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 > 2004年两会动态

河北省藁城市:科技、市场、企业三联动 提升粮食生产水平

日期: 2003-12-23 14:04 作者: 来源:农业部 【字体: 打印本页

  藁城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发达,通讯便捷,基础设施完备。全市辖15个乡镇(区)、239个行政村,总人口74.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7.5万人,总面积836平方公里,耕地82.3万亩。藁城市是河北省经济“十强”(县)市。2002年工农业总产值158.1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26.6亿元。农业收入主要来源于四个主导产业:粮食、蔬菜、畜禽、果品,2002年粮食总产53万吨,蔬菜总产230万吨,肉蛋奶总产32.7万吨,果品总产16.1万吨。全市财政收入5.17亿元,市财政每年安排农业发展基金300万元,科技三项经费300万元,全市每年用于农业的投入资金2亿元。

  一、粮食生产基本情况

  藁城市是传统的农业大县,生产条件优越,农机化水平较高,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是藁城的传统优势,50年代曾被国务院授予“粮食生产元帅县”称号,80年代被确定为国家商品小麦生产基地和河北省粮食生产基地,1992年,小麦、玉米两季连作亩产达到1050公斤,建成了我国北方小麦、玉米两熟区面积最大的吨粮县,粮食生产总产量先后登上5亿公斤和5.5亿公斤两个台阶。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人均粮食占有量和贡献量等多项指标一直在全省各县市名列前茅,曾被国务院授予“粮食生产先进县”。1998年藁城市粮食播种面积112.8万亩,平均播种亩产512公斤,总产量57.7万吨,商品量36.4万吨;2002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104.2万亩,平均播种亩产512.6公斤,总产量53.4万吨,商品量41.4万吨。

  二、粮食品种及品质结构调整情况

  藁城市粮食生产以小麦、玉米为主,主要采用一年两熟连作栽培。小麦常年种植面积约50万亩,约占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的近50%。1997年,在河北省率先建成小麦千斤市,成为我国北方面积最大的小麦千斤县(市),之后小麦单产一直保持在千斤水平。2002年小麦总产量25.5万吨,占全市粮食总产量的47.8%。玉米常年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在47万亩左右,平均单产550斤上下徘徊。2002年玉米总产量25.4万吨,约占粮食总产量的47.5%。其他粮食作物还有大豆、红薯,面积均保持在2万亩左右。

  1998年以来,藁城市在保持小麦品种结构基本稳定的情况下,为适应市场需求,把发展优质专用粮食生产作为主攻方向。在小麦上,利用本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优质专用小麦品种选育优势,制订扶持政策,加大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力度,促进了全市优质专用小麦发展。1998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5万亩,之后逐年成倍增加,到2002年达到了45.6万亩,占小麦总播种面积的90%,其主要品种为本市自育的优质强筋专用小麦8901、9409,两个品种在营养和加工品质方面,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专用优质小麦标准,并达到或超过了进口优质麦品种,其中8901品种95年被农业部评为优质面包专用小麦,并荣获第二届全国农业博览会银奖, 1999年被评为河北省名牌产品,2000年获国家优质专用农作物品种后补助,2001年被列入农业部科技跨越计划项目。《强筋冬小麦8901新品种选育及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其品质经国家权威部门测评属全国最优,在产量方面与普通小麦品种基本持平,且农艺性状较好,达到了高产优质兼顾,适于大面积推广。在玉米上,结合本市畜牧养殖规模大的优势,重点推广了粮饲兼用玉米和饲用玉米,2002年全市种植面积达到了33.6万亩,占玉米播种面积的70%以上,全市所生产的玉米90%实现了就地转化。

  三、粮食产业开发情况

  为促进粮食加工转化增值,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组织产业化开发,在前几年粮食价格持续低迷的情况下,实现了农民种粮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特别在小麦上,市成立了优质麦开发公司,联合种子公司、农技推广中心、粮食贮备库面粉加工企业共同搞好优质麦的开发,彼此以合同契约为纽带,组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优质麦开发公司的直接效益来源于优质专用小麦原种,种子公司的效益来源于优质麦一级良种,农技推广中心的效益来源于技术有偿服务与基地管理,粮食贮备库的效益来源于商品粮收购、贮存,而得到最大效益的是面粉加工企业。之后又在优质麦开发公司的基础上,成立了由优质麦开发公司基地科和生产基地负责人和种植承包大户参加的优质小麦研究与开发协会,并吸收优质专用小麦种植户广泛参与,具体搞好生产基地落实、技术指导、原粮收贮等工作,使原有的产业链条更加紧密,利益的共享性进一步增强,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形成了“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以订单相联结的产业化开发格局,使优质小麦商品粮实现了优质优价转化,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欢迎。几年来,农民累计纯增经济效益9000多万元。与此同时,藁城市优质专用小麦的发展辐射和带动了我省中南部及河南、山东等优质专用麦的大面积推广,2002年仅8901-11的种植面积达699.8万亩,成为国内优质专用小麦推广面积大、面粉加工企业首选的优质专用麦品种。

  四、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积极引导农民调整品种结构,稳定粮食生产能力

  藁城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粮食生产,把粮食生产作为一大优势产业来抓,特别是近些年来,由于粮食价格偏低,导致粮食生产比较效益低,一些农民一度放松粮食生产的倾向,为此市委、市政府因势利导,把粮食品种结构调整作为一向重点工作,始终抓在手上,通过品种结构调整保证了种粮农户效益,从而有效地阻止了粮食生产的滑坡。

  (二)规划种植布局,实现区域化种植、规范化生产

  为了促进粮食规模化种植,区域化生产。特别是在小麦生产上,经过充分论证,确立了成方连片、一方一品、集中种植、统一供种和统一栽培技术规程的总体规划,并且制订了优质麦生产标准,实施标准化生产,建立了市、镇、村三级示范网络,促进了优质专用粮食生产的稳定发展。

  (三)强麦期货引导,提高优质质档次

  2003年3月郑州商品交易所优质强筋小麦期货交易上市后,能够真实体现优质小麦的优质优价。根据农业部优质小麦示范项目和强筋小麦期货交易交割标准的要求,我们以项目实施和期货上市为契机,以优化结构、提高品质、增加效益为目的,坚持高标准高起点,全力抓好保优节本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提升了优质麦产业的档次和水平,实现了全市优质专用小麦产量持续稳定增长、产品品质大幅度改善和提高。

  (四)与大型面粉企业签订供销合同,发展“订单”生产

  能否实现“订单"生产是优质专用粮食发展的关键。近几年藁城市大力发展粮食“经纪人”队伍,加强和充实了生产基地优质麦购销实力。为了加强农民与市场的联系,真正解决农民卖粮难,粮食增产不增收的现状。如在优质麦发展中,在搞好标准化生产的基础上,以村为单位与优质麦开发公司签订种植合同,承诺农民享受高出普通小麦10%-15%的优质优价。优质麦开发公司与面粉加工企业签订收购订单,如北京古船、穆斯林、天津大成、河北廊坊等,其生产原料大部由我市调入,年优质麦收购总量达1.8亿公斤,全部实现了优质优价回收,对实现粮食顺价销售、提高农民的种植效益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五)建立六大体系,促进粮食生产持续健康发展

  为保证粮食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藁城市建立健全了科研育种体系、良种繁供体系、标准化生产体系、农产品质量监测检验体系、农技推广综合服务体系、产业化开发体系,从而有效地保证了粮食生产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