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田迎来稻穗香 丰收不负垦荒人——广东省汕尾市华侨管理区华侨农场 魏永溪
魏永溪,男,51岁,广东省汕尾市华侨管理区人,现任汕尾市粮丰种业有限公司经理。九十年代初以来,他主要经营杂交水稻种子,是汕尾市种子经营行业的“守法经营者”,每年销售的水稻种子由于质量好,纯度高而倍受农民赞誉,2004年评为“汕尾市劳动模范”。2004年10月,他在国家实行“一减免三补贴”等扶农政策的鼓舞下,独立承包了1850亩摞荒咸田进行综合改造,2005年开始种植一季水稻,产粮796吨,实现产值121万元。使荒地变成了良田,商品率100%,为促进国家粮食安全,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贡献了一份力量。
一、规模化改造荒田,创造种粮成功模式
2004年10月,魏永溪承包了汕尾市甲西镇客楼村与鳌江接壤处的河滩撂荒咸田1850亩。对于这片低洼渍水的撂荒咸田,村民们认为生产条件恶劣、不可能投资耕种,面对巨大困难,魏永溪领着农科专家亲临田头研究如何开发时,许多村民出自好意到田头劝告魏永溪不要一时冲动、盲目投资。但魏永溪凭着对农科专家的信任和对开荒种粮的信心,最终下定决心,投资120万元,对1850亩荒地进行规模化规划和重新布局。他从有利机械化耕作的角度出发,按20亩一块田的标准设计规划田块,达到农田规格化;按排灌分家修建渠道,使之渠系笔直,排灌方便;按便于农用车进出和田间管理的要求铺设机耕路、桥;通过采取规模化的综合改造措施,使整片农田成为“渠相连、路相通、旱能灌、涝能排”的标准化农田,彻底改变耕作条件。2005年开始种植一季水稻,取得平均亩产430公斤的较好收成,使荒滩变成了“绿洲”,成为汕尾市具有较高水平的水稻种植基地。
二、紧紧依靠农科专家,创新种粮管理模式
在汕尾这个地方,魏永溪是经营种子的行家,“言必信、行必果”的经营理念为他争得了良好的声誉,也因为多年来一直在农业界活动,他结识了不少农业系统的技术干部和农科专家,而这些人也成为鼓动魏永溪“垦荒种粮”的中坚力量。魏永溪深信“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有了专家就有了科技”,从一开始便聘请了一名农艺师和五名经验丰富的农技站长作为“垦荒种粮”的技术依托。有了专家的加盟,魏永溪如虎添翼,得心应手的展开一系列的工作措施。一是认真制订了垦荒种粮的方案。从农田规划、机械投入、产供销一体化等综合考虑,使方案切实可行、具备投资少见效快的功能。二是善于多方学习,提高种粮的知识水平和理论水平,能够在虚心分析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技术思路,使整个垦荒计划顺利实施、如期完成。三是分工合理,形成技术合力,魏永溪善于调动专家和工人的积极性。在基地建设和生产期间,他与众人劳动在一起、吃喝在一起,在生产重点时期,他与专家分工研究中期晒田、防病除虫等技术难题,理清思路,改进水稻生产技术,使节约成本、增产增效成为可能性。四是管理模式化,他听取专家的意见,借鉴其它地区农产品生产基地的管理经验,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管理模式。建立了水稻育苗、抛秧、施肥喷药、苗情观察、病虫测报等水稻日常管理日志;建立人工统计、成本分析、会计管理等成本控制体系;建立节本增产奖励制度。由于依托专家和科学管理,使魏永溪这种“冒险投资”的风险降到了最低,并具备了种粮成功的各方面条件。
三、集成农业先进技术,创立种粮技术模式
魏永溪应用低洼咸水田软盘抛秧技术,改变了“烂田不能抛秧”的说法,直接改革了当地的耕作传统,当季就有不少群众到场学习取经;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既节省了肥料成本,更避免了水稻贪肥惹虫、青黄不接等传统问题;应用病虫挑治、兼治技术和喷药机集中喷药,减少农药施用量;应用低洼咸水田中期晒田三到位技术,解决当地水稻种植后期倒伏的难题;应用机耕船等农业机械,解决低洼咸水田办田和田间管理的困难;应用水稻规范化栽培技术规程,规范水稻田间管理,提高当地水稻单产水平;应用收割机械,提高水稻收成速度和降低收割成本。品种是高产优质的基础,技术是高产高效的保障,有了这二方面的保障,2005年魏永溪1850亩水稻平均单产达到430公斤,比周围水稻平均单产增产100-150公斤,亩成本降低80-200元,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得到集中体现。
四、办成水稻示范基地,创建种粮带动模式
承包荒地种粮,是魏永溪人生和事业的新起点,但他并不满足于个人利益,用他自己的话说:“富了自己,还要富别人,干种子行业多年,深知农民种粮赚不到钱,希望通过自己种粮换来成功经验,带动一方群众种粮致富”。基于这样的认识,在基地投入生产的过程中,魏永溪做到了三个服务到位:一是为周围群众提供对口农资服务到位,如帮助购买良种、根据准确的病虫预测预报提供对口农药和肥料;二是为周围群众提供技术服务到位,他要求基地管理人员热心解答群众种植水稻的疑问,要将经验和体会毫无保留地全盘托出,并不厌其烦地讲解和说明,到基地观摩学习的农民无不为他的经营思想和思维方式、科学务实态度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所打动和折服,更纷纷效仿他的管理模式和运作机制;三是为周围群众提供余粮收购服务到位,魏永溪利用自己长年经营种子积累的经验和资源,自产粮食的销售和价钱比较好,因此,他热心帮助周围群众销售余粮,对于经济困难的农民,他甚至先行垫付收购资金,据统计,经他与加工企业联系帮助当地农户销售粮食达60万公斤。
回顾一年多来的垦荒种粮之路,魏永溪十分坚定自己的选择,并决心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取得更大的成绩,并带领更多的农户走上种粮强村、种粮致富之路。相信在魏永溪的带动下,客楼村周围这片历史粮食低产区能在低谷攀升,提升种粮技术水平,改变农业生产的落后面貌。
相关新闻
- 七台河市粮食局对粮食生产安全实行规范化管理 2010-05-14
- 经济大省如何实现粮食“六连增” 2010-05-05
- 新建县跻身全国新增千亿粮食生产能力规划产粮大县 2010-04-30
- 永顺发展粮食生产不放松 2010-04-28
- 益阳“高产示范”带动粮食生产 2010-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