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他们富了 我的心就踏实了——记新疆哈巴河县动物防疫监督站金格斯·木海
在美丽的西北边陲,有一位常年活跃在农牧区第一线,普普通通的科技工作者,被农牧民亲切的称为“贴心人”的兽医师——金格斯·木海。金格斯·木海是哈巴河县动物防疫监督站的一名普通兽医,在平凡的动物防疫工作岗位上,他爱岗敬业成为了哈巴河县不可多得的动物防疫技术骨干。
做好动物防疫工作是我的天职
1968年,金格斯·木海出生在一个哈萨克牧民家庭,从小就对牧区有着深厚的感情。十几年前的哈巴河,牧民生产方式极其落后,动物防疫和疾病治疗水平普遍较低,一年到头,农牧民辛辛苦苦挣不了几个钱,生活非常艰苦。在他15岁那年,他随父亲在夏牧场放牧,亲眼目睹了一位60多岁的牧民老大爷,正在临时搭建的简易帐篷里啃干馕,每啃一下喝一口凉水,看他一筹莫展,唉声叹气的样子,父亲向前询问,原来他家的好几头牲畜患上了疾病,儿子到县城找兽医,已经去了好几天了,家里的牲畜没人放,他只好来替儿子来放,为照料那些病畜,好几天没有吃上一顿热饭了。眼前的一幕震撼了他幼小的心灵,他问父亲,大爷现在最需要什么,父亲告诉他,最需要兽医,一名好兽医。也许是受到父亲那句话的影响,1987年,金格斯.木海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石河子农业大学,学习兽医专业。毕业后,1993年他被分配到了哈巴河县兽医站(动物防疫监督站的前身)工作,这一干就是13年。他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做好动物防疫工作,是我的天职”,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金格斯·木海在动物防疫监督站主要负责牲畜疫病的防治,动物疾病的治疗、动物疫病防疫监督和疫情监测化验等工作。学过专业的人都知道,布鲁氏杆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稍有不甚就会被感染,然而在哈巴河县每次组织的布鲁氏杆菌病调查与防治工作中,都可以看到他的身影。1994年至1996年,年轻的金格斯.木海毅然参加了自治区组织的地方布鲁氏杆菌调查工作,他一人就搜集样本400余份,使这项工作走到了全区前列。1998年,哈巴河县向国外出口牲畜,他又主动报名参加了牲畜结核病和布鲁氏杆菌病的检疫工作,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根本没时间回家,于是他就住在了办公室,家人为他送饭,有时连饭都没有时间吃,实在太累了就在办公室里打一个盹,醒来了接着干,这一干就是一个月,一共检疫牲畜10000余头,圆满完成了任务,金格斯.木海却瘦下了8斤。
2001年1月,金格斯·木海在库勒拜乡哈拉布拉克村开展动物防疫工作时,发现牲畜出现异常现象,凭着多年的工作经验和过硬的技术水平,他感觉情况比较严重,于是进一步做了实验室诊断,确诊为羊痘病,该病传染性极强,他及时上报到有关部门,并根据规定,组织技术人员进行了隔离、封锁和消毒。由于发现及时,疫情很快就得到了控制,为了防止疫情传播,他又主动参加了库勒拜乡冬牧场羊痘免疫疫苗注射工作,他一个人共免疫羊13000余只。
2002年6月,加依勒玛乡托普阿尕什村玉素甫家8头良种牛患病,每头牛近8000元,将病料送往地区或送自治区化验,需要很长时间,等做出诊断,恐怕牲畜已全部感染,当时畜主非常焦急。而且病畜在牲畜比较集中的深山夏牧场,不及时做出诊断,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后果将不堪设想。金格斯·木海利用动监站的化验设备,诊断出患畜感染了巴氏杆菌病,并进行了及时的防治,有效防止了疫情进一步扩散。最后,上级化验部门做出的诊断与他做出的诊断完全一致。
2002年2月,齐巴尔乡朱纯德家羊群出现疫情,连续多只羊患病,他在束手无策的情况下,求助于县动监站,金格斯·木海得知情况后,不顾几天来的劳累和辛苦,立即赶赴现场,迅速采血抽样化验,确定他家的羊患上了羊链球菌病,他一方面对所有牲畜进行隔离处理,另一方面对患畜进行治疗,使牲畜的死亡数降到了最低点,为了防止该病传播,金格斯·木海亲自做现场指导,每天消毒,直到隔离期结束。同年8月,齐巴尔乡马得虎从内地购进的牛出现不明死亡,得到情况后,金格斯·木海及时对牛群进行了检查,初步确定为人畜共患病——炭疽病,这类疾病传染性较强,处理不当感染人,后果将非常严重,为了做出准确的诊断,他不顾个人安危,独自一人进行化验分析,并不让其他人参与化验工作。最后确诊病畜的确患上了炭疽病,立刻进行无害化深埋处理,现场隔离、封锁、消毒,给其他牛注射了疫苗。
过硬的技术造福了一方的人民
金格斯·木海技术过硬,在全县动物防疫技术队伍当中,像他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屈指可数。他在全县动物防疫技术队伍中,是别人学习的楷模,在群众中,更是农牧民脱贫致富的领路人。多年来,他利用所学专业,向农牧民推广科学的饲养和改良技术。哈巴河县主要以游牧为主,牧民科学文化水平低,科技意识普遍较差,所养牲畜长年处于“春乏夏补,秋肥冬瘦”的状态,收益甚微。为了提高农牧民科学养畜技术,他不辞辛苦,几乎参加了十几年来政府和单位组织的所有科技培训活动。有一次,正赶上三九天,当时天降大雪,非常寒冷,金格斯·木海要到离县城40公里的萨尔布拉克乡授课,单位领导说:“今天的天气太差,你就不要去了,改天再去好了”,他却说:“那里的农牧民已经组织好了,都在那里等我,我不能不去”,道路被积雪覆盖,车辆根本无法通行,他就坐着马爬犁去,到了授课点,他看农牧民已全部到齐,顾不上暖一暖身子,就立即投入到授课工作当中。授课结束后,乡领导说:“今天这么冷,还下着雪,你们领导打电话说你要来,我们还不信,因为这点小事,在来的路上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可怎么得了”,金格斯·木海回答说:“群众之事无小事,不管什么时候,只要农牧民需要科技知识,我就会来,看到他们富了,我的心就踏实了”。为了最大限度的提高农牧民依靠科技致富的积极性,他主动与几个养殖大户取得联系,给他们无偿提高技术服务,尽可能的为他们创造条件,让他们实现定居,进行牲畜品种的改良,使规模型养殖向效益型养殖发展。他对这些养殖户的要求只有一个,那就是利用先进的科技和辛勤的劳动早日富起来,通过他们的实例带动全村、县乡、甚至于全县人民共同富起来。多年来,他共扶持养殖户5户,这些养殖户,多数已成为全县农牧民致富的领路人。
平凡的岗位塑造了不平凡的人
2004年的一天,金格斯·木海在化验室做病料检查,突然晕倒,后到自治区医学院附属医院检查,确定为急性脑炎,医生建议他在家休息治疗三个月,他却按捺不住在家的寂寞,休息20多天就回到了工作岗位,单位领导和同事劝他回家,他说:“我还有很多工作没有完成,尤其是化验室的工作,我忙完这阵就回家休息”,单位的工作哪有忙完的时候,结果他这一上班再也没有休息过。从此,他的体况也就大不如从前了。2003年冬季,沙吾尔山冬牧场传来消息,说有疫情出现,金格斯·木海顾不得生病的孩子自荐前往,他说:“处理这种情况我最有经验,请领导放心,我一定完成任务”。此时,他刚刚陪孩子打完吊针,由于妻子在乡里上班,他就把孩子托给了邻居。事后有人说他傻,他的家人对他意见也很大,说他只知道工作,从来不管家里的事,孩子病了都不管,根本不配当妻子的丈夫,孩子的父亲,他只是沉默,无言以对。他对妻子说:“工作需要我,人民需要我,党和人民把我培养成才,我又是一名共产党员,我不好好干能对得起党和人民吗?希望你能理解我。”
像这样的实例还有很多很多,金格斯·木海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事,他以对事业的那份执着,以过硬的技术水平、对农牧民热心的服务、对党和人民的忠诚,赢得了领导、同事和广大农牧民的认可。正是在这平凡的岗位上,以实际行动,表现出了对人民的热爱,充分体现了他个人价值的所在。
相关新闻
- 山东省沂水县加强农技推广队伍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2021-12-27
-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1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任务实施工作的通知 2021-04-23
- 璧山区坚守农业技术推广阵地 把技术推广和服务作为促进乡村振兴重要“抓手” 2021-01-13
- 2021年种植业农技推广体系将推进实施五大行动 2020-12-17
-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公布“互联网+农技推广”服务之星名单的通知 2020-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