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 > 情况交流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情况交流第9期——关于河北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条件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日期: 2008-05-21 14:22 作者: 来源:农业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联席会议办公室 【字体: 打印本页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情况交流

  第9期(总第35期)

  农业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联席会议办公室         2008年5月12日

  关于河北省基层农技推广
  体系条件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4月下旬,农业部总经济师杨坚率领调研组,赴河北省保定市就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条件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先后走访了清苑县魏村镇、蠡县南庄镇和满城县神星镇,实地考察了乡镇农技推广站、区域站和技术推广示范基地,并三次召开座谈会,听取省、市、县、乡相关部门和农技推广人员意见,现就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河北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的总体情况

  河北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把抓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作为推进农业科技进步的基础工程,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建设和服务“三农”的基本队伍,结合本省实际,围绕妥善处理当前与长远、发展与规范、改革与稳定、财力困难与配套建设的关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深入摸底调研,制定出台实施方案,加强组织协调,准确把握改革方向,适时明确提出乡镇推广机构改革实行“县办县管”、主推区域站模式的总体思路,并积极推广加强基层推广机构条件建设的典型,引导带动各地在改革中切实加强基层区域站的办公、试验、交通条件建设。如石家庄市政府计划安排专款1000万元,其中 2007年已安排500万元,在12个县(市)支持建设46个区域站。其中,每站安排办公用房建设资金10万元,安排仪器设备购置资金5万元。针对今年各县(市)改革方案将全面启动实施的实际,省发改委预算安排2000万元,重点用于区域站办公用房、仪器设备购置。经过多方努力,全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工作态势健康、积极稳妥,并取得初步成效。截至目前,全省167个县(市、区)都已制定了改革实施方案,除46个县(市、区)的方案待修改完善再行上报批复外,其余121个县(市、区)的方案已经省政府审定批复,其中29个县(市)基本完成区域站建设。

  二、河北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条件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

  尽管河北省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中做了大量工作,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的问题十分突出。据河北省农业厅对全省5689个乡镇站和区域站的摸底调查显示,主要表现为“四缺”:一是缺少办公用房的达87%。只有738个站拥有属于自有资产的办公用房。同时,大部分站还缺少办公电话、计算机、打印机、传真机、照相机、投影仪等办公设备,办公基础条件较差。二是缺少仪器设备的达60%。只有2217个站拥有天平、放大镜等单项仪器设备,拥有便携式土壤养分测定仪、农残快速监测仪的站不足10%,工作手段严重不足。三是缺少交通工具的达95%。只有285个站拥有摩托车或汽车等交通工具,绝大部分农技推广人员靠走路和骑自行车下乡。四是缺少试验示范基地的达98.5%。只有72个站拥有试验示范基地,基本上无法开展最基本的试验示范工作。调研组走访的保定市清苑县魏村镇农技站,由于尚未改革,目前在镇里只有两间办公用房,没有交通工具,基本没有仪器设备,农技人员80%的时间不从事农技推广工作。初步完成改革和建设的蠡县南庄镇区域站,相对好一些,有十几间办公用房,设有办公室、化验室、培训室、坐诊室及伙房和宿舍,还添置了电脑等仪器设备。

  总体看,河北省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条件建设的任务十分艰巨。据省农业厅测算,这次改革,全省需要建设区域站(包括林业和水利)4000个左右,如果按每个站基础设施建设投资50万元测算,全省需要投入20亿元。由于地方财力有限,特别是河北省县多而小,大部分为吃饭财政,本省独立解决巨大建设资金的缺口很大。这一问题也将成为河北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的严重制约瓶颈。

  三、对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条件建设思路和内容的考虑

  经广泛听取河北省地方各部门和农技推广人员意见,结合面上掌握的情况,调研组对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条件建设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形成了一些初步认识和意见。

  (一)关于中央投入的必要性

  在我国农业资源约束加剧的大背景下,稳定发展农业生产,保障粮食安全,必须走依靠科技进步突破资源瓶颈的道路。目前,关键是要解决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问题,这就要求必须充分发挥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作用。而目前绝大多数地方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进展缓慢,主要原因是农业比较效益低,发展农业对地方税收几乎没有贡献,地方政府对农业及其相关的技术支撑体系投入积极性不高。在现有情况下,中央设立财政性建设专项,不仅是加快农技推广体系改革进程的客观需要,也是着眼长远,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的重大举措。

  (二)关于建设的思路

  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条件建设上,初步考虑,应着重把握四个方面:一是在建站方向上,实行分别设站、整合建设、集中办公。鉴于地方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尚未整合,各行业统一建站的条件还不成熟。我们考虑,目前种植业、农机、渔业等技术推广站仍可以分行业设立,但应引导各行业站的办公场所集中在一个地点统一建设,实行办公设施、仪器设备、试验示范基地等设施设备共用共享,实现资源节约、高效利用。同时也为今后适度合理整合奠定基础。二是在投入方式上,实行两级投入、一级建设。在现有税收体制下,由于大部分地县级财政相当薄弱,仅能勉强保工资、低水平运转。为此,在农技推广体系投入方式上,中央和省要切实承担起投入责任,不同省(区、市)投入责任可以有所区分,由县一级负责具体实施建设。县级财政好的地区,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建设标准。三是在支持重点上,突出支持县以下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兼顾完善县级推广机构。县以下农技推广机构是直接面向农业、服务农民的主力军,同时又是投入长期不足、发展较为滞后的薄弱环节,应作为扶持建设的重点。同时,考虑到县级农技推广机构处于龙头位置,也是长期投入不足,应予适当兼顾。四是在建设标准上,不搞低水平重复,适度提高建设标准。立足当前,着眼大局,谋划长远,不搞只顾眼前的拼凑工程,切实提高建设质量,全面完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基础条件,使之具备必要的办公场所、仪器设备和试验示范基地。

  (三)关于主要建设内容

  初步考虑,在具体建设内容上主要侧重于四个方面,即仪器设备、交通工具、试验示范基地和办公场所,具体分项内容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分别制定,由中央、省级财政分摊。

  四、相关建议

  (一)加快编制实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条件建设项目规划》。目前,有关方面已完成规划初稿,建议进一步加强调研论证,抓紧完善规划文本,尽快履行报批手续,并积极与国家发改委协调沟通,使规划早日得到批复。

  (二)统筹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以建设促进改革。优先在改革已经基本到位地区,选择符合条件的基层农技推广机构进行建设,引导、促进地方加快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步伐,尽快构建起设施齐全、功能完备、服务到位、充满活力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

  (三)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条件建设。采取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扶持政策,支持农业科研单位、教育机构、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以及农民个人积极参与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条件建设,形成多元化投入和发展格局。

  (四)积极构建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条件建设的长效机制。尽快修订《农业技术推广法》,研究制定《农业投入法》,在法律中明确各级政府对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条件建设的责任和各级财政的投入比例,明确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功能定位和法律保障措施。同时,建立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条件建设投入的监督机制,促进建设资金落到实处,确保建设效益充分发挥。

  调研组成员:杨坚、李立秋、李芹、张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