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建昌县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初见成效
2012年,建昌县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达到了“增加供给、均衡上市、稳定价格、提高质量、保证加工、促进增收”等一举多效的工作目标。
一、主要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2012年是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在建昌县实施的第一年,为了确保建昌县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顺利实施,县政府成立了以主管农业副县长为组长,以县农村经济局局长为副组长,以县农村经济局副局长、县财政局副局长、农业信息产业办公室、县财政局农财股和相关乡镇主管农业乡镇长和农业站长为成员的建昌县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地点在县农村经济局,负责日常工作,为该项目的顺利实施铺平了道路。
(二)科学制定实施方案
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是在原有的“农业综合开发”、“一事一议”、“现代农业发展”、“农机购置补贴”等财政专项后,国家又一新增的惠民建设项目。建昌县领导高度重视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工作,把该项工作的实施列为2012年下半年农业工作的重点工作,领导小组根据辽宁省农村经济委员会、辽宁省财政厅《2012年辽宁省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实施方案》精神,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工作。办公室人员为了较好地完成此项工作,在反复研读省农委、省财政厅的实施方案的基础上,力争抓出新意,抓出特色,以增加项目的科技含量。多次深入项目乡镇进行调查研究,按照《辽宁省奖补设施建设技术方案和验收标准》,在征求乡镇民意的基础上,制定了《建昌县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建设实施方案》。
(三)明确任务,层层落实责任制
方案制定后,9月15日召开了领导小组成员工作会议,根据实施方案所列的内容进行细化,落实人员、落实乡镇、落实培训、明确任务,层层落实责任制。一是建立了领导小组联席工作会议制度,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的组织协调、督促检查和资金拨付等领导工作,并按工程进度情况进行包片督导;二是办公室负责方案的实施,建立村、户项目档案,录入农业部补助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办公室成员建立联系点制度,按区包片指导;安排项目培训、检查、验收、总结和上传下达等日常工作;三是技术领导小组负责技术方案、科技培训、技术指导和项目总结;技术人员建立包户联系制度。实施与农户面对面的培训与指导。做到责任到乡(镇),技术到人。并于9月20日召开了各乡(镇)乡(镇)长及农业站长的工作会议。要求各乡镇政府按照《建昌县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建设实施方案》开始实施。各乡镇农业站长被指定为县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建设技术员。组织农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项目申报。
(四)严格管理,规范运作,确保工程项目保质保量的完成
按照县制定的实施方案,组织开展各项具体工作。县农业信息产业办公室、县财政局农财股及时举办建昌县农产品产地初加工项目建设培训班,集中讲解了马铃薯贮藏窖、果蔬通风库、简易冷藏库、组装式冷藏库的构造、建造方法和验收标准,并将县制定的实施方案和辽宁省奖补设施建设技术方案和验收标准发放到技术人员手中。然后,回到各乡镇,摸清建设底数,确定建设重点,核实建设户数,上墙张榜公示。即工程实施区的农户或专业合作社自愿提出奖补设施建设申请,经乡镇政府审核,县级农业、财政部门审批同意,在村级公示7天后,开始施工建设。工程竣工后,由实施乡镇向县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奖补工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提出书面验收申请,并经县农业、财政两部门组织验收小组,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在乡、村公示7天,由县级财政部门兑付奖补资金。
二、工作成效
建昌县按照省农委省财政厅要求,在全县10个乡镇59个行政村中,安排各种设施建设115个。其中,马铃薯贮藏窖96个,简易冷藏库8个,组装式冷藏库5个,多功能烘干房6个。
三、建议
建昌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下辖28个乡镇,276个行政村,18.4万户,总人口62万人,全县总面积319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2万亩,全县设施蔬菜面积114500亩,年产蔬菜50万吨,果树面积25.3万亩,拥有各类果树1150万株,水果年产量15万吨;仅水果、蔬菜的产值就占农业总产值的36%以上,从目前看,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设施建设是建昌县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2012年由于奖补资金数额的限制,还有18个乡镇没有安排,2013年,恳请增加补助资金,把具有设施蔬菜、水果的大户所需设施尽量建设到位,达到增加供给减少损失促进增收的目的。
相关新闻
- 辽宁省展团积极筹备第二十一届绿博会参展工作 2020-11-13
- “中国农民丰收节” 辽宁主会场活动启动 2020-09-24
- 辽宁铁岭“中国农民丰收节”暨第十一届铁岭榛子节新闻发布会举行 2020-09-23
- 辽宁省举办“种质资源科普开放日” 2020-09-21
- 辽宁大米惊艳广州 20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