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结构调整力度 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河北省藁城市
藁城市辖15个乡镇(区)、239个行政村,总人口74.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7.5万人,耕地82.1万亩。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藁城市紧紧抓住国家鼓励发展粮食生产的好政策,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加大科技普及、资金投入和技术服务力度,乘势而上,积极推进结构调整,落实标准化生产技术,促进了全市粮食生产的持续健康发展。全年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02.9万亩,粮食总产53.5万吨,粮食单产、粮食优质率、人均粮食占有量和贡献量等多项指标位居河北省各县(市)前列。
一、认真落实“一减三补”政策,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种粮积极性
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提出了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若干政策,十分切合农业农村发展的实际。这些惠农政策极大地激发了农村干部和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主动性,“一减三补”政策得到了有效落实:一是农业税减免。今年全市再次下调了农业税,平均税率由3.93%下调为1.93%,农业税总额由3165万元下降为1541万元,人均负担由45元下降为22元。二是国家粮食直补。今年全市落实补贴总额1030.7万元,亩均14.5元。补贴资金全部发放到农民手中。三是粮食优种补贴。今年全市优质品种推广补贴面积,由去年的30万亩增加到45万亩,进一步提高了全市小麦良种覆盖率,促进了优质专用粮食的生产。四是农机购置补贴。全市农机补贴资金135万元,并按要求及时落实到位,全市粮食生产主要作业环节实现了农业机械化作业。
二、提高粮食生产科技含量,调整优化粮食生产结构
一是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发展优质粮食生产。充分发挥藁城市在优质专用小麦品种选育和繁种上的优势,积极推进粮食生产结构优化升级,优质麦繁种基地和商品粮基地建设得到了加强,建立了小麦优种繁育基地,其中“三圃田”300亩,原种田1万亩,良种田3万亩。繁育优质麦良种1500万公斤,除满足藁城市用种外,还为其他地区提供良种600万公斤。通过调整粮食生产结构,粮食生产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市优质麦面积达到了45.6万亩,占总播面积的90%以上,种植优质麦比普通小麦亩均增收100元,全市共计增收4500多万元。二是落实“六化八统一”(即品种优质化、生产标准化、灌溉节水化、耕作机械化、经营产业化、服务社会化、统一品种布局、统一供种、统一播期播量、统一保护性耕作、统一防虫灭病、统一测土配方施肥、统一运筹肥水、统一搞好服务)小麦标准化生产管理措施,通过实施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和“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推广普及了小麦保优节本栽培技术,取得了确保亩产过千斤,亩节约成本33元的较好经济技术指标。藁城市被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总局确定为优质小麦标准化生产示范区。三是进行了种植形式改革和示范,将原来的“三密一稀”“两密一稀”种植形式改为15厘米等行距种植,优化了小麦生长发育的地力布局和空间布局,使小麦的单株成穗率增加了11.5-18.2%,麦田生物覆盖度增加了10-25%,优化小麦产量结构,并为小麦、玉米两茬耕、种、收全面实现机械化创出了配套种植模式。四是大力推广配方施肥技术和节水灌溉技术,实施了测土配方施肥,“减次灌溉节水高产”技术。五是实行了“病虫草害全程综合防治”技术,全面控制病虫草害的发生和危害。大力推广应用农业新技术,推进粮食标准化生产。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粮食生产“藁城模式”。
三、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粮食持续增产能力
一是抓好农业项目的组织实施。紧紧抓住国家农业扶持资金向粮食主产区倾斜的有利时机,积极实施了优质粮食丰产工程、国家商品粮基地建设、测土配方施肥、优质麦开发等国家和省市农业项目,加快农田建设投入。二是加大市、乡、村和农民对农业的投入。市、乡两级财政投入资金3000万元,对粮食生产实行重点倾斜和扶持。三是加强基本农田建设。积极推行电、水、路、林、田一体化建设,大力实施“一改三化一整治”工程。“一改”即农网改造;“三化”即灌溉节水化、农林网状化、路面沙石化,全市完成农田水利建设投资1780多万元,铺设地下节水管道30.8万米,更新机井800眼,建设高标准节水农田13万亩,年可实现节水近50万方,节地700亩,增产粮食60万公斤;“一整治”即农田整治,努力形成“沟平垄直、田平地方、管道输水、小畦灌溉”的耕地管理模式,进一步改善了农业基础设施和条件。
四、建立健全五大服务体系,为粮食生产提供有力保障
一是建立健全农技综合服务体系。重点抓好电视、电脑、电话、农业“快易通”科技服务大厅“三电一厅”建设,实行“科技、信息、物资”三结合综合服务。服务体系的创新,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二是建立健全农民技能培训体系。先后举办各种培训班35期,培训农民4.8万人次。三是建立健全优种供应体系。四是建立健全农业防虫灭病和防灾体系。立足早防早治,完善农业防灾措施,组织技术人员跟踪监测,及时发布虫情病情预报15次,筛选高效低毒农药3类,指导农民及时早防综治。五是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成了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在农产品生产专业村和集中生产区建立了检测网络,定期对农产品进行质量检测。
相关新闻
- 七台河市粮食局对粮食生产安全实行规范化管理 2010-05-14
- 经济大省如何实现粮食“六连增” 2010-05-05
- 新建县跻身全国新增千亿粮食生产能力规划产粮大县 2010-04-30
- 永顺发展粮食生产不放松 2010-04-28
- 益阳“高产示范”带动粮食生产 2010-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