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推进会在杭州建德市召开。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司肖放司长出席会议并讲话,方晓华副司长主持会议。会议上交流研讨农安信用工作并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
会议指出,农业农村部近年来着力推进农安信用工作,定期向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推送农安信用信息,累计近30万条。各地积极开展试点,实行信用评价、探索分级分类监管、创新“农安信用+”应用服务,形成了“数智评信”“信用+合格证”“信用农资贷”等一系列典型经验。会上充分肯定了各地对农产品信用建设的探索,分析了当前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整体形势,指出要根据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总体部署,以加强农安信用监管为着力点,创新监管理念、监管制度和监管方式,拓宽农安“信用+”应用服务场景,建立健全贯穿农产品生产流通销售全链条,衔接事前、事中、事后全监管环节的新型监管机制,不断提升监管能力和水平,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会议强调,下一步要推动农产品生产经营者落实主体责任,建立以信用为基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新机制,把信用工作与达标合格证、网格化管理、监督抽检、巡查检查等工作统筹起来,打出监管组合拳,提升监管效能。主要是落实5项重点任务。一是建立信用监管机制,明确“抓什么”。建立信用监管机制,形成事前信用承诺、事中分级分类监管、事后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的监管新格局。二是推动农安信息共享,明确“怎么抓”。要借助信息化手段,把农安信用信息串起来,明确信用体系建设路径,推动立信评信和信用信息归集共享。三是健全信用工作体系,明确“谁来抓”。要高度重视农安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明确农安信用工作的负责机构、职能责任和人员队伍,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四是加大试点示范,让农安信用“抓起来”。加大试点推进力度,开展区域性、产业类、项目化等工作试点,开展农安信用评价和结果应用,动态监测农安信用状况。五是加强宣传培训,让农安信用“抓得好”。强化诚信文化建设,开展政策解读,树立典型标杆,加强宣传活动,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会上,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副处长黄绍斌从三个方面重点介绍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进展情况。一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梳理了近年来总书记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论述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新任务新要求。目前建立成员单位包括中央宣传部、中央政法委、农业农村部等47家单位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部际联席会议,设立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形成了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为总枢纽,以“信用中国”网站为总窗口。二是推动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为有效弥补传统监管缺陷,在借鉴国外分级分类监管和国内信用监管探索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创新事前环节信用监管,加强事中环节信用监管,完善事后环节信用监管,形成贯彻到市场主体整个生命周期的全过程监管。三是深入开展公共信用综合评价。介绍公共信用评价维度、评价方法、行业推进、结果应用等内容,并通过国内行业领域以及云南、海南等地方实践探索进行举例说明。最后提出开展信用监管,要注重用好“信用承诺”“信用记录”“信用评价”“风险预警”“信息公示”等。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孙飞翔介绍,浙江省近年来以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监管为抓手,积极推动农业发展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目前浙江省85个涉农县(市、区)、6.3万家规模农产品生产主体纳入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系统,2.1万余家规模农产品生产主体纳入省级信用评价平台,初步构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监管体系。
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信用处处长邵千龙从三方面重点介绍浙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展情况。一是深入推进实施信用531X工程,实现企业、自然人、社会组织、事业单位、政府机构等五类信用主体全覆盖,推动制定260余个行业和地方信用相关制度文件,涵盖信用信息归集、信用评价、协同应用等全过程。二是平台是浙江省数字化改革基础性、通用性支撑模块,归集数据覆盖54个省级部门,数据总量超过30亿条。与省市县293个信用相关业务系统对接,累计调用信用接口2354万次。三是创新信用应用,通过事前信用查询、事中分类监管、事后信用奖惩,形成信用应用闭环;支撑“放管服”、行业监管、社会治理和金融服务。下一步将持续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助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助力“信用中国”打造。
建德市委书记朱欢介绍建德市深厚的农业产业发展基础以及建德富民增收的支柱产业。近年来建德通过搭建特色农产品数智服务平台、创新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建立跨部门联合奖惩机制等,打出了一套“信用+”组合拳,构筑了“事前信用建档、事中信用监管、事后信用评价”闭环式监管机制。
同时,浙江省、江苏省、山东省省厅代表介绍省级层面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情况。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副处长黄鲜明介绍浙江省按照省政府信用建设“531X”工程总体设计与安排,精心谋划,建立了行业农安信用评价监管体系,实现“三个全省统一”,即统一评价指标,统一评价平台、统一分级分类。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处长李旭介绍江苏省推进“建立信用承诺制度”“完善信用档案”“开展信用评价”“实行分级分类监管”“探索信用信息公示和联动奖惩”“建立信用修复机制”试点验证。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处长张刚介绍,山东省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信息系统平台”,制定了《山东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管理办法》和《山东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红黑名单管理办法》,明确了立信、征信、评信、示信、用信等规范要求,形成完整信用评价机制。杭州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柴世民介绍,杭州市通过数字化系统对农业主体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情况进行智慧评价,融合省市公共服务平台数据,归集种植、畜禽、水产、执法、监测等信息,实时获取,动态评价。安康市农业综合执法支队支队长刘继瑞介绍,安康市积极探索网格化监管,构建了“事前信用自我承诺、事中信用评价监管、事后信用综合运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机制,形成了以生产主体信用体系的有效管理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高的良性互动。浦东新区农业农村委员会监管处副处长包善斌介绍,浦东新区积极探索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扎实基础立信、科学智能评信、广泛公开“示信”、切实有效“用信”等,不断优化农产品安全监管模式。青神县农业农村局机关党委书记魏玲慧介绍,青神县强化“三制四平台”,通过推行“三制”,奖优罚差建立信用体系,搭建“四平台”,整合资源实现智慧监管,全力推动农资信用体系建设。
此次会议组织全体与会代表参观了建德杨村桥草莓小镇、建德力晨蛋品有限公司和杭州九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现场考察了杭州市“数智信用”驾驶舱以及“信用监管”工作实施情况、建德“一蛋一证”监管模式、建德“3832”食用农产品合格证推行模式和“信用合格证”联动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