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农产品专项整治 > 工作部署

节前探访放心菜

日期: 2007-09-27 16:24 作者: 来源:人民日报 【字体: 打印本页

河北邢台威县积极引导帮助农民发展棚式错季无公害蔬菜,已建成的高公庄蔬菜批发市场,

日销售蔬菜80万公斤,有力促进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此图为收获的西红柿准备包装外销。

  编者按:中秋、国庆临近,八部委联合组织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督查活动全面展开。强服务、严监管、重处罚,如今,国家对农产品质量的措施和力度超过了以往任何时候。

  从温饱到小康,从关注够不够吃,到关注吃得是不是安全,消费者对农产品需求的变化表明,数量型、温饱型的传统农业正在向质量型、效益型现代农业转变。

  目前我们的农产品质量状况如何,我们到底能不能吃得放心、安全?“两节”前夕,记者深入田间地头、养殖场,探访农产品生产源头。

河南叶县依托县果业协会,引进的“中华福桃”、“中华寿桃”等优良品种,

被认定为无公害果品。日前200亩“中华寿桃”进入采摘期,每亩收入超过万元。图为游人前来采摘鲜桃。

  标准化种出安全菜

  走进河南省尉氏县千亩供港蔬菜基地,深绿色的芥蓝、浅绿色的菜心,仿佛置身绿色的海洋。3年多来,该基地已为香港居民提供蔬菜1万多吨。

  “放心菜是把关把出来的。”开封市七彩虹公司技术员李振军说:“这里所有产品都有质监部门的监督,每月要来抽查两次,还要送检两次,一茬菜周期40多天,几乎10天要抽检一次,不达标行吗?”

  公司总经理李勇介绍说:“蔬菜种植的产前、产中、产后诸多环节都纳入到标准化轨道之中,确保产出的蔬菜无公害,无农药残留。”

  与一般的“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不同,七彩虹公司采用的是“公司+基地+标准化生产+产业工人”的模式。400多名来自云南、四川、河南等地的农民在这里扎下根来,成为产业工人,月均工资都在2000元左右。产业工人统一管理、统一生产,避免了一家一户乱用药,也正因为这种严格的工厂化管理,才把住了供港蔬菜的“安全关”。

  在示范区里记者看到,从犁到耙再到节能型喷灌全部实现了机械自动化,12部电动喷雾器5小时内就可以覆盖到千亩蔬菜,280台频振式杀虫灯日杀虫2公斤以上,生物农残速测设备,不到一分钟就可检测出农药残留是否超标,此外,配方施肥、冷藏储存等多项先进农业新技术正在这个蔬菜种植基地里“大显身手”。

  “口感好、又安全,这样的菜自然好卖。”与基地合作两年的香港客商罗老板这样评价同样的蔬菜,由于这里昼夜温差大,环境未受污染,灌溉用水全部使用深井水,所以种出的蔬菜清香、口感好。香港人的口味是最挑剔的,但这里从没有出现过一次不合格产品。

  记者来到建在蔬菜基地上的冷藏库,只见菜心、芥蓝等香港人爱吃的蔬菜被分类摆放在统一规格的菜筐里,干净、整洁。乍一看,菜筐里的菜都是一个“模样”:不但长度一致,仔细掂一掂,连重量也相差无几。

  正在检查装车蔬菜的技术人员说:“一棵蔬菜瞧着不大,但从播种、田间管理、配方施肥控制、蔬菜采摘、加工包装到运输销售的每一个过程、每一个环节都会影响菜的质量。我们把所有环节都纳入到标准化生产,就是要确保生产出来的蔬菜整齐划一、无公害,没有农药残留。”

  如今,开封市七彩虹农业公司已在3年时间内创下河南省三个第一:面向香港直接供应蔬菜并在河南检验检疫局备案全省第一;供港蔬菜种植规模全省第一;年实现利润2000多万元,土地产出率全省第一。

  三本账管出放心肉

  9月20日下午2时30分,笔者来到江西省樟树市最大的生猪养殖基地——绿环牧业有限公司,公司经理、江西省劳动模范王冬新正忙着指挥七八名务工农民装车,不一会儿,600余头生猪装了满满4车。

  广东的猪贩子林旭向我们做了个小广告:“这里的收购价格要比市场均价每公斤高0.4元,生猪不仅肉嫩味香,而且绿色健康,可是抢手货咧!”

  “樟树是全国畜牧业百强县(市),生猪主要销往广东、福建,每年中秋国庆两节期间,供应广东、福建的生猪在10余万头以上。”樟树畜牧水产局局长邹绍林说。

  忙完手头的活计,王冬新领着我们参观猪舍,乍一看,一头头生猪跟别的地方的猪没什么两样,但王冬新的脸上却显得非常自豪:“我养的这些猪可全是经过标准化健康养殖的,年出栏可达3万头,年收入超200万元!”

  “健康养殖与传统经验养殖有啥不同?”王冬新指着墙上挂着的3本账簿说:“答案就在这里面。”翻开账簿,一本是生猪补栏、出栏、死亡、淘汰记录,一本是饲料采购使用记录,一本是生猪防疫情况记录。

  “可别小看了这3本账簿,里面的文章可大了。”邹绍林解释:“我们要求每个小区实行五统一管理,即统一引进良种、统一供应饲料、统一兽医防疫、统一档案管理、统一技术服务。小区的种猪必须来自正规大型种猪场;每头猪都必须建立‘户口本’,纳入小区档案管理;小区统一使用优质全价饲料;我们还派出专门的技术员做养殖小区的技术后盾,为小区制定标准化养殖技术规程,养殖户只要照章操作就行了,这样就从源头上控制了畜禽疫病的发生与传播,保证了畜禽产品的质量与安全。”

  为织就一张牢不可破的防控网, “两节”前,樟树市实施了市、乡镇(街道)、村三级监管责任制,由市级兽医卫生监督部门、基层动物防疫监督站负责人、防疫监督员、村委会主任及动物养殖小区为有关责任人,对生猪规模养殖场、户的监管工作实施统一标准的监管程序,从畜禽的免疫、定期消毒、用料、用药、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粪便处理、出场前的检测等各个环节进行监管,做到“市不漏乡、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针”。

  严把关把出放心奶

  “畜禽产品是哪个基地的,蔬菜是哪个产地的,在屏幕上一点,就能查出来,觉得吃起来更放心了。”9月19日傍晚,北京华堂商场亚运村店的农产品质量追溯屏幕前,刚买完商品的孙女士说。

  “放心农产品关键要把好源头关。”北京市农业局农产品质量安全处处长陶志强介绍说,截至目前,北京市实行追溯管理的企业已经有139家,在26家大型超市安装了零售终端的触摸查询屏。

  9月20日,记者来到北京三元绿荷奶第一牧场。干净的牛舍,宽敞的草场,现代化的饲养设备,上千头奶牛就生活在这舒适的环境中。

  “让奶牛生活得健康、舒适,才能产出优质的奶。”三元绿荷奶牛养殖中心宣传部部长张九迎说,三元绿荷共拥有3万头奶牛,是三元牛奶的主要奶源基地。

  记者看到,每头奶牛的脚上都有一个脚环,这是牛的“电子身份证”,它与电脑网络相连,实行网络化管理。这种管理程序可以针对奶牛的饲养实际情况做出28种报告,随时监测每头牛的变化情况,每天的配方都根据奶牛情况随时变动。一旦奶牛发病,电脑会立即显示出来,提醒人们该给牛治病了。

  “奶牛吃得很讲究,是营养配餐,还是绿色食品,每头牛一个月的生活费得1000多元。”张九迎说,为了保证饲料的无污染,三元在张家口张北等地区建立了饲草饲料基地。奶牛喝的水全部是勾兑的温水,工作人员说,如果给奶牛饮冷水,会使奶牛消耗大量的体热,降低产奶量,饮水不足,还会导致某些疾病的发生。

  上午9点多钟,正是挤奶时间,容纳50多头奶牛的挤奶厅里只有六七个工作人员。“这里全部采用智能化机械挤奶设备,从开始挤奶到通过管道冷却、运输,牛奶处于全程封闭的环境中,避免与空气等杂物的接触,保证奶源的安全可靠。”张九迎说,从挤奶后送到生产车间,前后不过半小时。

  “安全奶首先要保证原料安全。”张九迎说,虽然三元有严格的检验程序,但是在原奶到货时,还要进行二次技术检验;砂糖、乳酸菌等辅料,均采购自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生产厂家;包装材料等辅助用料也有严格的检验控制标准,每进一批货,必须在化验室检测合格后才能投入生产,在生产过程中严密注意各类辅料的质量,发现问题立即停止使用,并以严格的质量追溯制度追查相关人员的责任。奶类生产全过程由专人跟踪,从原料奶的验收、贮存、消毒、灌装到成品入库,每道工序都要取样,由化验室检测并保留样品到保质期以后两天。成品入库后到出厂前,每小时检查一次冷库的温度,确保符合产品贮存要求。

  紧邻北京空港工业区的三元环都物流公司,专门为三元奶配送服务。记者看到,工作人员正手持器械,看冷藏车车内的温度是否达到规定的0—4摄氏度之间,只要稍有偏差,他们坚决及时修理。据介绍,夜深人静的时候,是他们最忙活的时候,一直到凌晨4时方才收工,这样才能保证鲜奶送到各个超市,让消费者喝得放心。

  “源头各个环节从严把关,保证了优质放心牛奶。”三元不断提升奶牛饲养的科技含量,牛奶产量和质量始终处于全国先进水平,牛奶乳脂率3.6%以上,乳蛋白3.0%以上,微生物指标在10万/毫升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