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从源头确保蔬菜安全
河北省石家庄市从源头入手抓无公害蔬菜种植,以标准化基地和标准化村建设等举措,确保了蔬菜在生产中的安全。
石家庄蔬菜种植面积254万亩,年产蔬菜1270万吨,除了供应本地外,还销往北京、天津及东北等地区。蔬菜也成为与养殖并列的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该市已经形成黄瓜、西红柿、青椒、食用菌等20多个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
在无极县王村黄瓜生产基地,记者看到每个大棚都编着号码,每个菜农都有一本《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户手册》,上边详细记载了技术指导员提示,农事纪录记载了种子、化肥、农药的名数量及使用时间、用量等。一位姓张的妇女告诉记者,早在5年前,他们就实行了‘五统一”,即统一规划、统一建棚、统一技术、统一检测、统一销售。县农业局副局长姚分良说:“由于实行了标准化生产,我们生产的蔬菜品质一直很稳定,2007年,我县连续五次接受国家及省的蔬菜质量抽检,检测结果都是有害物质零超标。”
在藁城市系井村南,70多个大棚一眼望不到边。走进村民郑振宅的西红柿温室大棚,一人高的黄瓜蔓上,挂着一串串的西红柿。隔几垄,就挂着一张黄色的纸板。上边粘着一只只小虫、蛾子。正在摘西红柿的郑振宅对记者说:“这是专门的粘虫板,是用来治虫的。为了保证西红柿的品质,我们早已不用有毒农药治虫了。”石家庄市农业局局长赵国三介绍,近几年来,石家庄在菜农中推广了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营养块育苗技术、膜下暗灌和微滴灌技术、杀虫灯、防虫网、黄板诱虫粘虫技术,生物防治虫害和使用微生物肥料等,确保了蔬菜的质量和品质。
从2005年开始,石家庄市还在全市开展了无公害蔬菜标准化村创建工作。具体做法概括为“一定、二约、三健全”。“一定”,即确定无公害蔬菜标准化村建设的10项标准,即:所有耕地要通过无公害环境监测评价;实施蔬菜编码和质量承诺检测追溯制度;每户均签订不违规使用农业投入品确保蔬菜产品质量的承诺保证书;生产技术规程进棚入户,每户建立生产记录档案等。“二约”,即县农业局与村委会签订约定;村委会与蔬菜种植户签订约定,确保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落实和产品达标。“三健全”,即健全档案、健全检测机制和监管机制等。目前,该市已建成无公害蔬菜标准化村15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