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攻坚战专报2016年第9期(总第29期)
激励引导多措并举 全面推动浙江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近年来,浙江省按照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体部署要求,把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作为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试点省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农业生态产业培育的重点,强化政策激励,坚持多措并举,让农业废弃物变废为宝,努力打造整洁田园、美丽农业。
一、完善政策抓引导
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政策引导是关键。浙江省政府先后颁布《浙江省农业废弃物处理与利用促进办法》、《浙江省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办法》,与农业部签订《关于共同推进浙江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试点省建设合作备忘录》,出台加快发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促进商品有机肥生产与应用、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处置、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等政策意见,省农业厅相继印发推进沼液、废旧农膜、肥料包装物资源化利用指导意见,围绕“一控两减四基本”分别建立了“一项目标任务、一个推进方案、一套支撑政策”的长效推进机制,各项工作纳入省委“五水共治”考核。省财政每年安排补贴补助专项资金用于畜禽粪便、沼液、秸秆等回用、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商品有机肥补助以及秸秆粉碎还田打捆机械购置。“十三五”期间,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重点抓好区域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建设。
二、集成技术抓推广
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推广是支撑。浙江省把畜禽粪污治理及资源化利用等列入重点研发计划,在全省范围内已集成推广8种畜禽生态养殖技术模式和30多种生态循环农业技术模式。死亡动物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技术已在全省成熟应用,并以该项技术为核心在全国承建了70多个处理中心。自主研发的沼液膜浓缩技术,可实现养殖废水的安全回用,已获得第一本农业部颁发的沼液肥料生产临时登记证。沼气整村集中供气、沼气发电、农作物秸秆生产食用菌、商品有机肥生产等得到广泛应用。积极推广稻经轮作、农牧结合等“千斤粮万元钱”新型农作制度,推广面积达200多万亩。
三、搭建平台抓循环
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循环利用是根本。按照“主体小循环、园区中循环、县域大循环”的发展思路,以组织实施“十百千万”工程为主平台,提高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十”:在3市41县推进制度与机制创新全境域、全产业、全环节覆盖;“百”:确立110个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先后组织实施区域性现代生态循环农业项目,集成集聚循环模式技术;“千”:按种养配套、清洁生产、废弃物资源化、沼液配送服务、农业全产业链等五种类型创建示范主体1000个;“万”:按照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和达标验收要求,建成10000个生态牧场。2015年,浙江全省畜禽粪便、秸秆、食用菌种植废弃物、废弃农膜资源化利用率分别达到97%、89%、90%和89%,死亡动物收集处理基本实现全覆盖。
四、培育主体抓链接
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主体培育是核心。不断创新工作举措,衔接延长链条,逐步建立政府支持、企业主体、社会化服务的长效运行机制。在产业主体培育上,已建成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主体462个,建成商品有机肥生产企业151家,年生产能力达到100万吨,可实现养殖粪便全加工利用。在社会化服务组织培育上,建立沼液配送中心66个,488辆槽罐车每天奔波于田间地头,年沼液利用达到1500万吨;建设死亡动物无害化集中处理厂41个,形成“统一收集+保险联动+集中处理”的治理模式;建设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处理中心60个,形成“市场主体回收+专业机构处置+公共财政扶持”的回收处置体系,今年浙江全省基本实现全覆盖。
报送:部长、副部长、部党组成员,总经济师、总农艺师、国家首席兽医师、总畜牧师。
发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农牧、农村经济)、农机、畜牧、兽医、渔业厅(委、局、办),有关农业大学,各省级农业科学院。
抄送:
部内相关司局和事业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