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 > 2004年两会动态

吉林省榆树市:调整农业结构 稳定粮食生产

日期: 2003-12-23 13:45 作者: 来源:农业部 【字体: 打印本页

  榆树是全国重点商品粮基地县,多年来粮食总产、商品量和人均占有量连续位居全国之首。在新的形势下为发挥这一优势,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粮食生产,突出发展这一主题,着力解决粮食生产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使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在经受了自然灾害与市场风险的双重考验之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一、粮食生产基本情况

  1998年,全市粮食作物种植面积267,989公顷,占农作物总面积91.7%。其中玉米面积195,477公顷,占粮食面积的72.9%;水稻面积27,205公顷,占粮食面积的10.2%;大豆面积17,850公顷,占粮食面积的6.7%。这一期间,粮食作物主要以玉米和水稻为主,单产、总产也相对较高,全年粮食平均单产8,791公斤,总产2,355,981吨。随着粮食产量的提高,再加之加工转化跟不上,榆树粮食生产也出现了收难、贮难和卖难,影响了农民的种粮效益。为解决这一既现实、又紧迫的课题,几年来,榆树市委、市政府从稳定粮食种植面积,调整粮食种植结构,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入手,提高了农民的种粮效益。到2002年,全市粮食作物总面积264,832公顷,占农作物总面积的90.9%,其种植面积与九八年大体持平。在粮食作物内部,玉米种植面积146,461公顷,占粮食种植面积的55%;水稻种植面积36,649公顷,占粮食种植面积的13.8%,大豆种植面积49,376公顷,占粮食种植面积的16.9%。初步形成玉米、水稻、大豆“三元”种植的良性格局。全年粮食总产1,976,347吨,比九八年总产减少379,634吨,这主要是优化粮食种植结构、压缩玉米面积带来的。二、销售及加工转化情况近年来,榆树为把粮食这一最大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狠抓了粮食的销售加工和转化。2002年,粮食部门收购粮食80万吨,占粮食总产的40%。其中:玉米72万吨;水稻8万吨;订单企业收购粮食16万吨,占粮食总产的8%;加工企业收购粮食21万吨,占粮食总产的10%;发展畜牧业转化粮食60万吨,占粮食总产的30%。在粮食销售、加工和转化上,主要的做法是:

  1、发挥国有粮食企业的主导作用。各粮食企业克服资金紧、债务多等诸多问题,严格执行政策,保证不压等、不压价、现金兑付、不打白条、热情为农民服务,调动了农民送粮的积极性。

  2、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在粮食销售上,我们紧紧依靠吉粮集团、德大公司等省内大型龙头企业。每年春季通过签订订单、秋季兑现订单,帮助农民找销路。近年来,每年与这些企业签订订单面积都在10万公顷以上。

  3、不断发展壮大地方加工业。九八年以来,我们狠抓了招商引资和企业改制,使18户“双停”企业中的16户启动生产。同时,突出抓了大曲集团、白酒集团、通威集团、酒精厂等10户骨干企业。这些企业的达产达效,一方面摆脱了企业在低谷中徘徊的状态,另一方面也实现了粮食的大量就地转化。

  4、大力发展畜牧业。到2002年,全市生猪发展到270万头,牛发展到90万头,禽3,100万只。分别比上年增长4.7%、3.5%和6%;羊、奶牛、鹅等畜、禽在一些乡(镇)发展也较快,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使一些乡(镇)和农户,不但自产粮食得到了转化,而且,每年还大量从其他农民手中购入粮食。

  三、发展粮食生产的主要措施

  多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粮食生产,把发展粮食生产做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具体是:

  1、每年把备、春耕生产都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为保证粮食生产的投入,每年市委、市政府都通过银信贷款、干部包保、职工联保等形式,对全市种粮有困难的薄弱户进行扶持,年扶持资金达3.5亿元。在春耕生产中,为实现一次拿早苗、拿全苗,对全市各乡(镇)实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保证广大农户都能种上地、种好地。

  2、每年把优化种植结构都作为一项重要措施来抓。为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可持续发展,市委、市政府把压缩玉米面积、稳定水稻面积、增加大豆面积做为结构调整的重点,使全市玉米面积不断下降,大豆面积不断上升,粮食作物内部种植结构更趋合理。

  3、每年把科技推广都作为发展效益农业的主要载体来抓。近年来,全市每年举办科技培训班都超过100期,培训农民达到32万人次,印发资料20万份,播放声像700次。同时,还责呈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开通了科技服务热线,在全市各乡(镇)都建立了试验、示范田,这些措施,推进了科技与生产的快速结合。

  4、每年把发展订单农业都作为一项关键措施来抓。全市粮食生产订单在短短四年时间里,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到2003年,全市粮食作物订单面积已达134,959公顷,占农作物总面积的56%,广大农民在发展订单农业中,也增强了质量意识、市场意识和效益意识。

  5、每年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都作为农业生产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来抓。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到2002年,全市农机总动力已达59.5万千瓦,拖拉机保有量达17600台,其中大型履带拖拉机达到了773台,中小型拖拉机达16800多台,拥有各种配套农机具4.1万台(件),每年机械作业面积超过25万公顷。不断加强农田水利基础建设。2002年,全市共出动劳动力115.5万人次,完成土方330.7万方,清淤干支渠道470条,溢洪道8公里,排涝站19座;加固提防险段60段,小水库塘坝630座;修复水毁工程312座。新打抗旱机电井1,091眼,小井3,079眼。大大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