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常委会、致公党中央副主席杨邦杰:切实保护耕地产能
“坚守耕地红线,确保粮食安全,核心是要守住18亿亩耕地的持续增产能力。”全国人大常委会、致公党中央副主席杨邦杰说,耕地质量是光温降水、农田基础设施条件和土壤肥力状况的综合反映,产能是耕地质量的最终体现,损失了产能,即便守住了18亿亩耕地,也难保国家粮食安全。
在持续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杨邦杰把影响耕地质量和粮食产能的主导因素归为四类:各类城乡生产生活排污对耕地的污染,荒漠化、水土流失等环境因素对耕地质量的侵蚀,各类建设占用耕地造成的粮食产能损耗,以及耕地撂荒弃耕对耕地产能的威胁。
对于“有些时候建设占用耕地在所难免”的说法,杨邦杰认为“不占不行、非占不可”的想法本身就是错误的。他结合日本和欧洲的经验,认为建设项目为避免占用耕地绕道而行或重新选址具有切实可行性,“建设不占耕地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他建议,从改革地方政府考核标准体系入手,根除“建设占用耕地的冲动”,同时从国家意志和国家战略层面做好顶层设计,对现有耕地不仅要保护好数量,更要建设好质量。
“十二五”建设4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正是国家战略层面提升耕地质量的“硬任务”。杨邦杰认为,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农业生产方式的实际需求进行建设,不能搞“一刀切”。适宜机械化耕作的平原地区,土地整治要为推行农业现代化创造条件;适宜耕牛耕作和雨养农业的丘陵山区,土地整治要重点为水土保持提供条件。
杨邦杰认为,除了建设好4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外,其他14亿亩耕地的质量建设和保护也不能偏废,只有全面、正确、深刻地理解坚守耕地红线的内涵,才能实现中央1号文件所要求的“全面提升耕地持续增产能力”目标。
相关新闻
- 江永1.1万亩果园退果还耕 2022-06-14
- 湘潭市全面推行耕地保护田长制 防止耕地“非粮化” 2022-06-13
- 海南为耕地保护开出“良方” 2022-06-13
- 必须实至名归的三个关键 2022-05-13
- 护住粮食生产“命根子” 2022-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