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因地制宜、科学实施 化德县认真完成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建设
化德县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在县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严格按照上级文件精神要求,本着因地制宜、科学实施的原则,以马铃薯储藏窖建设为主,以满足当地马铃薯储藏的需求,增加农民收入。
一、项目完成情况
2012年,化德县在4个乡镇12个项目村建设马铃薯储藏窖9560吨,惠及农户181户。其中,长顺镇4个实施地点,新建马铃薯储藏窖4380吨,惠及农户64户;朝阳镇4个实施地点,新建马铃薯储藏窖2760吨,惠及农户55户;白音特拉乡2个实施地点,新建马铃薯储藏窖1620吨,惠及农户27户;公腊忽洞乡2个实施地点,新建马铃薯储藏窖800吨,惠及农户35户。
二、项目建设成效
2012年,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落户化德县,该项目在4个乡镇12个项目村建设222座马铃薯储藏窖共9560吨,项目完成初见成效,通过验收并交付农户使用。农户按照“有进有出、循环储存”的原则进行管理,将先期储存的马铃薯出售后,农户自存的马铃薯随之进人储藏窖循环储存销售,以此提高农户的收入。
按照2012年马铃薯当地市场收购价计算,可为当地农民减少损失52~60万元。马铃薯储藏窖建成后,随着管理、运行方式的逐步完善,预计每年可为当地农民增加收入70~85万元。
三、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确保惠农项目顺利实施,化德县成立由当地县委、政府领导挂帅,财政、产业化、扶贫、科技、农业等有关部门领导组成的项目领导小组,同时下设项目技术指导组、项目管理办公室,强化对项目的管理、实施、协调等项工作。
(二)以农民自愿为主
采取由政府部门资金引导、技术培训等措施,鼓励农民和专业合作社出资出劳,自愿自主建设产地初加工设施。
(三)坚持集中连片建设
充分考虑化德县马铃薯种植面积大、品质好、产量高的乡镇村,集中连片,合理布局,整体推进。
(四)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组织好项目实施过程的指导、服务工作,重视设施在使用的监管与维护等工作,确保产地初加工设施正常使用,长期发挥效用。
(五)抓好科技培训
根据项目建设内容,加强科技培训、宣传、引导力度,提高全县农产品储藏能力及水平,进一步提升农户的经营管理能力和参与意识,确保项目顺利进行。培训由项目管理办公室组织相关科技人员,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对所有项目区农户进行项目实用技术的普及与培训。截至目前,共举办培训16期,发放科技资料5000余份。
(六)坚持规范操作
在财政奖补资金分配、使用,受益主体确定、项目验收等环节,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四、建议
在2012年的设施建设中,化德县主要以马铃薯储藏窖为主,没有满足农民蔬菜恒温库的需求。通过走访、调查,化德县6个乡镇急需建设蔬菜恒温库4800吨,马铃薯储藏窖2万余吨,希望上级部门能加大项目奖补资金,加快设施建设,减少农产品产后损失,提高产品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民丰收梦。
相关新闻
- 【内蒙古】丰收的内涵在“升级” 2019-09-26
- 内蒙古:山葡萄喜获丰收 2019-09-22
- 内蒙古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 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2018-11-28
-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昆都仑区排查出非洲猪瘟疫情 2018-11-23
- 内蒙古中国农民丰收节庆祝活动 2018-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