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农产品专项整治 > 地方动态

贵州农产品批发市场100%纳入质量安全监测

日期: 2007-11-16 14:07 作者: 袁天志 金艾 来源:新华网贵州频道 【字体: 打印本页

  中心城市农产品批发市场100%纳入质量安全监测

  背景

  今年年底,贵州省中心城市的农产品批发市场100%纳入质量安全监测范围,违禁使用农药兽药和饲料添加剂问题基本解决,蔬菜、畜禽、水产品农药兽药残留超标率及检出率进一步下降,杜绝违规生产、销售和使用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磷铵等5种高毒农药。目前,各级农业部门加大了对农业投入品使用、生产过程进行整治,依法严肃查处重点地区和重点市场生产销售不符合法定要求农产品的行为。

  进程

  10月31日,走进贵阳市五里冲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蔬菜检测站,叶玲正忙着将早上从市场内抽检的白菜、花菜、番茄等30多个品种分批进行速检,这样的检测每天一次,通常需要3个小时左右。据了解,该市场平均每月蔬菜抽检合格率达到98%。

  贵阳市五里冲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有100多个固定蔬菜摊点,300多个流动摊点,该批发市场信息部王恒说:“每天抽检的品种覆盖所有摊点,一旦发现农药超标,立即将样品送往贵阳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进行复检,复检不过关,就对摊点下达整改责任书,并进行产地追踪,从蔬菜源头抓起,整改后依然超标,要求商家退市。”

  在省农业厅市场信息处,记者了解到,全省五里冲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乌当永乐蔬菜批发市场、贵阳谷丰粮油食品批发市场、遵义坪丰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凯里市老猫洞蔬菜批发市场、毕节市洪南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等6个农产品批发市场全部建有检测站,除遵义坪丰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暂时改造外,其余5个农产品批发市场每天都进行自测,自测合格率达100%。对养殖场、水产品、畜牧产品兽药残留抽检合格率都是100%。此外,市场还必须做好档案记录、货源登记、销售渠道备案,发现问题必须追根溯源。现在,6个农产品批发市场已经100%纳入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范围,建立了入市检测制度、不合格农产品报告制度。

  截至10月30日,省农业厅共抽检了7954家(次),查处违法案件238件,总货值10.6万元,立案查处108件,重点整治区域297个,抽检样品3513个,合格率为97.3%,其中有6个不合格产品,都是外来农产品。

  贵阳市加大生猪屠宰监管,确保放心猪肉上市销售。

  建立进货索证制度的超市达86%

  背景

  食品流通领域监管涉及面广,难度大,我省工商部门在各类市场建立和完善索证索票、食品质量查验、进货和销售台账等制度的同时,还采取“定区域、定人员、定责任、定奖惩”等措施,增强食品经营户的食品安全责任意识,确保经营户不销售不合格食品。截至10月30日,全省县城以上城市的市场、超市有1835家建立进货索证索票制度,完成目标任务的86%。

  进程

  10月29日,贵阳市三桥综合批发市场南区B座552号的山林食品经营部,几名工人正在来回搬运各类饮料。站在一旁作销售登记的负责人杨山榕对记者说:“工商所要求我们进货和销售时都要作登记,起初觉得有些麻烦,但现在看来有很多好处,一旦发现不合格食品,就可以找到供货商,及时将不合格食品退出市场。”据介绍,该经营部半个月前在对购进食品进行自查时,发现来自湖南某公司生产的可口可乐罐装饮料有24瓶的瓶身底部遗漏,立即电话通知零售商办理退货手续,避免流入消费市场。

  采访中记者注意到三桥综合批发市场各经营户不仅与工商部门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书,还实行食品进货、销售台账管理,对购进或售出的食品注明供货商(或购货方)、品名、规格、数量、日期、地址及联系电话等。发现不合格食品,立即采取召回退货措施,同时上报工商部门。

  “通过两个月的专项整治,工商部门受理消费者有关食品安全的投诉显著下降,食品流通市场秩序取得明显好转。”云岩区工商分局执法监督科负责同志说,通过采取一系列切实有效的监管措施,目前辖区内100%的食品经营户都与辖区工商所签订了食品安全责任书,80%的食品经营户也按照要求建立了食品进货、销售台账管理制度。越来越多的经销商认识到:经营者也是消费者,如果销售不合格食品既损害了顾客的利益,也损害了自己的利益。

  据悉,目前全省工商部门共检查经营企业和个体户8.4万余家、批发市场和集贸市场等各类市场3202个,取缔无照经营1042户,吊销食品经营企业9户、个体户20户,捣毁制假窝点11个,查处不合格食品和假劣食品5227公斤。

  县城以上城市定点屠宰率实现98%

  背景

  今年底前,全省县城以上城市定点屠宰率要实现100%。为此,我省各级各相关部门建立生猪屠宰监督管理责任制,层层签订专项整治目标责任书;县(市、区、特区)商务部门与生猪定点屠宰企业签订猪肉质量安全承诺书。目前,各级商务主管部门实现私屠滥宰和定点屠宰企业违规违法查处率、生猪定点屠宰企业病害肉无害化处理率和出厂肉品检验合格率均达到100%;县城以上城市所有市场、超市、集体食堂、餐饮单位销售和使用的猪肉96%来自定点屠宰企业;县城以上城市进点屠宰率达到98%。

  进程

  10月29日,记者在贵阳市盐务街农贸市场肉食摊区看到,各摊位醒目位置都挂有相关证照和农业部门出具的检验检疫手续证明。在21号摊位选购牛肉的张先生告诉记者:“农贸市场内卖的食肉是经过检疫的,食用起来比较放心,但流动摊贩卖的肉质量安全难以保证,还希望有关部门加强管理。”

  为加大私屠滥宰窝点、流动摊点及市场执法检查力度,贵阳市商务局日前联合质监、农业、工商、公安等部门对马王庙片区进行突击检查,查处野鸭乡大洼村一长期私屠滥宰窝点,现场缴获待宰生猪7头。通过检查,执法人员认为,马王庙片区猪肉市场秩序有所好转,95%以上的生猪产品来自定点屠宰场。

  从事生猪屠宰加工的开阳金福喜食品有限公司与商务部门签订质量安全承诺书,郑重向社会承诺按照标准组织生产和检验,确保猪肉产品质量安全。记者在贵州丰利肉类加工有限公司采访时,看到每头生猪都先后经过检疫、清洗、电麻、放血、检疫、剥皮(或脱毛)、检疫等环节,然后才进入交易大厅。该公司副董事长肖洪明说:“实现机械化屠宰比原来的手工屠宰干净多了,杜绝了宰杀的猪不经过检疫就直接流入市场的现象。”

  省卫生厅卫生监督局工作人员在遵义一家面馆检查其卫生许可证和健康证。

  龙里县工商局加强农村食品流通领域进货、售货台账管理,严防假劣食品流入农村市场。

  小作坊90%签订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

  背景

  食品生产小作坊是我省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的重点,各级政府和质监部门建立“三员四定四图”食品安全区域监管责任制,明确专业监督员、政府协管员和企业检验员,实行定人、定责、定区域和定企业监管,形成立体、动态的食品安全监管网络。省质监局最新统计显示:截至10月31日,全省有3814个食品生产小作坊与质监部门签订了《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质量安全承诺书》,完成目标任务的90%。

  进程

  紫云自治县的陈来发3年前来到贵阳市花溪区青岩镇从事加工豆腐干经营,由于加工房卫生条件较差,豆腐干质量难以保证,收入很少。但自从按照质监部门的要求对加工房进行改造后,不但卫生条件改进了,产销量和收入也增加了很多。

  记者走进陈来发的豆制品土特产加工房看到,地面和墙壁上都贴满了瓷砖,房顶加盖塑料板,窗户增添了一层纱窗,盛豆腐的塑料容器也全部改为木质或不锈钢制品。

  花溪区质监分局副局长董锐介绍,花溪区的豆制品加工小作坊达140多家,经过近2个月的专项整治,目前90%以上进行质量卫生条件改造和实施建档管理,100%签订质量安全承诺书。

  “为确保食品质量安全,保障消费者的身体建康和生命安全,本单位郑重承诺如下:不生产加工假冒伪劣食品、不偷工减料、不掺杂使假、不以假充真……”。10月下旬,记者在贵阳市云岩区、花溪区的一些食品生产小作坊采访时,发现各小作坊负责人都与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签订了《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质量安全承诺书》,并张贴在小作坊的醒目位置。

  云岩区质监分局在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中,加强对辖区内15家米粉生产小作坊的巡查和规范生产卫生条件的同时,采取统一生产、统一标识、统一检验、统一配送、统一注册商标的“五统一”工作思路,引导、督促和帮扶米粉生产小作坊集中生产和规模化发展。并主动为企业选定厂址、简化证照手续等提供无条件的帮助。目前,由3家米粉生产小作坊通过自愿组合筹建成立的贵州生杰粮食制品研发有限公司,日产米粉近2.5万公斤,占领贵阳市城区50%的市场份额,为我省米粉生产小作坊通过整合资源、集中生产,走规范化和规模化道路开了个好头。

  13个“100%”是指:全省食品生产加工企业100%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小作坊100%签订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家用电器、儿童玩具、劳动防护用品、汽车配件、低压电器、建筑钢材、人造板、扣件、电线电缆、燃气器具等10类产品生产企业100%建立质量档案;化肥、农药等产品生产企业100%建立质量档案;县城以上城市的市场、超市100%建立进货索证制度;乡镇、街道、社区食杂店100%建立食品进货台账制度;全省中心城市农产品批发市场100%纳入质量安全监测;食堂和县城以上城市的餐饮经营单位100%建立原料进货索证制度;县城以上城市进点屠宰率实现100%;县城以上城市所有市场、超市、集体食堂、餐饮单位销售和使用的猪肉100%来自定点屠宰企业;非法进口的肉类、水果、废物100%退货或销毁;出口食品原料基地100%得到清查;出口食品运输包装100%加贴检验检疫标志。

  目前,13个“100%”目标中,提前完成了6个:全省6个中心城市农产品批发市场100%纳入质量安全监测范围、18个出口食品原料基地100%进行全面清查、出口食品运输包装100%加贴检验检疫标志、10类产品的生产企业100%建立档案、186家化肥、农药等产品生产企业100%建立质量档案、非法进口的肉类、水果、废物100%退货或销毁。

  建立完善长效机制至关重要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一场声势浩大的产品质量与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在我省已开展两个多月。这是一项利民、惠民、安民的行动,是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负责任的一种展示,也是十七大精神中提出的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

  在这场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切身利益、维护贵州乃至中国产品信誉和国家形象的特殊战役中,我省针对重点产品、重点单位和重点区域,提出打造13个100%。我们欣喜地看到,专项整治行动拉开后,全省上下迅速行动起来,层层落实任务;各地各部门负责人带队深入基层一线,全面加强督促检查。

  各地、各部门保持了对制假售假违法犯罪的高压态势,有力地打击并震慑了违法犯罪分子。商务部门严厉打击生猪私屠滥宰等违法犯罪行为,全面开展了以甲胺磷、瘦肉精、孔雀石绿等违禁农药兽药和化学物质为重点的监督检查。目前,13个“100%”目标中,有6个目标提前完成,可见通过群策群力的努力,这场硬仗是可以攻克的。

  专项整治不是走过场,任何一项工作都不是抓了就过,抓了就放。最终要让群众满意就要坚持不懈,全面推进,不断巩固提高。我们相信,只要继续保持整治态势,进一步加大对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做到发现一个、查处一个,对顶风作案、以身试法的,坚决予以惩处;继续在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发动基层、强化督查上下功夫;进一步探索健全质量安全监管机制,建立和完善长效机制,是一定能够打赢专项整治这场“特殊战役”,把我省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增强人民群众消费信心,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

  出口食品原料基地100%得到清查

  背景

  全面清查出口食品原料基地和获得卫生注册登记资格的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对已获得卫生注册登记资格的出口食品企业100%清查整治,出口食品原料基地100%得到清查。通过全面清查,将出口食品所涉及的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包装、储运、出口等各个环节纳入严密监管,逐步实现监管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进程

  9月份,贵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对清镇红枫湖蔬菜出口基地进行检查,其备案完整,特别是农药的采购和使用符合规定,植保员熟悉相关的规章制度和农业的管理规定,未发现疫病疫情、致病微生物和违规使用农药的情况。

  截至10月底,该局清查了全省18家出口食品原料基地,重点是加强农兽药残留监控,检查是否按“公司+基地+标准化”模式进行管理,对存在违规问题的种植、养殖场,吊销其备案资格,禁止其向出口食品生产企业供应原料。同时,对进出口芸豆、饲料、种子苗木、活动物等高风险农产品的检验检疫进行把关,有效提高疫病疫情截获率,提高病虫害和有害有毒物质检出率,严禁疫区产品和带土苗木入境,对非法出口的农产品一律退运或销毁。通过这次清查,取消了1家基地的备案资格,对6家长期未生产出口食品的卫生注册企业资格作自动失效处理,向1家备案基地发送了限期整改通知书。

  与此同时,向企业发放了140586枚检验检疫标志,指导企业加贴了46730枚标志,实现了出口食品运输包装100%加贴检验检疫标志,为我省企业的出口产品顺利通关提供了有力保证。并与出口生产企业100%签订质量诚信承诺书,帮助出口生产企业100%建立质量档案,对2家代理报检公司100%进行清理整顿。

  五里冲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工作人员坚持每天对蔬菜进行抽检。

  食堂和县城以上城市餐饮经营单位建立原料进货索证制度尚需努力

  背景

  目前,我省对餐饮单位全面实行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卫生许可和监督工作,加强对农村、学校、建筑工地、农家乐旅游餐饮和小型餐馆、小吃店、路边店、食品摊位的食品卫生监管。到今年底,彻底解决县城以上城市餐饮经营单位无证照经营的问题,食堂和县城以上城市的餐饮经营单位100%建立原料进货索证制度,杜绝使用病死或死因不明的畜、禽及其制品行为,杜绝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加工食品的行为。

  进程

  10月27日,遵义市红花岗区润丰豆花面馆,一家20多平方米的小馆子,省卫生厅卫生监督局的执法人员“悄然而至”,“前店后厨”仔细地看。加工间,杂物堆放无秩序,物品摆放凌乱;从业人员健康许可证已过期。执法人员当即对该面馆负责人下达了卫生监督责任书,责令限期整改。正在一旁吃面的顾客说道:“有了你们的执法,消费者吃得也要放心些。”

  “全省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以来,省卫生厅卫生监督局对县城以上城市进行餐饮消费安全整治。”省卫生厅卫生监督局副局长白诚说,黔西南州各级卫生监督机构共检查餐饮单位702家,查处案件14起,取缔无卫生许可证单位3户,吊销卫生许可证单位1户,整治重点区域50个;黔东南州镇远、岑巩、雷山、麻江县监督机构对餐饮经营业主进行了《食品卫生法》、《特别规定》、《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等内容的培训,共培训517人;六盘水市盘县县政协与当地监督机构组成联合检查组,对其县餐饮单位开展专项整治工作进行检查,要求所有早餐店必须设专兼职收银员,避免钱与食品的交叉污染……

  据介绍,省卫生厅卫生监督局要求各级卫生监督机构每10天上报一次餐饮卫生监督情况,只要涉及危害民众身体健康的一律从严惩处。10月中旬,群众举报安顺市西秀区互助路29号有一猪脚加工点使用“双氧水”浸泡猪脚,安顺市卫生监督所立即立案查处,责令停止生产经营,公告收回已售出的猪脚、蹄膀,并封存经双氧水浸泡的400斤猪脚、蹄膀进行销毁处理,罚款人民币5000元。

  目前,全省共检查餐饮单位8178家,持证率96.4%,原料进货索证制度建立率68.59%,原料管理合格率99.97%。取缔无卫生许可证单位46家,吊销卫生许可证单位1家,查处案件191起,罚没款金额8.21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