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计划”擦亮“鱼台大米”老字号
近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了2008年第88号公告,受理了对“鱼台大米”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申请,保护范围为山东省鱼台县谷亭镇、王庙镇、鱼城镇等10个乡镇的现辖行政区域。据了解,鱼台为改造提升“鱼台大米”这一传统品牌,从2007年起实施了“绿色计划”:以“绿色、有机、营养、健康”为理念,改良大米品种,优化大米品质,推行标准化生产,重视品牌营销。而申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正是“绿色计划”的关键一步。
据鱼台县委书记张晓玉介绍,鱼台地处鲁西南,毗邻微山湖,是我国北方较大的优质水稻产区,常年水稻种植面积30万亩,年产量20万吨。鱼台大米具有“色泽晶莹、香气浓郁、软硬适中”等特点,早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鱼农”牌老字号鱼台大米就曾享誉全国。但是近年来,由于过分重视产量,加工方式粗放,导致鱼台大米多处于中低端消费市场,品牌开发基本停滞。
基于此,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鱼台提出了复兴鱼台大米的“绿色计划”。
引进、改良、推广优质品种,全方位提高大米品质。鱼台组织农业、科技、种子等部门,积极推广镇稻88、H-301、中稻四号等抗病、抗虫、抗倒伏的水稻优良品种,目前水稻良种率已达98%;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工业项目治污全部达标,保证用清洁的水育秧、灌田,坚持只使用低毒性农药、农家肥、生物肥;加工方面,小型的加工机械全部被日加工量50吨以上的大型机械所代替,保证所加工的大米整、净、亮;实施质量追溯制度,建立了质量追溯体系,印发了《优质大米标准化实施项目生产过程记录表》,所有以“鱼台大米”为商标向市场销售的产品,都要标注加工企业、生产日期、水稻品种及生产基地名称(镇、村、农户),保证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可以找到根本原因和直接责任人。
加强对稻米市场的监管,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成立了农业质量监测中心,建立了两处稻米质量安全示范区和3处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配备了农残速测仪,定期对稻米的质量进行检测;根据国家、省水稻生产技术规程及标准,制定了《鱼台县绿色水稻(大米)生产操作规程》,指导大米生产、加工、包装、销售的17个环节;加强加工市场管理,扶持了3家骨干龙头米业,运用色选和紫外线杀菌、电子计量、精细包装等高科技新工艺加工绿色大米,取缔了5家无加工标准、技术手段落后的加工企业、加工户。
“拢指成拳”重新打造鱼台大米地理标志,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将现有品牌整合起来,成立鱼台大米协会,共同叫响“鱼台大米”这一大品牌,并申请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借助各种节会活动,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将“鱼台大米”打造成知名商标;对“鱼台大米”实行分等分级上市,加强与国内外大型农产品市场、连锁超市合作,进军高端市场;发展产地市场,立足于享誉全国的“江北第一米市”——王鲁镇大米批发市场,发展精深加工,挖掘鱼台大米的增值潜力。
目前,鱼台水稻种植面积稳定在35万亩,全部达到优质、高产、高效的要求,亩产量均在600公斤以上,培育了66家大米生产加工企业,日加工能力5500吨,绿色大米产品远销北京、上海、天津、浙江、广东等10多个省市的1100多家超市,蒸煮米远销韩国,“绿色计划”效益初显。特别是鱼台新开发的发芽糙米,通过活性生物技术处理,让大米长出0.5-1毫米的幼芽,营养成分达到精米的3倍,售价达到60元/公斤。最近,鱼台大米又与全球最大的方便米饭生产企业——领先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投资2.6亿元开发“鱼台大米”培育基地,将带动2.5万户农民年增收5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