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村改革试验区 > 宣传报道

贵州湄潭:“四确五定”促“三变”

日期: 2017-04-14 10:10 作者: 董文龙 来源:《农民日报》(2017年02月09日 01 版) 【字体: 打印本页

  贵州省湄潭县是“老牌”农村改革试验区,1987年,湄潭县便成为全国首批农村改革试验区之一,曾取得“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等试验成果。2014年11月成为全国新一轮第二批农村改革试验区后,承担起了“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等7项农村综合改革试验任务。其中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上,围绕“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要求,湄潭县探索出了“四确五定”的改革路径,取得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改革成效。

  “我县农村改革由县委书记‘一把手’主抓,在16个村进行了试点,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湄潭县县长李勰告诉记者,“目前县里已下发方案,在全县整体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预计年底完成。”记者近日走进湄潭县,对该县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进行了探访。

  一、改革路径:硬骨头要啃实,软骨头要啃好

  在湄潭县复兴镇两路口村,记者看到了唐诗松家的“湄潭县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股权证”。股权证里分“土地类资产”“商铺类资产”和“资金类”3个项目,详细记录了该村的“家底儿”,总共量化了3482股。唐诗松一家5口人,持有其中5股。——这就是这个试点村2016年8月底新鲜出炉的改革成果,而这一成果,来之不易。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核心是通过量化股权到人,使以前权属不清的集体资产实现“成员按份拥有”。改革要有管总的路径。“我们设计了‘四确五定’的改革路径,即确权定资产—确员定股东—确股定归属—确管定经营、定平台。”湄潭县政协主席陈佐明告诉记者,“农村情况千差万别,每一步的改革试验点都进行了自己的探索,我们也进行了及时的总结推广。”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哪一步是“硬骨头”?当记者把同样的问题抛给茅坪镇土槽村村党支部书记肖献忠时,他不假思索地说:“确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这是因为农村集体资产形成有深刻的历史渊源,而农村人口近些年有进有出。

  为了把这块改革“硬骨头”啃实,湄潭县探索出了“两划定”“五取得”“五丧失”的基本认定方法。

  据湄潭县农改办主任陶通艾介绍,“两划定”就是划定两个基本时间点,一是1998年二轮土地延包时户内农村人口开始算,二是2016年3月31日24时截止之后新增人口不再计算。“五取得”是指“原始取得”“婚姻取得”“收养取得”“移民取得”“申请取得”。“五丧失”是指死亡或被依法宣告死亡的;户口迁出本村的(在校大学生、现役士兵、服刑人员、“蓝印户口”等除外);户口在本村,但已被界定为其他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已成为国家财政供养人员的;以及其他法律规定的情形。

  “这些方法基本覆盖了成员权确定问题。”陶通艾说,“如遇其他特殊情况,则由村民代表大会民主表决,最大限度化解矛盾。”

  除了这块“硬骨头”,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其他方面,相对来说容易些,但是也需要不断创新,将这些“软骨头”啃好,才能做得更出彩。如在确定股权中,探索了“确权确股不确资”,即不对土地、商铺、停车场等进行资产评估,而是按照面积进行按股量化、一人一股,免去了资产评估的费用;在股权设置上“不留集体股、只设成员股”;“人为基数,户为单位”,实行静态管理,“增人不增股、减人不减股”。

  在股权经营中,建立了“三会制度”,即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实行“政经分离”,村主任不得担任董事会会长等。除此之外,湄潭县目前正在筹备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建设,围绕农村集体产权“退出、抵押、担保”等权能进行交易平台建设。

  二、改革成果:权能实现重放活,集体资产要做大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按成员量化产权,明晰产权归属是改革的核心,而唤醒农村沉睡的资源资本,不断促进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让农民更多地分享改革红利,这才是改革的最终目的。

  湄潭县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成效,陶通艾形象地总结为“三变”: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通过改革,各个村委都重新数了一遍自己的“家底儿”,以两路口村为例,清出各类资源性土地240多亩,商铺、停车场各1个,资金61万余元,这些集体资产根据集体经济组织成员量化为3482股,实现了农民变股东,既明晰了集体资产产权,年底还可享受经营收入分红。

  农民变股东,年底可分红,但前提是必须不断做大集体资产,关键是要激活农村沉睡资源,而解决这一问题的金钥匙就是——放活集体产权权能。陶通艾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集体的资源性资产如果能够充分实现“抵押担保”权能,一亩地可以贷到5000元-1万元,仅以两路口村计算,就能贷到一两百万元,而如果以全县全部农村集体资源性资产计,这将是一笔非常庞大的资金,将有力地夯实农村发展的资金基础,真正让农村沉睡的资源迸发出活力。

  而陶通艾的“这笔账”能算通,关键就是农村集体产权抵押担保等权能的真正“放活”。据陈佐明介绍,目前湄潭县正加快搭建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同时,正在加强与人民银行湄潭支行以及相关商业银行的协商,尽快落实农村集体产权抵押担保的具体施行办法。

  除此之外,做大农村集体资产,还需要进一步对农村集体资产放活权能。在土槽村,一块5亩多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在2015年8月27日通过拍卖直接入市,敲响了我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的“第一槌”,以80万元的价格成交,而村委会流转这片土地总共用了46万元左右,通过改革让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的效应在这“第一槌”中强烈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