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简报(第57期)——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目标基本实现
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行动开始以来,农业部畜牧业司、全国饲料工作办公室高度重视,畜产品整治工作进展顺利。
质量安全意识明显增强。农业部制定下发了《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行动方案》,随后派出6个督导组,分赴河北、河南等省检查各地整治工作部署情况。各省(市、区)也分别派出督导组赴所辖市、区督促落实整治工作。通过层层落实任务,分级明确责任,各地对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支持力度加大,安全意识和工作积极性明显增强。
风险隐患得到有效控制。本次整治行动共检查饲料添加剂、添加剂预混合饲料和动物源性饲料获证企业6700余家,部分企业因被查出添加违禁物、产品质量不合格、生产条件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受到停产整改的行政处罚。在违禁药物专项整治中,各地在加大对养殖户使用违禁药物查处力度的同时,积极开展溯源工作,依法惩处了一批销售“瘦肉精”等违禁药品的违法分子,有效阻断了瘦肉精流入养殖环节。
饲料质量安全监测稳步推进。截至目前,全国省级以上饲料质检中心共抽检生产、经营企业饲料样品2929批次,合格率87.75%;检测饲料中违禁药品2002批次,合格率98.9%。在河北、浙江、江西等生猪主产省开展的瘦肉精拉网式检测中,共抽检235个养殖场和8个屠宰场的猪尿样品2154批次,检出瘦肉精11批次,检出率为0.51%,比上半年降低了0.11个百分点。
畜产品质量安全社会关注度不断提升。随着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行动的深入,社会各界参与整治行动的积极性日益高涨,10月18日,177家国内大型饲料企业联合发布了《全国饲料和饲料添加剂骨干企业确保饲料安全承诺书》,承诺建立以守法诚信和质量安全为主题的饲料行业诚信体系;11月1日,中央7套播出专题节目,介绍河北省“瘦肉精”等违禁药物监管工作经验。
通过前一个阶段的专项整治,消除了大量潜在的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饲料等投入品市场得到净化,但养殖环节使用“瘦肉精”、动物源性饲料产品质量、执法能力和实际要求不相匹配等问题要彻底解决仍需努力。下一步,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工作将着力解决“瘦肉精”等难点问题,构建多方参与的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加大对基层农业执法部门的指导和支持力度,使专项整治纵深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