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农村改革专题

有了“田保姆”,种地真轻松
——庐江县农业社会化服务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日期: 2013-09-29 10:46 作者: 李海涛 来源:农民日报 【字体: 打印本页

  编者按:今年中央1号文件对“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作出全面部署,要求围绕现代农业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优越性,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各地积极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在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新机制和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政策措施。本报从今日起在“农业农村改革破浪前行·机制创新”专栏中,将陆续介绍各地在农业经营体制机制方面的创新经验。

  近年来,面对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的现状,谁来种田、怎样种田,成为农业生产需要解决的难题。新形势下,安徽省庐江县以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作为突破口,逐步形成以县镇农技推广机构提供公益性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企业等提供市场化服务的分工明确、互为补充、相互促进的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助力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农民对社会化服务需求越来越强——

  “缺劳力缺技术不怕,只要提前打个电话,地里的活儿就能漂亮地干完”

  8月下旬,高温炙烤着江淮大地。庐江县同大镇农技推广站副站长张向前在查看完几个村的病虫害情况之后,又骑着摩托车赶到新渡村。他挽起裤腿光脚下田,扒开稻丛仔细检查:“现在正是稻飞虱、纹枯病、稻曲病和穗颈瘟高发期,监测防治一点都不能放松。”

  而在新渡村的另一块田里,喜洋洋植保技术服务专业合作社的社员正在紧张作业,几套车载式大型动力双管双枪喷雾器正在稻田里打药。负责人张昌江告诉记者:“一边管长250米,两边就是500米,车上四个药桶每桶装400斤,一套喷雾器一天能喷几百亩,这比农民背着药桶自己打药效率可高多了。”

  庐江是全国粮食主产县,也一直是全国农村改革的重点试验区。县农委主任陈宗泽介绍,庐江54万劳动力中,外出务工的就有20万。在家务农的大多是老人或妇女,遇到农忙季节,外出人员难以回家或回家农忙不划算,这个时候他们就需要代育插秧、植保统防统治和农机等社会化服务。对于一些规模经营的主体如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也一样,他们往往因资金问题不可能购置所有农机具,也不可能在生产的所有环节上全部依靠自身来解决,此时也需要提供社会化服务。“可以预见,这些人群对社会化服务的需求和依赖会越来越强。”

  记者了解到,农业社会化服务分为公益性和市场化两种。农业生产过程中,有很多服务内容如农作物新技术示范、新品种筛选、四情监测(农作物苗情、生产农情、土壤墒情、病虫测报)、农产品质量监管、惠农政策落实、测土配方施肥、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等,很难以市场的方式来运作,需要政府来提供服务。这些工作就是公益性社会化服务,大多依靠农技推广体系进行实施。

  市场化服务伴随公益性服务诞生,也更具活力,最早从农资服务开始,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日益提升,这种服务的范围越来越广,涵盖从耕到收农业生产全过程。

  在发展过程中,一些能人和大户领办了农业合作社或农业企业,以专业组织的形式出现,在机耕机收、植保统防统治和代育插秧等重点和难点环节上开展社会化服务尝试。

  “庐江县通过引导规范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培育社会化服务组织,加大财政扶持力度等,极大地促进了经营性社会化服务的发展。”陈宗泽说,庐江现有农机专业组织33家,植保专业组织24家,这些社会化服务组织在大宗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目前,全县机插秧面积达20万亩,统防统治24万亩,除少数农业基础条件差的岗地外,全县粮食生产的机耕机收生产水平基本实现100%。

  很多被采访对象都认为,“和城里的家政保姆一样,这些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就像‘田保姆’,农户缺劳力缺技术不怕,只要提前打个电话,地里的活儿就能漂亮地干完。”

  社会化服务有利于粮食安全——

  既降低了成本,又提高了产量,还减少了面源污染

  庐江县的植保专业服务组织,主要以当地种植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资经营企业等为主体,有专业化防治队员450人。这其中,由安徽喜洋洋农资连锁有限公司设立的喜洋洋植保技术服务专业合作社,就有50名专职的统防统治机手。

  “我们在郭河镇、同大镇、石头镇、白山镇等与水稻种植户签订了10150亩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合同,其中全承包(包防治药剂、田间施药、从插秧后到收割时止本地常发性‘四虫二病’)8050亩,代治(农户自己买药,服务队负责打药)2100亩。”张昌江告诉记者,在7月中旬水稻病虫害高发期,小型载人喷雾飞机、车载自走式喷雾器、背负式汽油动力机型喷雾器、背负式电动型喷雾器齐上阵,仅用4天时间成功统防统治了全部10150亩水稻病虫害。

  和农户相比,张昌江认为合作社实行统一组织、统一时间、统一技术、统一供药、统一查效的“五统一”服务,既降低了成本,又提高了产量,还减少了面源污染。“农民自己打药次数频,用量多,一季要200元,我们视品种不同只收120~140元;农民的防治效果不到70%,我们虫害防治效果达95%以上,病害防治效果达85%以上,防治率每增加10个百分点,产量就会增加七八十斤。而且使用的都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覆盖率达到100%。”

  据介绍,不少农户看到防治效果对比明显,纷纷找到专业服务组织,要求进行田间服务。同大镇永安村党总支书记周传能告诉记者,现在不仅是病虫害防治,就是育秧、插秧也要找“专业队”。他家一共9亩地,其中4亩种了葡萄,5亩就请春生公司帮忙育秧。

  今年,安徽春生科技服务公司育插秧统包服务面积4600亩,单纯代育秧2万亩。总经理王尚中说:“农民习惯撒播,但撒播草害大,不抗倒伏,跟机播相比,每亩产量要低100~150斤。而育插秧机械化服务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我们提前5天通知服务的客户,他们只需要做好大田整理准备工作,剩下的就由我们来集中插秧机、组织机手和专业人员进行机插秧。”由于公司可实现设备及物资规模采购,种子等投入品价格也相对经济,另外手工插秧亩成本160元左右,而机插每亩只收成本费65元,因此越来越多的农户选择育插秧机械化服务。

  “工厂化育插秧是解决当前我县水稻生产中人工栽插劳力不足、直播方式影响产量的最佳方式。”一位农业技术人员告诉记者,一方面增产效果明显,另一方面还可以减少草害、病害,有利于田间管理。现在庐江北部机插秧面积已达到50%,农户传统的栽培模式正在发生改变。

  社会化服务模式不断创新——

  在服务自身的同时,也为服务对象提供服务,从而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对于安徽喜洋洋农资连锁有限公司来说,从单纯的农资供给发展到生产全过程的社会化服务,也是新形势下顺势而为的选择。“过去一家一户在种的时候,主要是产品的竞争,现在拼的不仅是产品,更是服务。为了使服务更具体,更适应农民需求,我们自己先搞土地流转建基地进行研究。一段时间后,建立了育秧工厂和植保技术服务合作社,进行精细化、专业化服务。”张昌江说。

  在他看来,当前如果单纯进行社会化服务,几乎没办法生存。比如统防统治,一季防治一个半月,每季只打4~7次药,利润非常微薄,不足以养活专业队伍。而单纯提供育插秧服务也是一样。

  “我们提供种子、播种、育秧、插秧一条龙服务,按不同品种收取180~200元。比如中籼优质稻6326要收取服务费200元,具体成本是种子每公斤55元,每亩需1.2公斤,种子亩成本66元,浸泡药剂和工费4元,育种生产工费20元,营养土6元,软秧盘9.6元,硬秧盘40元,大棚田间管理用工费用15元,运输及起苗、盘苗、摆苗费用8元,机插费50元,实际产生成本费用218.6元,不包括投入育秧工厂建设费用的分摊,收取客户亩服务费200元,亏差额18.6元由政策性补贴每亩20元,补贴后合作社每亩创利仅1.4元。”

  他认为,社会化服务需要和经济实体结合,尤其是农资主体,才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在庐江的实践过程中,不少龙头企业还和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结合,形成联合体。

  “企业将土地原价转给大户、家庭农场等主体,让他们这些种田能手都当股东,并进行生产管理。企业退出生产,专门从事服务、加工和销售。”春生科技服务公司负责人说,这样联合的好处是,一方面企业按适度规模经营能达到最大产出率,另一方面大户等新型主体市场调研、技术、资金、贷款能力弱的劣势可以弥补。据他所知,目前全县16家龙头企业5万多亩田就按照这种方式在经营。

  社会化服务为发展规模经营提供了便捷,同时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等一批职业农民的出现,也促进了社会化服务的进一步发展。一些大户、家庭农场和合作社就通过联合的方式来成立专业组织,在服务自身的同时,也为服务对象提供服务,从而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长丰村潘英友家庭农场从2001年的40亩地慢慢发展到了现在的1260亩。潘英友告诉记者,以前一到生产关键时节需要用劳动力的时候就要“抢人”,费用高不说,有时还找不到。要不是和其他20个百亩以上的大户联合,用每年两三万的工钱留下本村40个劳动力,也发展不到现在的规模。

  “缺劳动力是一方面,农业机械不可能全套配置也是大户们面临的共性问题。大家就商量着将旋耕机、插秧机、收割机、烘干机等自有机械兑到一起,进行资源的有效配置,成立专业服务组织。”潘英友说,有人有机器,活儿就好干了。现在不论是旋耕插秧施肥,还是浇水打药收割,只要提前说一声,第二天就会有专业人员来服务。

  没有现代化的服务,就没有现代化的农业——

  公益性和市场化社会化服务组织都不可或缺,都需要加强扶持

  社会化服务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的关键内容。没有现代化的服务,就没有现代化的农业。在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过程中,公益性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和市场化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都是不可或缺的部分,都需要加强扶持。

  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一方面,公益性农技推广体系面临人员老化问题。基层农技站多年未进人,队伍人员老化严重,持续发展的能力不足,因此,一些被采访对象建议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队伍建设纳入各级人才计划中。

  另一方面市场化社会化服务的市场还不健全,需要引导和支持。当前,在商品化育插秧、植保统防统治和机械收获秸秆粉碎还田等重点环节上,急需开展的粮食生产的市场化服务供需市场已经显现,但有待规范的地方还很多。

  此外,农资和人工成本不断上涨,服务组织在开展服务中成本增加、收费抬高,而粮食生产相对种植效益相对偏低,农户对市场化服务的心理承受价位较低,从而制约了社会化服务的发展,因此需要加大政策扶持,引导和促进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通过让利于民,培育农民参与意识,从而逐步培育和完善社会化服务供需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