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百乡万户调查—宁夏组 > 心得体会

调研日记:家庭农场主老张

日期: 2013-03-29 10:16 作者: 来源:市场与经济信息司 【字体: 打印本页

  时间:2013年3月1日

  参加工作八年,只有3个省市没去过,宁夏是其一,一直希望能感受一下“塞上江南”。这次部里组织“百乡万户”调查活动,我有幸被安排去宁夏,很是窃喜。

  一下飞机,才明白2月的宁夏就像大多数北方地区一样,荒凉是主色调,不过天空湛蓝,空气新鲜,比北京强得多。接下来几天的进村入户调研,让我对宁夏有了进一步了解。光秃秃的土山、纵横干裂的沟壑、崎岖的山路等等,给人感觉的感觉只有荒凉、寒冷、广袤、缺水,想起在这里世代耕耘的农民,不免有一番感慨。不过,今天到农户老张家的调研,改变了我的想法。这一天,我们顶着风沙乘着科技直通车,驶过了一片荆棘纵生的荒野,再经过一段崎岖颠簸的土路,在过分享受了驾车越野的感觉后,眼前出现了一座突兀的灰墙小院。一进院,热情的老张就把我们请进了屋里,屋子宽敞明亮,家具电器样样俱全。老张已经60多岁,但身体很好,也很健谈,他说:“他在城里有房,可就是呆不住,住在楼里,心还在农场呀”。老张所说的农场面积有3000多亩,只有他和三个儿子耕种,可以说老张是名副其实的家庭农场主。70年代中期,老张带着一家从甘肃迁到中宁县,曾做过村会计、生产队长。1983年,冲着当时的好政策:谁开发、谁所有、谁投资、谁受益,允许儿孙继承,十年之内不上农业税,开始到山上开荒。谁知一发不可收拾,这一干就干了三十年。三十年来,老张一家顶风冒雪,风餐路宿,“为了开垦荒地,住在棚子里,点了十年的煤油灯”。通过勤劳的双手,把昔日一块块不毛之地变成了良田,把一座座荒山改成了粮仓。每到夏天,几千亩农场就挂满了果实,孙子孙女们都喜欢到他这里过暑假,有玩的,有吃的,有看的,很幸福。为了耕种几千亩地,老张购置了不少农机,同时发起创办了南兴农机合作社,并计划继续开垦荒地,扩大农场规模。

  我想,如果大家看了老张的千亩农场和他的万亩计划后,是不是都会有要到宁夏大干一番,把广袤荒凉的土地变成良田沃土,做个农场主的梦想呢?

                                         (林海森)

  

老张的家庭农场

健谈的老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