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 > 工作动态

创新机制 着力推进责任农技推广制度

日期: 2007-08-17 10:33 作者: 来源:农业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联席会议办公室 【字体: 打印本页

  近年来,浙江省紧紧把握发展现代农业的主旋律,以高效、生态为目标,巩固、提高战略性产业,做大做强主导产业,积极发展新兴产业,促进了农业的持续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加快发展,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加快转变,对农业科技的需求愈加迫切、领域愈加广泛、种类愈加多样,对农技推广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层次的要求。为此,我省按照农业部的部署,不断强化农业科技基础建设,从最基础机构队伍抓起,解决好农业技术推广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在2005年实施基层农技体系体制改革的基础上,去年以来又着力推进了责任农技推广制度建设。

  一、实施责任农技推广制度背景

  加强农技推广工作,是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是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是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的有效手段。为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切实加强农技推广工作,2005年浙江省委省政府做出了关于改革和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重大决策,专门安排了1.5亿元资金。全省各级按照改革要求,整合机构,核定编制,优化结构,增加投入,强化了农技推广的公益性职能,落实了乡镇农技人员养老保险等历史遗留问题,缓解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长期积累的体制性障碍。但是,农技推广基础不稳固、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到位、责任不落实等机制性问题仍十分突出,并逐步上升成为主要矛盾,既不利于农技推广的健康发展,不利于农业科技的进村入户,也影响了体制改革的功效。为此,我们一方面继续抓好改革的落实到位,另一方面把创新农技推广机制、推进规范化建设与制度化管理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五大体系建设为核心、建立责任农技推广制度的新构想,并于去年10月由省政府下发《关于开展全面落实农技推广工作责任加快构建新型农技推广体系的通知》,正式在全省开始实施。

  二、责任农技推广制度主要内容及做法

  (一)建立新型的推广网络体系。根据新阶段农业科技服务工作的新特点,加快建设多元化的科技服务网络。一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发〔2006〕30号和浙政办发〔2005〕31、32号文件,强化国家农技推广体系的主导地位和作用,确保必要的人员、资金和设施,并在人员素质要求、编制核定、人员及工作经费等方面形成制度化的保障。二是大力支持发展各类社会化农技推广组织,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民营农业科技机构参与农技推广活动,承担“政府购买农技推广服务”。三是大力培养农村各类科技示范户,充分发挥科技示范户、乡土人才对农业科技的传、帮、带作用。

  (二)建立新型的岗位设置体系。将县、乡两级基层农技推广岗位按承担的责任不同,分设成首席农技推广专家、县农技指导员和乡镇责任农技员三类,专门制定了《浙江省责任农技人员岗位说明书》。首席农技推广专家由县(市、区)内有一定知名度和权威性的农业科技人员担任,一般一个主导产业设置1个岗位,要求具有丰富的“三农”工作经验,从事农业技术工作10年以上,大学以上学历、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5年以上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时间;县农技指导员由县级除首席农技推广专家以外的其它技术推广人员组成,专职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大专以上学历或具有国家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乡镇农技人员或区域性农技推广机构人员、科技特派员为责任农技员,要求专职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具备农业专业中等学校以上学历,或具有国家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三)建立新型的工作责任体系。按新的分类,确定不同的岗位责任。首席农技推广专家其主要职责是根据农业生产的源头性需求,研究提出相应专业领域的产业发展、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等方案;带头开展技术试验、示范,为农民开展技术指导活动;通过农民信箱、农技110等,为责任农技员、农技指导员、科技示范户和广大农户提供相关技术信息,解答相关技术咨询,承担相关培训工作;为当地制定农业科技发展规划,高效生态农业发展以及重大科技决策提供咨询。要求每位专家至少每年提供1项以上农民急需的有效实用技术,组织1次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推广活动,建立1个稳定的科技示范场,联系1个乡、1个生产基地、1个生产组织、10个科技示范户,落实年12天的农技人员年培训要求,举行1次以上农业技术讲座,提供10条较高质量的农情信息,完成1篇年度业务分析报告,全年下乡、村、户时间不少于50天。

  农技指导员重点开展面上的工作指导、咨询培训,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的试验示范。要求年主持或参加1项以上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和示范的实施,组织1项以上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推广,建立1个稳定的农业科技示范场(基地),联系1个乡(村)、1个标准化生产基地、1个农业生产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10个科技示范户的农业技术服务工作;组织或参与组织4期300人次以上农业技术培训,4期科技示范户现场指导会。全年入乡、村、户时间不少于80个工作日,入联系户平均不少于5次,对通过农技110、农民信箱的农民技术咨询,答复率达100%;发布有较高质量的农情信息20条以上,年度业务分析报告1篇。

  责任农技员全面推行包村联户制度。每名责任农技员一要履行类似“班主任”的职责。即承担若干村(片)的农技推广任务,重点联系若干个科技示范户。负责对责任区域的科技示范户和广大农户开展技术指导,搞好技术示范方建设。及时答复责任区域农民提出的各类技术问题,不能解决的负责向上一级或其它农技机构寻求帮助。二是承担类似任课教师的职责。即承担全镇的专业技术推广服务工作。要求每年开展1项以上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推广;在责任区内建立1个科技示范基地,联系1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企业、大户)、10户科技示范户;年组织农民培训100人次以上,举办或参与举办科技示范户参加的现场指导会4次以上;年下村到户时间100天以上,入联系户平均5次以上;报送或发布农业生产及科技信息20条以上,及年度业务工作分析报告1篇。

  (四)建立新型的绩效考核体系。为加强对公益性农技人员的管理、监督和考核,确保农技推广责任制度的有效实施,专门制定了《浙江省责任农技人员考核办法》,在浙江农民信箱开发建立“责任农技人员网上管理平台”, 要求责任农技人员上网记录工作日志,全面反映每天的工作情况和成效,接受监督。

  一是实行三方考核。在考核组织上,由所在单位、主要指导部门、服务对象共同参与。在考核内容上,除德能勤绩综合考评,进一步强化业务考核,增加服务对象直评。如对责任农技员考核,由主管单位、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服务对象三方面共同参与,权重比4∶3∶3,即主管单位为40%,其它两方各30%。主管单位主要对其德、能、勤、绩、廉进行综合考评,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主要考核其业务工作业绩,服务对象主要考核对农技指导员的满意度。首席农技推广专家、农技指导员考核由主管单位、各乡镇农技推广机构、主要服务对象共同考核。

  二是建立考核奖惩制度。考核结果与年度奖金挂钩,并作为职务、职称晋升、进修培训、申报科技项目的重要依据。首席农技推广专家考核不合格的,取消首席农技推广专家称号。农技指导员和责任农技员第一年考核不合格的,予以警告,连续二年考核不合格的,不得继续聘用为农技员。凡当年考核不合格的责任农技人员或未被聘为责任农技员的乡镇农技人员,两年内不得晋升到上一个专业技术职务。

  (五)建立新型的农技推广保障体系。一是在组织保障上,明确组织开展农技推广活动,为农民提供公共科技服务,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县级政府必须对基层农技推广工作全面负责。二是在精力保障上,明确农技人员专职从事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工作,各级政府及其它部门不得随意安排和调用农技人员从事与农技推广无关的工作。三是在待遇保障上,县级政府将公益性农技人员的办公、人员等经费全额列入财政预算,工资、养老、医疗等待遇按同类事业单位的政策执行。四是在经费保障上,县级政府按照耕地面积、种养业规模等,建立农技推广专项资金。经费主要由财政预算安排,在农发资金、科技“三项”经费、土地出让金中按一定比例提取。省财政每年安排3000多万元,重点支持欠发达地区农技推广工作。

  三、进展情况及下一步打算

  根据省政府130号文件的部署,我省的责任农技推广制度分两步走,今年的主要任务是每市确定一个县先进行试点,在此基础上逐步在全省推行。到目前,试点县工作已全面启动,大部分县进展顺利,快的已基本实施到位。一些县虽没有列入试点,但也按照文件要求,提前开始实施。

  建德市是11个试点县之一。该市由市委、市政府发文实施责任农技推广制度,全市设立了草莓、柑桔、茶叶、畜牧兽医、粮油、蔬菜、蚕桑、农机、水产、竹林、经济林、用材林等12个首席农技推广专家岗位,73个农技指导员岗位,98个责任农技员岗位,并做出了责任农技员一律不再安排联村等其它乡镇中心工作的政策。市政府每年安排100万元农技推广专项资金,对首席专家每年给予不少于5万元的科技经费及每月200元的岗位补贴,对责任农技员给予每月100元岗位补贴,如果年终考核不合格则岗位补贴一次性扣回。

  衢江区莲花镇实施责任农技推广制度后,共设立了11名责任农技员,镇政府做出了责任农技员一律不承担乡镇中心行政工作、不驻村、不联片的规定,确保农技推广服务全员化、全职化、专业化。11名责任农技员一要履行好农技推广服务的“班主任”职责,每名责任农技员承担3个以上村的责任区农技服务工作,在责任区内建立10个科技示范户,联系3个示范基地、20个大户;二要履行好农技推广的“任课教师”职责。分别承担全镇粮油、草莓、葡萄、蔬菜、花卉、蔺草、农机、畜牧等主导产业及重点专业的面上农技服务。通过实施责任农技推广制度,该镇的农技推广工作正在发生着新的变化。农技人员觉得精力保证了,待遇落实了,条件改善了,但压力更大了,责任更重了,从而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技术推广工作得到有效落实。乡镇领导觉得有了这么一支专业技术队伍,全身心投入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心里踏实了,对建设现代农业信心更足。上级农技部门觉得农技人员责任落实了,农技推广工作有“脚”了。农民朋友觉得碰到问题找得到农技员了,找起来方便了,解决问题的路径也多了。

  去年以来,我省对责任农技推广制度建设虽然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总的来说还只是处于摸索阶段、起步阶段,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下一步计划:一是继续抓好试点。加快进程,提高质量,总结好经验;二是积极准备,及时推广。计划于年底前由省政府召开全省责任农技推广制度建设会议,总结交流试点成果,研究部署推广工作;三是加强引导。争取设立省农技推广专项资金,以项目形式支持责任农技人员开展农业科技活动。

(浙江省农业厅在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会议上的典型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