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 > 2005年两会动态 > 农技推广标兵

为了黑土地的丰收——记黑龙江省八五二农场农技推广站站长张海刚

日期: 2006-01-04 13:59 作者: 来源:农业部 【字体: 打印本页

  自2003年以来,农业部相继实施了“大豆发展计划”、“大豆跨越计划”、“大豆科技提升行动”等项目,黑龙江垦区八五二农场承担了主要试验任务,试验面积从 10万亩增加到20万亩,农场农技推广站站长张海刚是主要技术负责人之一。3年来,他们圆满地完成了试验任务,农业部“大豆科技提升行动组”首席专家、中科院博士韩天富说:“八五二农场的大豆种植经验应该向全国大豆主产区推广”。

  八五二农场拥有耕地面积103万亩,在国家粮食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主管农业技术推广的负责人,张海刚知道自己肩上担子的分量。

  八五二农场地处三江平原中部,属旱作雨养农业区,每年春季都会遇到阶段性干旱,而且受积温的限制,一些晚熟高产品种无法种植。因此,要想提高作物产量,就必须在提高土壤水分利用率及地温上做文章。经过考察,张海刚认为覆膜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难题。通过试验,张海刚得出结论,覆膜技术可有效的抵御阶段性干旱,增加有效积温250度左右,使得一些晚熟优质高产品种可以放心种植,于是,覆膜技术迅速在农场推广开来,2003年推广到10万亩,2004年猛增到30万亩。而且由单一的大豆覆膜发展到大豆、玉米、南瓜、角瓜覆膜种植。

  随着覆膜技术应用面积逐年扩大,张海刚感到原来的覆膜技术在施肥水平和方法上不太合理,而且除草成为一大问题。于是在保证原有施肥水平不减的条件下,他提出了搞立体深层施肥,完善茎叶施肥,并将茎叶施肥次数由两次增加至三次,防止后期脱肥,提高品质。同时采用播前土壤化学除草技术解决杂草问题,提高品质。2004年,他又大胆地提出在低洼地实行垄上行间覆膜技术,使得覆膜技术进一步完善。

  在近两年的生产实践中,张海刚在大豆种植上总结出了一套科学完整的栽培模式,即在岗坡白浆土上实行平作行间覆膜,低洼白浆土上采用垄上行间覆膜,在黑土地实行大垄密或深窄密,同时采取农机农艺相结合,良种良法相结合。这些配套措施得到了农业部专家组的高度评价。

  2004年,八五二农场10万余亩覆膜大豆平均单产210公斤,较常规栽培方式增产28.1%。韩天富博士说,这个产量已经超过了代表世界大豆先进生产水平的巴西。

  搞技术,张海刚没得说,吃苦受累他不怕,可他最怕的就是在新技术的推广过程中由于干部职工不愿接受。为此,他付出了数不尽的心血和汗水。

  2003年,农场创造性地提出了在农业生产中实行“工程化设计、工厂化管理”的经营理念。所谓“工程化设计”就是对农业生产的供、产、销全过程超前设计,规划出一套科学、完整的生产程序和目标,然后运用工厂管理的手段落实这些设计,亦即“工厂化管理”。

  “两化”首先是“工程化设计”,谁来将设计具体化呢?这副重担压在了张海刚的肩上。

  过去人们认为,在北大荒搞农业最舒服,可以忙半年、闲半年,张海刚却从来没有享受过这个“待遇”,职工们“猫冬”的时候,他正在做全年的计划设计,细到每一类作物,每一个种植品种,每一个单位,甚至到每一块高产攻关田的地号。

  一次,正在春播紧张的时候,在下队过程中,由于车祸,导致他的右臂骨折,即便打着夹板,他也没有耽误一天工作。仍然坚持走到农户当中。道理讲透了,帐算明白了,加上他的敬业精神感动了大伙,农户们开始支持他的工作,推广应用新技术的积极性大大提高。至今,他的胳膊里还夹有钢板,医生几次催他取出,都因工作忙而推脱了。

  如今,“两化”理念在八五二农场已经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这与张海刚的细致工作是分不开的。“两化”将八五二农场带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2005年,大豆白浆土大垄行间覆膜栽培示范田平均亩产达269公斤,其中省农垦总局作物高产攻关专家组对农场一块550亩大豆高产攻关田进行验收平均亩产达到299.2公斤,创垦区大豆大面积高产新纪录,尤其是在白浆土地上;大垄密栽培示范田平均亩产273公斤,玉米大垄行间覆膜栽培示范田亩产突破950公斤,小麦“两秋一早三高”栽培示范田平均增产472.2公斤,大麦高产攻关栽培示范田平均亩产540公斤,在水稻种植上,张海刚从农艺措施与田间配套设施建设相结合入手,在全面积推广应用水稻“三化一管”(即早育秧田规范化、叶龄指标模式化、生产全程机械化,同时突出叶龄指标管理)栽培模式的基础上,积极发展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实现了水稻生产“一节一降两增”,即:亩节水110立方米,节水率达38.2%,亩降低生产成本10.13元,同时明显增强了抗倒伏、抗病虫害能力,实现亩增产130斤,增产率达9.2%。分别较常规栽培方式增产41.6%、51%、46.1%、71.7%、8%和40%,2005年八五二农场粮豆总产可达41.5万吨,平均亩产437公斤,分别较2004年增长22%和3.6%。

  2006年,八五二农场的农业生产将紧紧把握提升综合生产能力,围绕企业增效,农户增收这条主线,通过推动科技进步,技术创新,力争优质粮豆平均亩产450公斤,主栽经济作物平均亩利润1000元,这可是很多人连想都不敢想的数字,可张海刚却坦然地接受了领导交给的任务,为的是黑土地的丰收,更为了在黑土地上生活的人民能够早日走上小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