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先进单位”典型材料

完善机制 促进农业合作社健康发展——贵州省长顺县威远农业合作社

日期: 2003-12-23 14:55 作者: 来源:农业部 【字体: 打印本页

  威远镇是一个农业大镇,有栽培生姜的悠久历史,所产生姜以块大、色黄、皮薄、肉嫩、鲜辣、纤维少等特点闻名省内外,被誉为“生姜之乡”。全镇有60%以上的农户种植生姜,种植面积4800亩,年产姜600多万公斤。随着生姜产业的不断扩大,生产经营中出现了优质姜种供应得不到保障,病虫害得不到有效防治,信息不畅,产、销脱节,生姜价格起伏不定等一系列让农民困惑的新问题,农民要求联合起来开展自我服务,共同闯市场。2000年10月由县农经站牵头,联合威远镇和李家山镇120个种姜大户和42个特色蔬菜大户成立了威远农业合作社。经过三年的发展,现在合作社社员达到576人,其中科技种植(养殖)示范户38户,分布在贵阳、重庆、都匀等大中城市及乡镇集市。全社种植生姜和特色蔬菜2200亩,新建大棚15个,2003年销售生姜和特色蔬菜292万公斤,合作社直接收入6.415万元,获利润2.6943万元,社员户均增加收入1730元,成为威远镇效益农业的新亮点。

  威远农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科技示范户(骨干社员)—菜农(社员)”的连结模式,从健全组织机构到完善服务体系建立起一套有效的运行机制,促进了农业合作社健康发展。

  一是健全完善组织运行机制。合作社建立了完善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资金管理及利益分配制度。社员代表大会是合作社最高权力机构,每年召开一次社员代表大会,主要负责选举和罢免理事长、监事长及其成员,制订和修改章程等重大事宜;理事会由9人组成,设理事长1人,副理事长2人,业务主任1人,财务、出纳各1人,负责合作社的日常工作,业务主任为合作社法定代表人;监事会由5人监事组成,设监事长1人,副监事长2人,主要负责监督理事会对章程和社员大会决议执行情况。合作社下设“四部一场两片区”,即:通讯联络部、物资供应部、技术咨询部(含科技种植示范基地)、营销部、生态农肥加工场、镇内片区和跨镇外片区,从理事成员中选聘具有生产经验的骨干社员负责片区管理。

  二是强化服务机制。合作社对社员实行“五统一”服务,即统一供应良种、统一栽培技术、统一栽培时间、统一品牌包装、统一产品销售。

  三是不断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入社社员需交纳10—50元资格股,可从合作社得到良种、技术、信息等服务,享受合作社利润返还。骨干社员除交纳50元资格股,还需最低交纳200元固定股,骨干社员参加各项活动,合作社每天补助10元作为劳务补偿,年底累计发放。合作社从经营服务收入中扣除当年服务成本后,在年终盈余中,提取利润的10%为公积金,用于扩大服务项目或弥补上年亏损;5%为公益金,用于文化、福利事业;40%为股金红利,按每股50元计红利分配给社员;40%为发展基金,用于扩大再生产;5%为风险基金,用于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市场风险损失弥补。

  四是有灵活的经营机制。合作社在县城中心集市、惠水、贵阳五里冲、都匀、广西田阳等批发市场建立8个销售网点,根据农产品市场价格来收购社员农产品(无公害蔬菜)。收购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直接由合作社统一上门购销,按每公斤低于市场价1角到2角回收;另一种是向社员提供产品市场价格信息及网点,由社员凭《社员证》直接送货到销售网点,亏盈自负。

  五是加强示范引导。合作社引进新、奇、特农产品时,首先在条件适宜的38户科技示范户种植,收成后,组织其他社员实地验收,并组织非社员农户参观,增强菜农对新品种的科技意识,让科技示范户成为靠科技、靠新品种致富的带头人,逐步辐射周边农户致富。比如,菜农徐冰2002年成为骨干示范户后,利用自己承包的2亩菜地和租用本村农户4.22亩土地,改种合作社提供的辣椒新品种,当年收获8591公斤,收入10471元,获利润4654.8元。2003年又投资3500元自建和租用了6个大棚共6.22亩种植冬季蕃茄,预计年纯收入15000元。三年来,合作社共引进8个示范新品种,采用了8项生物发酵有机肥技术。

  六是加强培训教育。为提高社员的科技素质,三年来,合作社与县农广校协作,共举办技术培训班3期,培训社员400多人次,使每个社员都掌握了1—2项农业实用技术,目前已有166个社员获得《绿色证书》;还组织农民到科技示范户实地参观考察1600多人次,印发各种技术资料16000多份,为部份社员订阅了《贵州科技报》、《农技服务》、《农村百事通》等科普报刊;制定《联户种植无公害蔬菜操作方案》。合作社已成为农民提高文化素质和科技素质的重要课堂。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一件新生事物,办好一个合作社不但要搞好内部的规范运作,还需要政府的引导和扶持,需要协调和处理好社会各方面关系。威远镇农业合作社的实践带给了我们四点启示。

  (一)农业合作社的发展需要政府的重视和扶持

  威远镇农业合作社自创办至今,一直受到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省、州、县农业部门的大力支持。威远镇政府支持12吨水泥为合作社办示范村(李家山反季节蔬菜示范村),兴修村寨硬化路面,协助解决社员生产、销售各个环节的实际困难,县农业局支持5000元用于维修和改造合作社办公室,省农业厅拨给3万元财政扶持资金,作为合作社增添服务设施和培训补助。

  (二)与龙头企业结合壮大农业合作社经济实力

  合作社要发展,要为社员开展更多的服务,就必须在市场中不断壮大自己的实力,提高竞争力。随着合作社的发展壮大,社员对合作社的需求扩大到资金、产品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仅靠合作社的自身力量难以解决,与具有市场、信息、技术、资金、品牌优势的龙头企业结合是一条发展道路。威远镇农业合作社积极与长顺县红扬食品有限公司、广顺金秀食品厂合作,才使自身经济实力和服务功能得到不断增强和完善。

  (三)增强农业合作社组织凝聚力的关键要不断完善服务功能

  农业合作社对社员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主要取决于自我服务的能力。威远镇农业合作社社员由100多人增加到570多余户,辐射面由1个镇4个村扩展到5个镇12个村,根本原因就在于始终坚持为社员服务的宗旨,不断改进和完善以“五统一”服务为主要内容服务机制,使广大社员感受到合作社服务带来的实惠,从而增强农业合作社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带动力。

  (四)完善运行机制,规范自身行为是促进合作社健康发展的保障

  受传统观念和发展条件的影响,农民文化素质、自律意识都比较低,尽管能够组织起来,开展自我服务,但还需要不断加强规范化管理和运作,这样才能保证农民合作组织健康发展。威远镇农业合作社在实践中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逐步建立起较为规范的运作机制,提高了管理和服务水平,凝聚了人心,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得到各方面的认同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