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农产品专项整治 > 工作简报

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简报(第64期)——四川省强推健康养殖 畜产品安全水平明显提高

日期: 2007-11-28 09:13 作者: 来源:农产品整治组 【字体: 打印本页

  全国开展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以来,四川省畜牧食品局高度重视,迅速贯彻落实,全省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工作进展顺利。主要做法有:

  (一)强化投入品监管。一是进一步强化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先后印制国家禁止、限用和淘汰的畜牧投入品目录、《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等宣传资料12.3万份。二是加强投入品检查执法。8月以来全省共出动饲料执法人员3251人(次),共抽查131家饲料生产企业的237批(次)饲料产品样品;检查经营户2881户、集贸市场402个。饲料立案查处案件2件,涉案商品1.2吨,案值2万元。出动兽药执法人员4878人(次),检查兽药市场208个(次),检查兽药生产、经营和使用单位1403家,查获假劣兽药产品1.28吨,涉案人员11人,货值5800元。三是加强饲料和兽药质量的监督检测。省畜牧食品局制定了《全省饲料质量安全监督抽查计划》和《全省兽药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在全国饲料行业率先开展“全覆盖”抽查行动,确保全省每个饲料生产企业的每种(类)产品均纳入省级监测;在兽药企业实施“飞行检查”并加强兽药经营市场随机检查。截至10月底,全省饲料监测2100余批次,没有一例违禁药物检出,“瘦肉精”检出率连续十余年为零。饲料生产企业质量合格率达到93%,兽药抽检合格率达到95%,均比上年同期明显提高。

  (二)强化防疫检疫监督。一是按照全省秋季防疫的各项要求,切实加强动物疫病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猪瘟免疫密度达到100%,畜禽有效免疫抗体合格率创下历史最好水平。二是开展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全省已经在146个县(市、区)开展试点工作,目前已统一采购使用猪耳标8197万套,牛耳标806万套,羊耳标322万套,存栏生猪免疫耳标佩戴率达98.7%。按照农业部的规定,11月1日起未佩戴免疫耳标的牲畜不得进入流通领域。三是进一步加强检疫监督工作,截至10月底,生猪产地检疫面以乡为单位达到98.01%,规模场达到99.76%,全省4785个定点屠宰场屠宰检疫面达到100%,生猪产地检疫率达到100%。

  (三)强化畜产品安全监测。把检测重点放在畜禽产品是否含有违禁化学物质、国家规定允许使用的药物是否超过残留标准等方面,并对全省畜产品批发市场开展了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截至11月上旬,从养殖场(户)、畜产品批发市场、超市、畜禽屠宰加工企业抽取猪肉、兔肉、鸡蛋、鸭蛋、鹅蛋、鸡肝和鸡肉、牛奶等9种动物源性产品3800余批次,检测包括14种类违禁药物和6种残留限量药物以及苏丹红等4种其他化合物。监测的所有样品均未检出违禁药物,兽药残留检测合格率为100%。在强化畜禽产品安全监测的同时,全面落实病死畜禽不宰杀、不食用、不销售、不转运和实施无害化处理的“四不一处理”制度,严肃查处生产、加工、销售病死畜禽等违法行为,确保上市畜禽产品的质量。目前,全省已有172个县(区)实施了“放心肉”工程。

  (四)强化养殖方式的转变。一是开展对养殖企业和农民的标准养殖技术培训,推进和创新诸如资阳“六加一”、广元“三企共建”、乐山“八统一”等养殖模式。二是大力推进健康养殖。省畜牧食品局通过四川畜牧信息网将人畜分离、圈舍改造的方案和图集公开发布,各市、县因地制宜地实施形式多样的健康养殖示范点建设,已经取得明显成效。三是把无公害畜禽产品的发展和规范作为转变养殖方式的抓手。制定了《全省无公害畜产品(产地)交叉大检查实施方案》,从各市(州)抽调40名专业技术人员,于9月18日至30日,分赴全省各市(州)开展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和无公害畜产品交叉大检查。现场检查新申报无公害畜产品89个,复检已取得无公害认证的畜产品198个,复检面达到72.25%,所检查项目内容合格率达到9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