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 > 2005年两会动态 > 农技推广标兵

情系农经终不悔——记河北省迁安市农经中心主任张景然

日期: 2006-01-04 13:59 作者: 来源:农业部 【字体: 打印本页

  1998年3月,在农经战线辛勤工作了17个年头的张景然被组织上任命为河北省迁安市农经中心主任。上任伊始,他给自己定下了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实实在在地落实“一把手工程”,服务农经,造福百姓。张景然所说的“一把手工程”就是每年都有新举措,年年都有“一招鲜”。他的“一招鲜”曾创下了许多唐山市、河北省乃至全国之最。

(一)

  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为加快农业发展,解决农村资金短缺和贷款难等一系列问题,一些省市开始摸索办起了农村合作基金会,以解决农民生产经营的燃眉之急。随着形势的变化,应运而生的合作基金会在一些地区遍地开花。由于制度不健全,从业人员素质低下,管理跟不上来,部分基金会甚至打着为“三农”服务的招牌,打破地域界限,向公众高息揽储、变相吸收社会存款,干扰了国家金融秩序,违背了合作基金会服务“三农”的初衷。针对基金会中存在的机制不完善、违规放款数额大、沉淀资金比例高、抵御风险能力差等问题,张景然的“一把手工程”从抓农村合作基金会的系统管理入手起步了。1998年4月,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张景然从本地实际出发,提出了农村合作基金会由抓发展向抓规范转变、股金构成由个人股金为主向以管理集体资金为主转变、市联会由经营服务型向管理服务型转变的新思路,并在当年8月对合作基金会实行系统管理,即:将基金会的人、财、物由镇乡管理转为由市农经中心垂直管理,建立了会计核算、开支审批、放款管理、专用资金代管等项制度,从而减少了行政干预,增强了抵御风险能力。1999年,按照国家政策要求,农村合作基金会进入清理整顿阶段。从这年的5月10日起,张景然在近4个月时间里,几乎天天工作到深夜,特别是在清产核资、制定政策的关键时刻,他连续17个昼夜没睡过一个囫囵觉。单位离家仅一墙之隔,他却未回去一次。注资阶段,他更是全神贯注。阎家店乡需要注入资金230万元,当时乡领导思想上有一定的阻力,但他排除了一切干扰,从早上8点一直工作到次日凌晨,使得230万元资金全部到位。就是凭着这份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他带领机关20余名同事,苦战4个月,确保了全市40个基金会整体顺利交接,在唐山市是交接最早、平均注资最少的县市,从而也解决了长期困扰农经工作的一大难题。

(二)

  规范财务管理,搞好审计监督,对强化农经工作的基础地位至关重要。张景然对此深信不疑,他知道这项工作的分量,深知其重要性和艰巨性,困难面前他并没有却步。2000年起,张景然顶着各种压力,把农经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审计监督村级财务上来,决定集中利用三年时间实施“农村审计工程”。他把全市534个村分成三批,一年178个,突出重点抓好专项审计,先后共审计出各类问题10123笔,涉及金额3482万元,查出各种违法违纪开支1466笔,涉及金额近170万元,为集体挽回经济损失168万元。在此基础上,2004年7月起,市农经中心在张景然的带领下,利用近4个月的时间又对乡镇代管村级资金进行了专项审计,审计总金额2.4亿元,共查出各类问题6053万元。之后,他们还利用半年多时间,对全市19个镇乡534个村2003年到2004年的农村重点经济业务进行全面审计,审计总金额8亿元,查出各类问题6192万元。

  “农村审计工程”的成功运作,赢得了领导的信任,农经部门的地位也得到了社会认可。

(三)

  世间万物,不变革就难以生存,不创新就没有出路。随着农村经济发展,村级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中时而暴露出一些“软肋”来,若不及时防范,很容易造成工作上的被动。针对这一问题,张景然带领中心一班人,在实践中边学习边摸索,寻求工作切入点,从抓“管理”的牛鼻子着手,开始了他们探索之路。

  2002年11月至2003年5月,迁安市农经中心用7个月时间在全市进行了农村会计集中核算体制改革。这项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在原来村级集体资金、账目“双代管”的基础上,以镇乡为单位建立了农村会计集中核算服务中心25个,全市减少村级财务人员534人,每年可为村级节约人员开支220万元,减少各种办公经费60万元;卡住村级招待费、租车费和其他不合理性开支200多万元。在农村会计集中核算的基础上,从2003年6月份开始他们在全市推广普及农村会计电算化,帮助19个镇乡25个农村会计集中核算服务中心筹资66.8万元,确保每个核算服务中心达到了电算化的要求。同时,他们还利用一个月的时间,举办了3期会计电算化培训班,做好培训镇乡和6个党工委共25个核算服务中心与市农经中心的计算机联网工作。此后张景然并没有松气,又和他的同事们开始了村级会计电算化试点工作。目前,试点村已达到51个。

  2005年,为加强农村民主监督,搞好村级财务公开,张景然把对农村民主理财监督员进行规范化培训纳入工作视野。到目前,已培训30余场,参加受训的2600人均领到了上岗“红本”。

(四)

  农经工作千头万绪,面广量大,情况繁杂,张景然紧扣“三农”热点问题,把这项工作系统化、条理化,分清轻重缓急,一年一个热点,一步一个脚印抓好各项措施的贯彻落实。

  这些看似简单的“一招鲜”,件件倾注了张景然的大量智慧和心血。为选准工作突破口,张景然除认真学习党的政策和文件外,他常常利用业余时间翻阅各种经济报刊,找答案,寻措施,订方案;他还经常进村入户,坐在百姓的炕上,与他们拉家常,察民情、知民意、解民忧。一上一下,年年碰出他的“金点子”,件件工作都办到群众的心坎上。

  与张景然的睿智相比,他的精明、实干毫不逊色。无论哪项工作,张景然从不当“甩手掌柜”。人们都说他是一个闲不住的人。哪里有困难,哪里有问题,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他的足迹。张景然常对同志们讲:“我们的工作直接和群众打交道,面对的是农民百姓。我们举手投足都代表的是政府的形象,因此,时刻要注意嘴不能馋、手不能长”。基金会运转时期,张景然手中可调动的资金达9亿多,他本人也有10万元的批款权力,但他从未放过一笔风险款、批过一分人情款,他的所作所为受到了唐山市、迁安市两级纪委领导的高度评价。在处理农村一些违纪问题时,一些村干部和当事人想逃避责任,千方百计通过送东西、买衣服等手段请他高抬贵手,行个方便。然而他却毫不留情。正是由于他的浩然正气,才带出了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优秀农经队伍。市农经中心自成立以来,无一人违纪,张景然及所在单位也因成绩突出屡获殊荣。1994年他被国家农业部、人事部、财政部等6部委授予“全国农业技术推广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2000年、2002年荣获“全省农经工作先进个人”称号;2002—2004连续三年被迁安市委、市政府评为优秀领导干部,并荣立三等功一次,嘉奖两次。1999年,迁安市农经中心被农业部评为全国农经工作先进单位、2002年被评为全国农业技术推广先进单位,2003年被河北省农业厅评为农经工作先进单位, 1998—2004连续7年被评为唐山市农经系统先进单位。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成绩面前,张景然并没有满足,他正像鼓满风帆的战船一样,乘风破浪,把目标又瞄准了下一个年度的“一招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