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面源污染防治 > 经验交流

甘肃省麦积区:推动秸秆还田培肥地力

日期: 2015-09-17 09:03 作者: 来源:甘肃经济日报 【字体: 打印本页

  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项目实施过程中,麦积区农技中心坚持以“推动农民将农作物秸秆还田、培肥地力”为目标,完成了项目合同规定的各项任务,基本实现了项目区域有机肥源综合利用,减少了因秸秆焚烧和乱丢乱弃造成的环境污染,明显提高了耕地地力,改善了农作物品质。通过秸秆还田,建立循环农业模式,实现农业节本增效,有效促进了该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三大效益显现

  麦积区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项目实施以来,累计在中滩镇、石佛镇、渭南镇、新阳镇、盛龙公司、洁通公司、康晟公司等17个乡镇、3个农业龙头企业完成(落实)面积40万亩,其中绿肥种植面积3万多亩,秸秆还田面积37万多亩,亩增纯收益89.4元,增加纯收益3645万元,亩增产值104元,增加总产值达4258万元。

  麦积区实施秸秆还田后,减少了土层结构破坏,维持了良好的土体团粒结构,减少了水土流失,增加土壤的抗旱能力,防止了土壤沙化,提高了土壤中水、肥、气、菌(微生物)的涵养能力,增强了土壤活性,进一步提高了土壤肥力基础,培肥了地力,提升了耕地质量,促进了土地综合生产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高,确保了粮食高产和安全。

  麦积区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项目的实施,减少了秸秆焚烧、乱弃造成的污染,大量秸秆用于还田,减少了化肥的施用量,节约了资源,同时对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甚至有机食品基地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项目实施以来项目区化肥施用量平均亩减少12.3%以上,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3.7g/kg,固碳量2230 kg/hm2, 秸秆还田率达到95%以上,基本杜绝了秸秆焚烧、有机肥资源废弃等现象的发生,使绿肥、秸秆等农业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协调了土壤水肥气热关系,培肥了地力,改善了生态环境。

  严格物资采购与发放

  麦积区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项目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落实任务、资金、质量,签订责任合同,明确责任。麦积区农业局成立项目办公室,区农技中心具体负责项目的管理和实施工作。区上与中标企业签订供货及服务合同,明确产品质量要求、供货时间、交货地点和技术服务等内容。

  在项目实施中,麦积区农技中心严格按照农业部规定的管理办法实行专户储存、专款专用、专账管理,严禁克扣和挪用,定期向省农牧厅报送项目实施进度。充分发挥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的职能作用,加强资金拨付和使用的追踪检查与监督,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腐熟剂及时到户。根据省上统一安排,秸秆腐熟剂由省农业节水与土壤肥料管理总站负责招标工作,通过公开招标确定供货企业,企业将产品供应到该区,经该区验收产品合格后将货款全额支付供货企业。区农技人员和乡镇技术员负责发放产品到农户,并登记造册,建立发放台账,确保补贴物资发放到农民手中。

  技企结合企业带动

  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项目实施过程中,麦积区农技中心坚持以“推动农民将农作物秸秆还田、培肥地力”为目标,以“实施补贴项目”为手段,按照“以涉农企业为重点、示范点带动区域内秸秆还田”为原则。

  通过试验示范,探索土壤有机质提升新方法、新模式;通过技术培训与指导服务,引导农民推广应用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培肥地力的技术措施,不断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为保障本项目的实施,农技中心抽调得力的技术骨干组成项目技术指导小组,负责技术培训,监督指导项目实施。在项目实施的关键时期,农技人员深入乡、村第一线,蹲点指导工作,确保项目按期顺利实施和完成。项目实施四年来120名农技人员经常深入一线进行技术指导,其中区级52人,乡级68人。

  加大宣传培训力度

  结合麦积区目前推广的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小麦全膜覆土穴播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麦积区农技中心加大土壤有机质提升项目的宣传力度,开展科技下乡、录音、录像、现场讲解咨询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让全社会形成共识,充分调动技术部门和农民参与的积极性。采取广播、电视、现场会、专题集训会等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对乡村农技人员和广大农户进行全面培训,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和推广服务能力,为全面开展土壤有机质提升提供技术保障。项目开展四年来累计开展培训330场(次),培训人数29760人,其中乡镇技术人员320人次,农民29000人次。通过宣传培训调动了农民秸秆还田、培肥地力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