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两会农业聚焦 > 2012年

加快铺设乡村“信息高速路”——代表委员热议农业信息化建设

日期: 2012-03-14 15:09 作者: 余向东 来源:农民日报 【字体: 打印本页

  今年“中央1号文件”以科技为主题,首次就“全面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基层农技推广服务手段和提高信息服务水平”,“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等现代交易方式”等,提出了明确要求。两会代表委员纷纷为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建言献策,呼吁。

  没有信息化就没有农业现代化

  全国政协常委、农业部发展计划司司长钱克明认为,信息化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他谈到用信息技术提升和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有三个显著意义:一是促进农业生产实现跨越式发展。利用3G、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大田种植、设施园艺、畜禽养殖、水产养殖等领域,依托农场、企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建立一批农业信息化示范基地,促进实现信息化与现代农业的深度融合。二是促进对传统农业的现代化改造。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可以提高农业装备的智能化水平,促进农业标准化与规模化,加快改造传统农业步伐。三是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实现信息技术与农业的融合,可以大大提高农业生产率、优化农业资源投入、降低能耗和物耗,减少农业投入品对土壤和环境的污染、减少劳动力投入。

  来自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农委的谭志娟代表专门向大会提交《加快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建议。她提出,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智能管理工具和应用系统,可将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为实现农业产前、产中与产后的有效衔接,农业生产、分配与消费的动态平衡,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手段,促进生产经营管理科学化、合理化和最优化。

  民建上海市委副主委张兆安代表告诉记者,上海农产品电子商务呈高速发展态势,涌现了“西郊国际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菜管家”、“易果网”、“携手网”等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农产品电子商务对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帮助很大:一是减少流通环节,降低交易费用;二是减少信息不对称,促进产销衔接;三是促进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四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五是促进农民增收。

  “12316”信息服务平台广受农民欢迎

  近几年,通过农业部的指导支持,全国各地农业部门利用“12316”信息服务热线这个平台,积极与各种信息资源对接,推动信息服务进村入户,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也总结和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

  吉林富霞农业种子有限公司总经理郝富霞代表说,吉林省在财政资金大力支持下,通过建设开通“12316新农村热线”、“12582短信平台”以及整合广播、电视、报刊、网站等各类媒体资源,面向“三农”全方位、多视角地开展技术推广、政策宣传、生产指导、市场把脉、问题咨询、困难帮扶等涉农综合信息服务,打通了一条公益性为农服务、信息直通农村的便捷通道,受到农村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的欢迎。今年吉林省将启动“三农综合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同时决定未来四年增加省本级农业农村信息化财政预算30%以上,作为农业科技一个主要方面和重要组成部分,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与发展将迎来一个难得的战略机遇期和黄金发展期。

  重庆市农科院院长唐洪军代表告诉记者,重庆市积极开展农村信息化示范工作,全面实施“金农”工程一期项目,扎实推进农村信息进村入户,精心打造12316“三农”热线品牌,努力增强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能力,稳步提高行业信息化支撑服务能力。按照“科学、实用、精练、高效”的原则,重点依托12316热线专家团队提供信息编辑服务,将12316热线典型实时案例作为“信息源”,让信息紧跟农时、把握农事。同时,加强与气象、水利、林业、计生、民政等其他涉农部门在信息资源上的互通与共享,使信息服务更具有全面性和权威性。

  张兆安建议,为加快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各级农业主管部门应积极利用12316品牌资源,在科技服务、政策咨询基础上延伸服务,搭建一个非盈利性公共电子商务平台来促进农产品产销对接、引导农民生产,避免农产品“多了多了、少了少了”现象反复出现。各级政府应加大投入,建设平台配套的流通基础设施,在主要农产品生产地、销售地加强仓储、物流、销售网点设施建设,并用信息化手段纳入“12316三农信息服务平台”统一管理。

  “信息高速路”有待破解瓶颈制约

  谭志娟认为,随着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村村通电话”、“乡乡能上网”、广播电视“村村通”的目标在各地逐步实现,全面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具备了一定基础条件。但是还存在着急需破解的瓶颈问题:一是思想认识不足,尚未从根本上建立政府主导的公益性农业农村信息化可持续发展机制;二是政策支持不足,尚没有专门的政策法规和优惠政策,导致发展动力不足;三是资金投入不足,缺少引导资金的投入,缺乏重大项目的支撑,没有建立起长期稳定的投入机制;四是技术应用不足,农业信息技术成果转化率和产业化率不高,集成示范应用力度不够。

  钱克明同样认为,这些年来,尽管国家已经在积极倡导和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发展,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作了重要部署,国家“十二五”规划进一步提出“发展农业信息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水平”,但是当前农业生产经营领域的信息化仍存在很多制约,大体上表现为:部分地区重视不够,投入不足;现有农业信息化软件及装备落后,产品化程度不高;农业信息技术应用广度和深度不够,适用性不强;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示范不够,普及推广不快等。这些问题的解决,迫切需要国家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农业的战略任务,以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为重点,启动实施农业信息化建设工程。

  张兆安认为,农产品电子商务遇到的瓶颈问题大致有四个方面:一是农产品物流成本高企,二是农产品附加值低,三是农产品电子商务缺乏统一标准,四是传统习惯很强。

  提高重视程度,加强扶持力度

  钱克明说,国家应当加强资金支持,与发展现代农业的规划和有关农产品的优势区域布局衔接,在全国范围内选取适合区域,针对农业种植、养殖、质量安全、经营、安全生产等各个环节,开展农业信息化建设。他举例说,在种植业生产方面,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重要农业生产基地为载体,以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等大田作物为对象,通过对典型大田作物生长环境数据的采集、分析、处理,开展农情监测、精准施肥、农田智能灌溉、病虫草害远程诊断、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等信息化技术示范,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

  唐洪军认为,“信息补贴”制度是解决“三农”信息服务问题的重要途径。建议国家财政出台农民信息消费补贴政策,突出“信息补贴”与“种粮直补”的同等重要性,设立重大财政专项开展项目试点。建立农业部门协商通信运营商通过“订制”方式,将“优惠信息使用费用”直接补贴到用户终端的机制。

  江苏省宿迁市农科院院长陈立超代表提出,为促进物联网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建议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加大投入,采取措施,加快推进农业物联网技术研发应用。要组建农业物联网专家队伍,重点开展农业物联网关键技术研究攻关,指导优势主导产业物联网示范基地建设。要加大对农业物联网重大项目建设、示范应用推广、关键技术研发及人才培养和引进等方面的资金扶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