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

新疆兵团:明确思路 先行试点 逐步推开 6师奇台农场认真落实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

日期: 2013-07-31 16:19 作者: 来源: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 【字体: 打印本页

  从2012年开始,国家启动实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奇台农场按照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的文件精神和上级部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积极谋划和启动实施奇台农场马铃薯储藏窖项目,认真扎实开展了前期调研、政策宣传、方案制定、人员培训、申报审批、验收等工作,马铃薯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和较为明显的工作成效。

  一、项目实施情况

  奇台农场接到该补助项目后,组织有关领导和科室以及项目实施单位认真做好项目前期调研工作,切实掌握马铃薯产地初加工情况,较好地掌握了各地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情况特别是马铃薯种植、储藏窖建设及需求等情况,为组织实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奠定了基础。

  (一)认真研究制定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实施方案

  在认真学习领会农业部、财政部项目实施指导意见,做好项目调研,广泛搜集、听取兵团、师有关组织实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奇台农场农业科、财务科研究制定了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实施方案,明确了总体思路、实施原则,确定奖补范围、对象和标准,明确了农业、财务部门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在程序进度、部门职责分工、监督考核、资金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立足农场实际,确定2012年中央奖补资金全部用于补助马铃薯贮藏窖建设,本着突出重点,扶持优势主产区,先行试点,逐步推开的原则,综合考虑各地种植面积、产量、设施建设情况和建设需求以及工作基础、重视程度,确定把开垦庙社区作为2012年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实施重点扶持。

  (二)实施数量及规模

  2012年奇台农场农产品初加工补助项目新建马铃薯储藏窖13座,建设规模20吨/座(奖补10000元/座)为主,奖补资金共计13万元。项目的实施主体以职工个人进行实施,储藏窖只能满足一家一户使用,局限性很大,根本不能满足现在农业发展的趋势。

  (三)建设类型

  奇台农场的马铃薯储藏窖主要建在开垦庙社区的丘陵地区,建造规模以20吨窖为主。窖体采用砖混结构,窖顶采用砖砌的拱形顶,或预制盖板建成平顶。窖顶用覆土保温,覆土层厚度为1.5米以上,出入口与储藏室之间建有保温间,有两道门,其中外门为保温门,厚度位100毫米的保温板,内门为常规门。窖内净面积大于25平方米,体积大于60立方米,隔热、防潮防锈窖内地面用素土夯实。通风方式采取自然通风为主,风囱离地面高度为1.5~2.0米,同时储藏窖顶部有4个左右的换气孔。

  (四)项目的申报公示

  奇台农场2012年农产品产地初加工项目(马铃薯储藏窖)的申报工作于5月30日完成,申报工作结束后,6月3日-9日在申报单位进行了为期7天的公示。

  二、项目组织验收

  在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农场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定期不定期进行监督检查,保证项目保质保量完成。按照程序进度要求,项目建设于8月10日前竣工,在8月15日,农场组织农业科和财务科进行了该项目的自查工作,对于不符合项目要求的立即提出改正。10月19日,兵、师农业局和师财务局的工作人员对奇台农场马铃薯储藏窖进行了验收,通过验收,13个马铃薯储藏窖完全符合项目的要求。

  三、工作打算及有关建议

  马铃薯是奇台农场主要的优势农产品之一,对农场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每年种植面积基本稳定2万亩以上,年生产马铃薯5万吨以上,其中种薯繁育基地2000亩,年生产种薯6000吨。马铃薯产业已成为奇台农场,尤其是开垦庙社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带动农场发展的主导产业。但随着马铃薯的大面积种植,马铃薯种薯和商品薯产后储藏问题已成为制约该产业发展的“瓶颈”。因此,培育发展壮大马铃薯产业,必须解决好马铃薯产后储藏问题,才能更好的促进该产业健康的发展。

  根据2012年该项目的实施情况来看,一家一户修建马铃薯储藏窖已在很大程度上不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主要是多数农户没有条件应用新技术,没有力量建设新设施,只能依靠一些传统的、原始的加工方法,损失较大的问题依然存在。为了节约资源,创造更好的马铃薯储藏环境,真正做到增收、增效的目的,2013年奇台农场决定成立马铃薯种植协会,同时有协会集资在马铃薯主产区修建4座储藏量为2000吨(每座500吨)的智能化马铃薯储藏窖。建议上级单位加大资金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