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认识 强化责任全力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
《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发[2006]30号)下发后,河北省政府高度重视,认真谋划,缜密部署,按期于2006年底前制定出台了《河北省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工作方案》,下发各市、县执行,同时上报国务院备案。省政府又组织协调有关部门于今年5月份出台了《关于基层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与市、县(市、区)种子管理和技术支持机构设置人员编制标准的指导意见(试行)》以及《关于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和种子管理体制改革中富余人员分流安置的指导意见》两个配套文件。全省各市都制发了专门文件或工作方案,指导基层改革。到目前,近半数的县(市、区)制订了改革实施方案。省、市两级对县级实施方案的审核批复工作即将开始。
一、主要做法和体会
(一)领导重视是推进改革工作的关键。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事关农业农村经济全局,事关发展现代农业的长远和根本。开展这项改革工作涉及的部门多,面广量大,政策性强。只有各有关部门领导高度重视,进行强有力的组织调度,才能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国务院30号文件下发以来,省政府主管副省长宋恩华同志在多次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亲自主持召开了四次由各市主管市长、农口部门负责人和省直有关部门参加的调度会,对改革中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部署。第一次,是对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作出总体部署,要求市、县政府要把这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准确把握改革方向,妥善处理好当前与长远、发展与规范、改革与稳定的关系。第二次,是针对省级改革工作方案中关于实行“县办县管”、“主推区域站模式”的规定,重点强调落实好“三定一保”要求,确保完成定机构、定编制、定人员和保经费等各项规定动作。并指出“决不能因为一时财政困难,而借改革之机不顾一切压缩机构设置数量和人员编制”,“决不能突破国务院确定的‘两个不低于’的底线”。第三次,是针对县级制定实施方案中的一些关键点,提出具体要求,明确对于当前解决确实有困难的问题,要留有余地。首先要把实施方案制定好,把编制定下来,为以后条件具备了再解决这些问题打下基础。第四次,是针对改革进入关键时期所面临的各种情况和问题,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和要求。强调,抓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就是抓农业科技进步的基础工程,就是抓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建设,就是抓服务“三农”的基本队伍。要求各地一定要抓住机遇,夯实基础,把这件事关根本、事关长远、事关全局的大事抓实抓好。要准确把握构建新型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深刻内涵。在公益性机构建设上,要体现“三新”,即职能界定新、管理体制新、运行机制新。在新体系运行上,要落实“四化”,即主体多元化、形式多样化、内容全程化、行为规范化。在实际工作中,要抓好“四个关键环节”,即机构设置环节、人员编制环节、财力保障环节、竞聘上岗环节。在指导思想上,要正确处理好“四个关系”,即进度与质量、主推形式与其它形式、竞聘上岗与安置分流、财力困难与基础建设的关系。着力推进公益性机构与农村信息化、进村服务站、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教育科研单位的结合。通过省政府的四次调度,加快了全省改革步伐,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建立协调机制是推进改革的保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不仅涉及农业、畜牧、水产、农机、水利、林业等农业行业部门,还要涉及编制、人事、财政、劳动保障、发展改革委等综合部门。要协调这些部门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工作,必须建立协调联络机制。根据省政府领导的要求,省级建立了由农业厅牵头的农、林、水三厅局组成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协调联络组,主要协调农口部门制订改革工作方案、起草配套文件、组织督导检查、制发工作简报等。重大问题和改革工作方案、配套文件等重要问题的研究协调工作由省政府办公厅组织。同时,各市都明确了负责人和联系人,确保上下联系畅通。到目前,协调组召集会议20多次,印发工作简报6期。省政府办公厅组织召开工作方案、配套文件、督导检查等重大问题的沟通协调会议10多次。各市农业局向省农业厅、省农业厅向省政府实行每月一报告、重大问题随时报告制度,及时反馈工作进展情况。通过有效地沟通协调,大力推进体系改革工作。
(三)加强督导调研是推进改革的重要措施。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强有力的督导检查对推进改革是非常必要的。早在2005年,河北省政府就要求省农业厅、省编办和省财政厅联合组成调研组,对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工作进行调研考察。省农业厅成立专门课题组,对全省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进行了调研,在借鉴全国改革试点县经验的基础上,向省政府提交了《河北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研究》的专题调研报告,为制订我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工作方案打下了基础。《河北省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改革工作方案》出台后,省农业厅成立了8个由厅领导带队的督导检查组,于今年初对各地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工作进行了督导检查。这次督导检查,摸清了底数,明确了思路,研究了措施,推进了改革。6月上中旬,省政府组织由省农业厅、省水利厅和省林业局组成6个联合督导组,由厅级领导带队,对全省11个市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工作进行了全面督导,促进各地对改革中难题、关键问题的研究和解决。
(四)抓住关键环节是推进改革的突破口。省政府要求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要实行“县办县管”、“主推区域模式”。要实现这个要求,最重要的是要抓住机构设置、人员编制、财政保障、竞聘上岗四个关键环节,正确处理进度与质量、主推形式与其他形式、竞争上岗和分流安置、财力困难与加强基础建设的关系。一是认真落实“县办县管”、“主推区域站模式”。“县办县管”是实行以县级主管部门为主的管理体制。区域站模式是落实“县办县管”要求的最理想模式。实行这种模式,既可以理顺管理体制,解决乡镇农技推广工作落实难的问题,又能有效地集中基层推广力量,为当地农业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二是准确测算编制。编制测算是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关系到体系的长远建设。各级农业部门按照省编办会同农业厅、水利厅和林业局联合下发的《关于基层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与市、县(市、区)种子管理和技术支持机构设置人员编制标准的指导意见》制定的测算标准,把各行业技术推广机构的编制人数测算准确。并将编制测算情况及时与编制、人事和财政部门沟通协调,向县(市、区)主管领导汇报,争取支持确认。三是积极争取财政保障到位。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后,新的基层农技推广机构主要是履行公益性职能,对其履行职能所需经费要给予保证,并纳入财政预算。对财政暂时难以全部保障的,我省采取先把编制定下来,机构设置明确下来,先保障人员工资和工作经费,其他的如办公条件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逐步到位,逐步落实的办法,实现了工作的整体推进。四是认真做好择优聘任工作。把择优聘任作为保证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改革工作取得实效的关键措施,坚持科学设岗、公开选聘,建立完善的考评机制和日常管理制度,防止农技推广向旧体制的回归。
(五)树立先进典型是推进改革的重要抓手。选择典型、培育典型,用典型带动、以点带面是我们推动改革工作的抓手。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中,我们充分发挥永年县的示范带动作用。永年县是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运行机制研究的试点,2005年,永年县参照国家“四部办”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试点的做法,结合本地实际,实施了“组建区域站、优化强化服务终端”为重点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采取“规范精简县站,撤并整合乡站,组建区域中心站”的改革举措,率先在全省开展区域站建设试点。全县规划了8个区域站,在市县财政的支持下,首先在广府、南沿村两个乡镇建立了区域站并进行试点研究,取得了圆满成功,受到农业部和省政府的表扬与肯定。省政府领导,财政、编制等部门,市县有关人员多次到永年实地考察,永年的做法为全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我们利用发简报、组织农业部门参观等形式,宣传永年的做法,推动全省的改革工作。同时,我们还对邯郸市、石家庄市以及邢台市的任县安排财政资金支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的作法,唐山市培育村级农民技术员的做法,进行了大力宣传,推动各地动脑筋,想办法,把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好。
我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农业部的指导帮助下,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距国务院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各地进展不平衡问题比较突出,到年底全面完成改革,任务十分繁重。
改革中我省遇到的主要问题:一是编制问题。按照我省的测算标准,总体上是县级减人,乡级增人,而核编是在现有总编制内调剂解决,这方面矛盾突出。二是经费保障仍是制约基层农技推广改革和建设的难点问题。我省县域经济薄弱,特别是在区域站建设的前期投入上,离开上级支持很难进行。三是富余人员安置问题。这是基层改革的一大难题,涉及社会稳定,工作中的措施办法少,力度不过硬,操作难度大。四是用人机制的建立,特别是考核评价标准,要有权威性,要规范,需要全系统统一制定。这些问题,我省将从实际出发,积极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努力解决。同时,也建议上级帮助解决。
二、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进一步学习贯彻国务院30号文件精神,深化对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落实一把手负责制,各级农业、畜牧、水产等行业部门把改革作为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主要领导精力到位,人员经费保障到位。农业部门作为牵头单位,积极主动地做好沟通协调工作,争取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合力推进体系改革。
(二)强化督导调度。为确保在年底前完成改革任务,按照省政府的要求,实行挂图作战,倒排时间进度,制定具体的改革工作进度表,每月一调度、定期进行通报,督促各县全面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文件精神,加快制定实施方案,及时指导基层正确把握和处理改革中的新情况、新问题。
(三)强化农技推广工作的综合管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涉及许多部门,每个部门又涉及几个处室(站)。在今后的推广工作中,如何做到协调联动、形成合力,提高整体效能,需要认真研究解决。根据省政府的要求,省农业厅牵头,会同有关部门研究提出一个有关实行综合管理的可行性意见。
(四)强化竞聘上岗制度落实。新型基层农技推广机构要建立竞争聘用制,实行竞争上岗,择优聘用。我厅将组织有关部门研究编制基层农技人员竞争上岗资格和管理办法。
(五)强化典型带动。各市都要选择1-2个县作为典型,加强对典型的总结和推广,用典型带动面上工作的开展。
(六)强化方案审核审批工作。县级实施方案,既关系改革进度,又关系改革质量,是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的基础性工作。我厅将组织省直有关部门成立实施方案审批小组,按照省政府提出的“为加快工作进度,审批可分批次进行,成熟一批、审核上报一批、批复下达一批”要求,对各地的实施方案进行审核审批。
(七)强化运行机制研究。按“区域站模式”改革后的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服务半径扩大,与农民的距离可能拉长。因此,指导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积极探索与农村信息服务网络、与科技进村服务站、与龙头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业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结合。同时,认真落实《河北省农业厅关于加强村级农民技术员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严格选育农民技术员,加快村级技术员队伍建设,加速实现推广机构与农业生产一线的有效对接和农业科学技术的转化。
(河北省农业厅在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会议上的典型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