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粮食、棉花、油料、食糖供需形势分析
一、稻米
国内外稻米价格总体平稳。国内稻米供给充足,预计后期市场将继续保持平稳运行态势;东南亚主产国新季水稻即将进入收获期,受国际市场稻米库存较高且供给增加影响,短期内国际米价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
(一)国内稻谷价格基本稳定。1月份,早籼稻收购均价每斤1.29元,环比持平,同比涨5.7%;晚籼稻1.31元,环比持平,同比涨0.8%;粳稻1.46元,环比持平,同比涨2.8%。
(二)国内大米价格稳中有跌。随着春节临近,贸易商节前备货阶段已经接近尾声,大中专院校和企事业单位陆续放假,大米需求在1月中下旬开始逐渐减少,米价稳中有降。1月份,早籼米批发价每斤1.91元,环比持平,同比涨3.8%;晚籼米2.06元,环比持平,同比涨2.5%;粳米2.28元,环比跌1.7%,同比涨8.1%。
(三)泰铢汇率走强推动泰米价格小幅上涨。1月份,受泰铢汇率走强影响,国际大米价格(曼谷离岸价,25%含碎率,下同)每吨571美元,环比涨0.7%,同比涨3.4%。
(四)国际大米到岸税后价高于国内。1月份,我国进口泰米离岸价折人民币每斤1.79元,比国内低0.27元,低13.1%;到岸税后价每斤2.17元,比国内标一晚籼米批发价高0.11元,价差比上月扩大0.01元。
(五)2012年我国稻米进口增加出口减少。据海关统计,2012年12月份我国进口稻米21.8万吨,环比增46.5%,同比增2.5倍;出口稻米2.1万吨,环比增90.1%,同比减64.4%。1-12月份累计,出口稻米27.9万吨,同比减45.9%;出口额2.7亿美元,同比减36.2%。进口236.9万吨,同比增3倍;进口额11.5亿美元,同比增1.8倍。进口稻米主要来自越南(占进口总量的65.2%)、巴基斯坦(占24.5%)和泰国(占8.4%),出口目的地主要是韩国(占出口总量的36.4%)、日本(占17.8%)和朝鲜(占17.6%)。
(六)全球大米产需基本平衡。据联合国粮农组织12月份预测,2012/13年度全球大米产量4.8681亿吨,同比增0.9%;消费量4.7555亿吨,同比增1.6%;期末库存1.6985亿吨,同比增6.6%;库存消费比35.7%,同比上升1.7个百分点。全球贸易量3759万吨,同比增0.8%。
二、小麦
国内价格小幅上涨,国际价格继续下跌。国家加大政策性粮源投放力度缓解了市场粮源偏紧状况,同时制粉企业备货基本结束,市场需求减少,后期国内麦价将趋于平稳;2012/13年度全球小麦供需偏紧已成定局,国际小麦价格仍存在上涨动力。
(一)国内小麦价格小幅上涨。2012年12月中旬以来,国家政策性小麦投放力度不断加大,市场供给偏紧的状况明显缓解,制粉企业粮源采购顾虑减轻,市场抢购小麦的现象基本消失。产区小麦价格在元旦假期期间快速冲高后,于今年1月中旬开始止涨趋稳。1月份,郑州粮食批发市场普通小麦批发价平均每斤1.21元,环比涨3.0%,同比涨17.7%;优质麦每斤1.23元,环比涨1.9%,同比跌4.1%。
(二)国际小麦价格继续下跌。1月份,美国农业部供需报告调减了2012/13年度全球小麦产量和期末库存量,加上美国冬小麦产区天气恶劣,国际小麦价格从本月中旬开始止跌回升;但因出口需求疲弱,本月国际麦价继续下跌。1月份,墨西哥湾硬红冬麦(蛋白质含量12%)平均离岸价每吨346美元,环比跌4.1%,同比涨17.9%;堪萨斯期货交易所硬红冬麦平均期货价每吨301美元,环比跌4%,同比涨19.9%。
(三)国内外价差进一步缩小。1月份,美国墨西哥湾硬红冬麦(蛋白质含量12%)直接折人民币每斤1.08元,比国内优质麦产区批发价低0.15元;到岸税后价约每斤1.46元,比同期国内优质麦销区价高0.11元,价差较上月缩小0.08元。
(四)12月份小麦进口大幅减少出口增加。据海关统计,2012年12月份,我国进口小麦0.7万吨,环比减93.9%,同比减96.7%,创24个月以来我国小麦单月进口量新低;出口2.7万吨,环比增3.0%,同比减16.5%。1-12月累计,我国进口小麦370万吨,同比增1.9倍,是2005年以来进口小麦数量最多的一年;进口额11.1亿美元,同比增1.6倍。出口小麦28.6万吨,同比减12.9%;出口额1.5亿美元,同比减6.7%。进口小麦主要来自澳大利亚(占65.7%)、美国(占17.4%)、加拿大(占10.9%);出口主要目的地为朝鲜(占55.2%)和香港(占37.0%)。
(五)2012/13年度全球小麦产需继续偏紧,预计2013/14年度供需状况有望改善。国际谷物理事会1月份预计,受澳大利亚、欧盟以及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等小麦主产国减产影响,2012/13年度全球小麦产量减至6.561亿吨,同比减5.7%;全球小麦消费量6.782亿吨,同比减2.1%;全球小麦产不足需2210万吨;期末库存1.742亿吨,同比减11.1%;库存消费比25.69%,同比降2.6个百分点;贸易量1.366亿吨,同比减5.8%。此外,国际谷物理事会首次预计,2013/14年度全球小麦播种面积将比上年增2.0%,产量增4.0%,供需状况将有所改善。
三、玉米
国内价格出现分化,国际价格继续下跌。东北地区受水分较高、春节后气温趋于回升等因素影响,玉米存粮霉变风险和价格下行压力均加大,华北地区受饲料需求增加影响,玉米价格将继续回升;2012/13年度,全球玉米产量预期上调但供求依然偏紧,后期国际玉米价格仍将呈震荡运行态势。
(一)东北玉米价格小幅下降,华北稳中有升。受东北新玉米水分普遍偏高、农户存粮条件限制等因素影响,近期农户售粮意愿增强,上市量持续增加,但受下游需求疲软影响,贸易商和加工企业普遍下调收购价,每吨下调约20元。华北产区新玉米品质相对较好,加上饲料需求略有增加,玉米价格稳中有升。从收购价看,1月底,吉林、黑龙江深加工企业挂牌收购价分别为每斤1.05-1.11元、1.01-1.05元,环比降约0.02元,同比涨0.03元。从批发价看,1月份,产区平均批发价每斤1.13元,环比涨1.0%,同比涨3.5%。其中,东北产区每斤1.14元,环比跌0.2%,同比涨7.3%;华北黄淮产区1.12元,环比涨1.5%,同比涨1.8%。销区平均批发价每斤1.27元,环比涨0.2%,同比涨1.4%。另据中国玉米网监测,截至1月25日,东北地区售粮进度为35.7%,同比低13.7个百分点,已售粮数量为2580万吨,同比减1074万吨;华北地区已售粮数量为2624万吨,同比增764万吨,当地深加工企业库存普遍可维持到2月底或3月初。
(二)国际价格连续2个月下跌。受美国农业部调高全球玉米产量预期影响,国际玉米价格连续2个月下跌。1月份,美国墨西哥湾2号黄玉米月均离岸价每吨306.2美元,环比跌3.9%,同比涨12.7%;芝加哥期货月均价每吨279.2美元,环比跌1.7%,同比涨17.2%。
(三)国内外价差继续缩小。由于国际价格下跌,国内玉米港口价格上升,进口玉米到岸税后价虽继续高于国内,但价差明显缩小。1月份,美国墨西哥湾2号黄玉米平均离岸价折人民币每斤0.96元,比国内产区玉米批发价低0.17元;美国玉米运抵我国南方港口的到岸税后价约1.31元,比国内玉米到港价高0.05元,价差比上月缩小0.05元。
(四)2012年玉米进口超过520万吨,创近15年新高。2012年12月,我国进口玉米26.6万吨,环比减30.8%;出口0.5万吨,环比增1.3倍。1-12月份累计,我国出口玉米25.7万吨,出口额1.0亿美元,同比分别增89.4%、1.20倍;进口玉米520.7万吨,进口额16.8亿美元,同比分别增1.97倍、1.93倍,全年玉米进口创近15年新高;净进口玉米495.0万吨,同比增2.06倍。玉米进口主要来自美国,占进口总量的98.2%。
(五)2012/13年度全球玉米供求依然趋紧。美国农业部1月份预计,受干旱天气影响,2012/13年度美国产量比上年减少4012万吨,全球玉米总产8.52亿吨,同比减3.5%,但比上月上调321万吨;全球玉米消费量8.68亿吨,同比减1.3%,但饲用消费5.21亿吨,同比增3.0%;贸易量8977万吨,同比减21.7%;期末库存1.16亿吨,同比减12.0%;库存消费比13.4%,比上年低1.6个百分点,全球玉米供需将继续保持趋紧态势。
四、大豆
国内大豆价格持平,国际大豆价格小幅下跌。受春节前养殖业效益好转、豆粕饲料需求增加、豆油库存较高等因素影响,国内大豆价格将稳中略涨;受南美大豆预期丰产、美国播种面积增加等影响,国际大豆价格仍将小幅下跌,后期大豆走势主要受南美天气影响。
(一)国内大豆价格持平。1月份,黑龙江国产大豆平均收购价每斤2.24元,环比持平,同比涨13.7%;山东地区国产大豆入厂价每斤2.46元, 环比持平,同比涨17.1%;山东地区中等豆粕出厂价每吨3965元,环比跌0.9%,同比涨34.6%。
(二)国际大豆价格小幅下跌。受南美天气状况改善影响,大豆丰产预期趋强,国际大豆价格小幅下跌。1月份,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大豆平均价每吨517.3美元,环比跌3.9%,同比涨16.8%;豆油均价每吨1108.8美元,环比涨1.5%,同比跌2.4%;豆粕均价每吨457美元,环比跌6.7%,同比涨31.0%。
(三)国内外价差扩大。1月份,山东地区进口大豆到岸税后价每斤2.25元,比当地国产大豆价低0.21元,价差比上月扩大0.05元;美国墨西哥湾大豆离岸价折人民币每斤1.74元,比山东地区国产大豆采购价低0.72元。
(四)2012年大豆进口再创历史新高。据海关统计,2012年12月份,我国进口大豆589万吨,环比增41.6%,同比增8.7%;进口额38.32亿美元,环比增35.96%,同比增33%。1-12月累计,进口大豆5838万吨,创历史新高,同比增10.9%;进口额351.91亿美元,同比增17.9%。大豆进口主要来自美国、巴西和阿根廷。
(五)2012/13年度全球大豆产量继续增加。据美国农业部1月份预计,2012/2013年度,全球大豆产量将达2.6941亿吨,同比增12.9%;消费量2.6267亿吨,同比增0.5%;期末库存5946万吨,同比增4.4%;库存消费比22.6%,比上年度升1.1个百分点;贸易量9651万吨,同比增3.7%。
五、棉花
国内外棉价稳中略涨。世界经济疲软态势未变,国际棉价大幅上涨空间有限;国内经济企稳迹象明显,在宏观政策调控影响下,国内棉价将维持震荡格局;后期国内外市场走势主要受中国棉花储备投放和进口配额政策的影响。
(一)籽棉收购价格保持平稳。1月份,全国棉花采摘进入尾声。截至1月25日,全国新棉采摘进度99.5%,同比降0.3个百分点,籽棉交售率(占已采摘的比重)96.1%,同比升5个百分点;棉花加工企业新棉加工率(占已交售的比重)98.6%,同比升14.2个百分点。受国家收储政策支撑及棉副产品价格坚挺影响,本月3级籽棉收购均价每斤4.15元,环比持平,同比涨3.0%。
(二)国内棉价继续稳中有涨。截至1月25日,2012年度棉花临时收储累计成交595.1万吨。前期,由于新棉大量进入储备,国内现货市场供应偏紧,中高等级棉花需求较大。为满足市场用棉需求,1月14日,国家启动了储备棉投放,竞拍底价为每吨19000元。截至25日,储备棉累计成交29.7万吨。在国家政策调控下,棉花市场维持平稳格局,328级棉花月均价每吨19258元,环比涨1.0%,同比涨0.1%。
(三)国际棉价继续稳中有涨。国际棉花市场总体维持供大于求的基本格局,棉花价格继续承压。但近期受北半球新棉上市进度推迟、美国棉花出口签约顺利、中国收储政策不断推进以及国际机构下调2013/14年度全球棉花产量影响,国际棉花价格看涨情绪增强。1月份,洲际棉花期货交易所(ICE)期棉价格连续上涨,带动国际棉花现货价格上涨。英国棉花价格展望指数(Cotlook A)月均价每磅84.49美分,环比涨1.3%,同比跌16.4%。
(四)国内外棉花价差小幅扩大。1月份,Cotlook A(相当于国内328级棉花)指数每吨折人民币11708元,比国内棉价低7550元,价差较上月扩大44元。进口棉价格指数FCIndex M级(M级相当于我国328级棉花)月均价每磅86.82美分,1%关税下折到岸税后价每吨13933元,比国内棉价低5325元;滑准税下折到岸税后价14981元,比国内低4277元。
(五)2012年棉花进口大幅增长,纺织品服装出口增速回落。据海关统计,2012年12月份,我国进口棉花51.4万吨,环比增75.3%,同比减32.7%。1-12月累计,进口棉花513.7万吨,同比增52.7%。进口棉花主要来自美国、印度、澳大利亚、巴西和乌兹别克斯坦。12月份,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241.0亿美元,环比增14.9%,同比增10.8%。2012年1-12月累计,出口纺织品服装2549.8亿美元,同比增2.8%,但增速较上年回落17.2个百分点。
(六)纺纱量继续增长,纱线价格趋稳。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2年12月份,我国纺纱量323.8万吨,环比增2.3%,同比增18.8%;1-12月份累计,纺纱量3329.8万吨,同比增14%。受纱布销售率回升、国内棉花现货价格略有上涨影响,1月份,国内棉纱价格趋稳,主要代表品种32支纯棉普梳纱均价每吨25824元,环比增0.4%,同比降1.4%。
(七)ICAC预测2012/13年度国际棉花库存消费比创新高。国际棉花咨询委员会(ICAC)1月预计,2012/13年度,全球棉花总产量2600万吨,同比减150万吨;消费量2350万吨,同比增76万吨。由于全球棉花期末库存连续两年增加,2012/13年度全球(除中国外)棉花库存消费比将创新高,达63%。2013/14年度,全球棉花产量继续降至2307万吨,同比降11.2%;消费量2425万吨,同比增3.2%;库存消费比为53%,回落至近十年的正常水平。
六、油料
国内食用油价格小幅下跌,国际食用油价格上涨。国内油菜籽收购接近尾声、春节前企业备货结束,预计短期内菜籽和花生仁价格将基本稳定,但国内油脂库存压力较大,预计后期油脂价格将稳中趋弱;南美大豆预期丰产,但美豆减产已成事实,全球油料供求仍呈偏紧格局,预计后期国际油料油脂价格将继续高位震荡。
(一)国内菜籽价格趋稳,食用油价格小幅下跌。新季油菜籽收购接近尾声,收购价在临储价格附近趋稳;受企业春节前备货影响,花生仁价格稳中趋强;国内库存压力较大,食用植物油价格小幅下跌。1月份,湖北地区菜籽进厂价每斤2.55元,环比持平,同比涨8.5%;山东地区二级花生仁批发价每斤4.84元,环比涨1.8%,同比涨2.9%;山东四级豆油出厂价每吨8575元,环比跌1.2%,同比跌1.7%;天津港24度棕榈油到港价每吨6333元,环比跌0.8%,同比跌16.6%;湖北四级菜油出厂价每吨10506元,环比跌0.8%,同比涨8.9%;山东一级花生油出厂价每吨19000元,环比跌2.6%,同比涨6.7%。
(二)冬油菜面积增加、苗情较好。据农业部农情调度,预计今年冬油菜面积比去年增180万亩左右,长势好于常年。全国冬油菜一、二类苗合计80.2%,比近十年平均值增2.9个百分点,属近十年同期偏上水平。
(三)国际油料食用油价格小幅上涨。受全球油菜籽预期减产、市场需求旺盛和南美干旱天气等因素影响,加拿大油菜籽价格走高,国际豆油价格稳中有涨;受东南亚主产国下调毛棕榈油出口关税影响,马来西亚棕榈油价格小幅反弹。1月份,加拿大油菜籽CNF价(离岸价+运费)每吨688美元,环比涨1.6%,同比涨15.8%;南美豆油CNF价每吨1188美元,环比涨0.3%,同比涨0.6%;马来西亚24度棕榈油离岸价每吨823美元,环比涨5.2%,同比跌23.2%。
(四)进口油菜籽和豆油价格均高于国内。1月份,我国进口加拿大油菜籽到岸税后价约折人民币每斤2.72元,比国内油菜籽进厂价高0.17元。美国墨西哥湾豆油离岸价每吨1046美元,折人民币每斤3.28元,比国内销区豆油价低1.01元;山东进口豆油税后价每斤4.33元,比当地国产豆油出厂价高0.04元。
(五)2012年我国食用油籽和食用植物油进口大幅增加。据海关统计,2012年12月份,我国进口食用油籽613.8万吨,环比增31.7%,同比增8.2%;进口食用植物油125.6万吨,环比增23.8%,同比增43.1%。1-12月累计,我国进口食用油籽6228.0万吨,同比增13.6%,进口额377.5亿美元,同比增19.9%;进口食用植物油959.9万吨,同比增23.1%,进口额108.0亿美元,同比增19.9%。其中,油菜籽进口293.0万吨,同比增1.3倍,主要来自加拿大;棕榈油进口634.1万吨,同比增7.3%,主要来自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
(六)2012/13年度全球油料供给偏紧格局或将略有缓解。据美国农业部1月份预计,2012/13年度全球油籽产量4.6580亿吨,同比增5.5%;消费量4.6133亿吨,增0.2%;贸易量1.1526亿吨,增5.3%;期末库存6657万吨,增2.1%;库存消费比14.4%,比上年度高0.2个百分点,低于近十年平均水平。2012/13年度,全球食用植物油产量1.5696亿吨,同比增0.8%;消费量1.5565亿吨,增3.8%;贸易量6555万吨,增3.3%;期末库存1605万吨,减7.0%;库存消费比10.3%,比上年度低1.2个百分点,略高于近十年平均水平。
七、食糖
国内外食糖价格继续下跌。在国内大幅增产和国际食糖过剩的背景下,后期国内糖价缺乏上涨动力,糖价走势将主要取决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国际食糖连续过剩,近期将维持弱势震荡格局。
(一)国内糖价跌至制糖成本线。1月份,国内食糖呈现持续下跌态势,从月初每吨5690元一路下跌到月底的5503元,每吨跌187元。本月食糖均价每吨5612元,环比跌2.0%,同比跌13.2%,接近制糖成本线。2012年全年食糖均价每吨6173元,同比跌6.3%。
(二)国际糖价继续下跌。国际糖价从1月初的每磅19.1 美分跌至月底的18.4美分。1月份食糖均价18.66美分,环比跌2.6%,同比跌22.4%,创两年半新低,比2012年国际食糖均价低2.78美分。
(三)国际食糖到岸税后价连续6个月高于国内。1月份,泰国食糖到岸税后价每吨4734元,比国内甘蔗糖批发均价低878元,价差比上月缩小102元;离岸价折人民币每吨2633元,比国内糖价低2979元,低53.1%。
(四)2012年食糖进口继续大幅增加。据海关统计,2012年12月份,我国进口食糖26.8万吨,环比增1.1倍,同比减45.7%;出口3705吨,环比增16.2%,同比减7.1%;进口食糖主要来自巴西、韩国和泰国。1-12月累计,进口食糖374.7万吨,同比增28.4%;出口4.7万吨,同比减20.6%。
(五)2012/13榨季全球食糖过剩量继续增加。因巴西和中国等食糖主产国增产,2012年12月国际咨询机构Kingsman预计全球2012/13年度食糖产量为1.801亿吨,高于此前预估的1.773亿吨,全球食糖供应过剩量由原来的670万吨增至920万吨,国际食糖仍供大于求。
相关新闻
- 防止耕地“非粮化” 确保粮食生产安全 2021-01-12
- 彭州市“六措施”有序推进粮食生产工作 2021-01-07
- 新疆2020年冬小麦播种面积同比增加300万亩 2021-01-06
- 【迈好第一步 见到新气象】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 2021-01-05
- 天津市粮食产量创历史最好水平 超额完成农业农村部下达目标任务 2021-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