村来探索一条改变农民命运、解放生产力的途径,彻底扭转数千年来形成的对农民的错误偏见与歧视?

  钟华生:对的,当时有少数干部看完后拍着桌子指责我们是违反经济规律、建设条例,是在搞资本主义、无政府主义的独立王国;我说你们是官僚主义,我是在发展生产力;白藤湖农民说得更直白,不管哪个主义,改善生活是最好主义。

  要解放生产力,首先要打破旧观念、旧体制的束缚,这就是我过去常说的:马缰归主,才能万马奔腾。如果你人骑上马了,可马缰不归你,在另一个人手里,你怎么跑哇?所以,要给农民自主权。放马吃草,越吃越宽,马壮人欢;牵马吃草,越吃越少,马瘦人愁。所以呢,马缰要归主。

  借水还油 以地生财

  记者:白藤湖农民度假村的出现曾轰动全国,毋庸置疑地成为改革大潮中您带领农民勇于实践的一大成果,也是您人生事业追求的一大辉煌。可就在这时,梁广大的一纸任命把您从已经“功成名就”的白藤湖调往开发珠海西区这一被称为“死海”的前途未卜充满风险的战场。结果,您不负重托,又创造了著名的“借水还油”策略,成功启动西区开发,为珠海

  特区二次腾飞再立汗马功劳。听说,当时几乎所有亲朋好友都一致反对您的这次阵地转移?

  钟华生:珠海西区指珠海的西部地区,是我们当地人的一种习惯叫法,那是珠海最荒芜贫瘠的地方。为开发这一地区,市政府将分布在33个岛屿的村镇重新整合为新的行政区———珠海三灶管理区,面积500多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新加坡,是白藤湖的20多倍。

  1988年12月12号,组织正式宣布我去西区担任书记兼区长,亲朋好友对我的抉择感到困惑不解是有道理的,你知道,那时的大环境恰逢治理整顿的紧缩时期,跟着就是60年不遇的大海潮大台风,西区的农田基础设施本来就十分薄弱,两小时内一片汪洋啊。实施西区开发,是珠海特区历史上的一次重大战略抉择,他是未来珠海发展的龙头。

  谈到风险,我是这样看待的:大事业大风险,小事业小风险,不干事业也风险,风险的存在是现实,问题是你怎么去认识、解决,化险为夷。

  记者:能说说您是怎样化险为夷的吗?尤其是您那轰动全国的“借水还油”策略,使您成了国内头号空手道大师!

  钟华生:当时给的编制70人,我们只用了42人,开办费40万元也是4个月后才拨来,我是先借了10万块,在外部环境和客观现实雪上加霜的情况下启动西区开发的。当时人们对梁广大议论纷纷,说市区还没搞完怎么就搞西区;说你一点钱都没有,这样一个大规模的工程你怎样启

  动?是好大喜功,有些人认为西区必须下马。对此,梁广大问我怎么办,我说不怕,只要你放权,就可以调钱。围海造地4平方公里,以地生财,把原来一块叫车嘴的滩涂改名为金海岸,我们要把寂寞荒芜的海角变成一个现代化的城市。

  我们没有钱,不等于民间没有钱;中国没有钱,不等于外国没有钱,不等于企业家没有钱。有三句话很重要:人才、钱财、经验之才。后来,有人问我,你开发西区怎么起步?我说了三句话,舆论开路,软件起步,硬件致富。我后来又加了三句话:舆论开路不迷路,不迷路你不要误导;软件起步迈大步,看准了起大步不要原地踏步;硬件致富共同富,这是我们的目标。

  我们“今日借你一杯水,明日还君一桶油”的口号响遍了神州大地,借贷的筹码就是脚下的滩涂。按这个思路,在最困难的时候,很快吸引来10亿元,启动基础设施建设,如今已达600个亿,很多国际名牌都过来了。建设高潮时,除西藏外云集各地建筑大军5万多人。

  在机制探索上,我大胆提出了一条“共享经济”,即投资者、经营者、劳动者、管理者,前途命运利益都连在一起。硬件、软件入股,即出钱的、出地的、出技术的、出劳务的、出信息的、管理的都是“老板”。按贡献配股,退休不退股,同舟共济。西区原来的税收只有2000万元,今年可达到50亿元。

  一句名言 解冻禁区

  记者:在您执掌开发西区先锋帅印期间,恰逢邓小平南巡,您也见到了他。听说促成他的这次南行还与您有关系?那次亲历您还记得吗?

  钟华生:我是在邓小平南巡最后才见到他的,他在杨尚昆陪同下要接见珠海四大班子成员,跟我们照相留念才见到的。当时我正在美国公务,是梁广大书记打电话叫我提早赶回来。南方谈话大多是在珠海讲的,他的讲话让我们心里踏实了,思路更清晰了。他走后,我就叫人把“发展是硬道理”6个字制成巨幅宣传牌矗立在西区最显眼处。

  我今天可以给你透露点内幕或叫秘密吧,我们在开发西区时提出过一句话:“争论一万次不如做成一件事,做成一件事胜过争论一万次。”邓小平南巡也说了一句话:“不争论是我的一大发明”。

  我们那句话最早出现于1989年我们搞的一盘录像带《闪光的思路》,主要是以白藤湖农民度假村为主线,讲述解放思想开拓思路寻找出路。后来,我们把这盘录像带分别送给过王震、邓楠等人。听说,邓小平在北京看到了这盘录像带,看完后表示要去南方走一走。这个情况是湖南省委一位领导亲口告诉我的。后来我又提出了一句话,“将军赶路莫追小兔”。就是不要分散精力错过时机,要勇往直前,杀出一条血路。邓小平的一句名言可以解冻一个禁区:抓到老鼠就是好猫。老百姓说,不管你哪个主义,改善生活才是最好主义。

  聚才旺财 拯救自己

  记者:未来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与您的对话中,我强烈感到您对人才的高度重视,从农民度假村到开发西区,办学校培养人才,出思路吸引人才,实现聚才旺财。更让我惊讶的是,听说您1992年就从高校招聘大学生来当村官,我想知道,这些大学生村官来后的作用和现状?

  钟华生:“三农”发展靠什么?最终也是要靠人才。我们开发西区首先看到人的作用,开发要钱,钱从哪里来,先在脑袋,后在裤袋,有了人才,才有钱财。我们强调集天下之钱财拯救自己,加快储备人才。所以,我们1992~1993两年就从全国高等院校包括清华、北大这样的一流名校,招聘了120名大学生来当“村长助理”,每个村3~5人,最少的村也有2人。现在,这批人都成了开发西区的骨干力量,有的当了镇长、区委书记,现在珠海市农业局局长罗新安也是我们当年招来的村官。

  结语:钟华生是中国改革大潮造就出的一位典型实践型改革先锋,从白藤湖到金海岸,他创造了两次人生事业的高峰。他如同一部大书,激荡人心。民者,可以从中找到农民改变自己命运的真谛是要靠自己;官者,可以找到发展生产力的出路关键在思路;商者,可以找到生动鲜活的成功商战实例;学者,可以找到丰富多采蕴涵哲理启迪新思的警句名言。走近他,你会从中感悟智慧,得到力量,增添锐气。

  钟华生简介

  1936年生于广东省中山市,一生从事农村工作。自1951年参加工作至1999年退休,历任农村团支部书记、公社干事、宣传委员、副书记、书记、斗门县白藤湖总支书记、珠海三灶管理区区委书记兼区长、国家高新区主任、珠海经济特区副主任、珠海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中共珠海市委常委等职务。

  上世纪80年代于白藤湖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农民度假村”,尝试“旅游农业”;1985年发起创立中国农民企业家联谊会,并当选会长。从1989~1999年10年间,他组建珠海西区开发,参与兴建海、陆、空重大交通枢纽设施,把荒土变成投资热土,享誉内外。创造性地提出了“思路决定出路”,“今天借你一杯水,明日还君一桶油”,“共享经济”等轰动全国的新观点、新策略、新理论;为推进我国的改革开放提供了新鲜经验。曾获中国改革首届人才金奖、国家高新区拓荒牛、珠海市十佳模范市民等荣誉称号,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