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报第6期:农业部全面部署农药市场监管年活动
农药市场监管年活动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暨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年活动的重要内容。为切实加强农药市场监管工作,农业部成立了由危朝安副部长任组长,种植业管理司叶贞琴司长、部农药检定所张延秋所长任副组长,种植业管理司、部农药检定所、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为成员的农药市场监管年活动领导小组,并于2009年2月印发了《2009农药市场监管年活动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提出了六项任务和十大活动,全面部署了农药市场监管工作。
——明确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农药市场监管年”活动,逐步建立全国农药市场统一监管平台,构建“统一监管、专业监测、强化执法、配套服务”的农药市场监管体系框架;杜绝违法生产、销售和使用甲胺磷等五种禁用高毒有机磷农药的行为;假冒伪劣农药重大案件查处率达到100%;区域性、集中性制售假劣农药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农药生产经营者的守法意识和农民群众的维权意识进一步增强;农药市场监管的执法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农药市场进一步规范,标签合格率提高5个百分点,产品质量合格率提高2个百分点。
——部署五项任务
一是加强登记管理,严格市场准入。巩固2008农药登记管理年活动的成果,继续认真落实我部加强农药管理的新规定,建立和完善农药助剂、高风险农药评审和已登记农药再评审制度,杜绝对人畜健康和环境安全风险高的农药进入生产领域。严格农药登记审批,进一步规范登记评价和审批行为,加快农药临时登记清理工作,全面提升登记管理水平。
二是强化监督抽查,突出监管重点。以查处禁限用高毒农药、违禁添加高毒农药成份、农药产品有效成份不足和违规标签为重点,组织开展春、秋两季农药市场监督抽查活动。在新旧版标签过渡期间,农药标签监督检查以产品登记证号、有效成分名称、含量、登记作物、防治对象和毒性标识为重点。适时组织开展省际间农药市场执法交叉检查,并组织开展小麦、水稻病虫草害防治用药质量专项抽查。
三是规范执法行为,查处大案要案。认真梳理确定一批重点案件,联合公安、工商、质检、供销、工业管理等部门,组织力量集中查处,抓源头、端窝点、打惯犯。对一些涉及面广、问题突出的案件,要突破行政区划的界限,统一部署、通力协作、集中打击。集中查处和曝光一批重大假劣农药案件,公布查处结果,发挥案件查处的警示和震慑作用。
四是构建监管平台,强化源头管理。以“农药标签网上查询系统”和“农药监管网络联动系统”为依托,建立覆盖全国的农药市场统一监管平台。建立大要案通报制度,实现农药市场监管信息一地发布、区域联动。开展农药生产、经营单位普查,准确了解和掌握本辖区内农药生产、经营企业的状况,建立详细的档案记录。不符合要求的生产、经营企业,要坚决依法予以取缔。
五是强化监督检查,落实属地责任。建立农药市场监管分片包干责任制。适时开展督导检查。将农药市场监管工作任务层层分解到市、地、县,落实到具体单位和责任人。对在农药市场监管年活动中工作不力、失职渎职、导致违法违规行为长期得不到治理,市场秩序混乱状况长期得不到扭转的地区,要追究相关部门领导和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举办十大活动
一是农药市场监管年活动启动仪式。3月中下旬,组织召开全国农药管理工作会议,举行农药市场监管年活动启动仪式。二是农药生产经营主体调查摸底。3月中旬,各省、区、市农业行政部门组织开展农药生产经营单位基本情况调查,建立管理档案。三是放心农药下乡进村宣传。3月下旬,组织宣传农药科学选购和合理使用知识,发放宣传材料。四是春季农药市场检查。4月至5月,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农药市场检查。针对重点地区组织开展小麦用药产品质量抽检,并公布抽检结果。五是重点区域督导检查。6月,对农药产品质量和标签合格率低、假冒伪劣产品多、社会投诉或举报多的地区进行督查整改。六是农药标签网上论坛。7月,利用中国农业信息网、中国农药信息网,开辟农药标签网上论坛。七是秋季农药市场检查。8-9月,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秋季农药市场检查。对重点地区组织开展水稻用药产品质量抽检,并公布抽检结果。八是农药执法交叉检查。9-10月,组织开展全国农药市场执法交叉检查。九是大要案查处及曝光。组织联合执法,开展大要案查处工作,并及时向社会公布。十是全面总结。12月,全面总结2009年农药市场监管年活动。
(种植业管理司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