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质量安全擎起“高端农业”
——山东安丘“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建设”纪实
10月31日,正在收获大姜的山东省安丘市凌河镇大儒林村村民刘忠萍抽空对记者说:“俺村是大姜质量安全基地,俺种了2亩大姜,亩产1万斤多点。一点农药都没使,全部出口日本。眼下每斤约1块钱,能卖2万多块。只要能赚钱,政府叫咋种,俺就咋种。”
其实,刘忠萍的姜田仅是“安丘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建设”大儒林村基地的一部分。这样的基地,在安丘有12.8万亩。凭着这些基地,今年1-9月,1.5亿美元农产品出口到了日本等国际高端市场,同比增长31%。
安丘市副市长王本明说:“近几年,安丘根据‘高端经济理论’,面向日本等国外高端市场,按照高品质、高营养、高安全、高科技和高产值要求,发展了以农产品出口为主的高端农业。”
为此,安丘按照农产品国际市场标准,实施了质量安全区域化建设,通过加强区域内农业化学投入品管理,实施良好农业操作规范,推行标准化生产、加工和出口管理,建设农产品出口质量安全区。
核心:加强化学投入品管理
2005年以来,尤其是日本实施肯定列表制度后,国际市场对食用农产品中的农业化学品含量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要求。
王本明说:“打铁得靠自身硬。只有通过提高农产品质量,才能打开日本国门,而我们的软肋就是化学投入品的管理。”
由此,安丘坚持“严打开路、封闭运行、规范使用”的原则,依托国家检验检疫部门,参照日本肯定列表制度、欧盟新食品法规等,瞄准了农业化学投入品管理的靶心。由公安部门牵头,对生产经营国家明令禁止的农业化学投入品的行为进行严格整治;对农资市场开展专项治理,依法取缔了农业化学投入品非法经营网点205个,消除了销售隐患。对合法的农业化学投入品销售网点实行经营备案准入制度,通过连锁加盟、定点直供的经营模式,建立了农业化学品投入追溯制度。
在兴安街道农资配送中心,记者看到,不仅所有的农药、化肥等商品均贴上了备案的“安丘市安全农产品”标签,而且台账档案上详细记录了每一宗售出商品的进货信息和购买者信息。中心主任王兆贵介绍说:“中心与政府部门和农户都签了合同,一方面向政府部门备案许可,另一方面如果使用我们农药的农产品在出口检测中出了问题,我们负责赔偿。”
目前,安丘已建成市级农药专营总店1处,镇级配送中心12处,村级直供店55家,形成了市、镇、村3级专供网络,建立起了农业化学投入品封闭式直供管理体系。
基础:建设区域标准化基地
“农药对不同作物的效果不同,对苹果安全的农药,对蔬菜可能是污染,所以必须设立特定区域,实现连片种植。”安丘市农业局副局长郭来君说,建立标准化基地、实行标准化生产是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建设的基础。
为此,安丘健全农业标准体系。参照国际农业操作规范,研究制订了33个与农产品质量标准相配套的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参照出口国家食品卫生标准,制定了200多个生产标准。目前,已形成了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为主体,地方标准相配套,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农业标准体系。
安丘十分注重建设标准化基地。规范提高企业自属基地6.5万亩,新建“成方连片”基地6.3万亩;对所有基地,实行统一生产资料供应、技术指导、组织生产、质量检测、收购销售“五统一”管理模式,确保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环节严格实施标准化。
目前,安丘已建成国家级大姜、芦笋、大樱桃标准化示范区,建成了5万亩有机食品基地、4万亩绿色食品基地和10处优质畜产品基地,承接了“全国园艺产品出口示范区建设”,被确定为“山东省放心菜基地县”,8月27日被确定为内地首个“供港蔬菜备案基地”。
王本明说:“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建设,基地建设是抓手。有基地,才能有出口优势。”按照规划,到2009年,安丘将建成45万亩标准化出口种植基地,争取全部通过GAP认证,实现区域认证。
关键:建立全过程检验检测体系
针对区域化建设特点,安丘由市政府牵头,按照“明确职能、适当分工、健全网络、全面覆盖”原则,整合检验检疫局、农业局、环保局及企业检验检测资源,建立从种植、加工到出口的全过程检测体系。
王本明说,前些年,一些政府部门建立了不少检测机构。对有利可图的制成品检测,一拥而上;对农业生产过程的检测,无人问津。检测职能交叉,力量分散,浪费资源,权责不明,很容易产生检测漏洞。“现在明确了,企业能做的,全部交给企业;企业做不了的,由政府承担。”安丘规定,农产品产前的土壤、环境监测,由环保部门负责,保证基地环境达标;产中的化学投入品检测,依托测土配方施肥,由农业部门负责;产后的收购和加工环节,由企业实施产品检测。
在企业检测上,也进行了资源整合。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在完成自有产品检测基础上,拓展了社会检测业务。取得“国家实验室认证资格”的安丘外贸食品公司蔬菜检测中心,对外承接了农药残留、食品添加剂、包装及容器等8大类300个项目的检测。中小企业则联合起来建设检测中心。潍坊东和分析检测有限公司就是由凌河镇6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共同投资400万元建成的,承担这6家企业的出口产品检测。经理王福亮说:“公司一天可以检测30个样品,检测结果日本也认可,一个样品一般能省一两百元,既便利又能节省。”
保障:健全组织领导体系
王本明介绍说,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建设要坚持“政府主导、国检指导、龙头带动、部门联动、全民行动”。
政府主导。在市镇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建设领导小组,负责规划、协调、组织和领导。市里设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110”免费咨询热线,10多位农技人员轮流“坐诊”,解答技术问题。
国检指导。市政府与检验检疫部门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积极取得检验检疫部门的业务指导与技术支持,及时掌握农产品出口信息。
龙头带动。以农业企业为支撑,利用企业所掌握的市场信息和技术资源,指导农民实施标准化生产,带动扩大基地规模,提高管理水平,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措施。
部门联动。整合政府资源,发挥部门职能,分工协作,齐抓共管,尤其在农药等化学投入品管理上,联合公安、工商、农业、畜牧、检疫等部门组成联合农业执法队,确保管理措施落实到“片”。
全民行动。针对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和农民分别编印《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建设宣传资料》,普及质量安全知识;邀请国家食品安全、检验检疫部门的专家授课;利用巡回宣讲、发放宣传纸等形式,提高农民的质量安全意识和标准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