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面源污染防治 > 简报信息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攻坚战专报2016年第3期(总第23期)

日期: 2016-04-19 09:06 作者: 来源:农业部 【字体: 打印本页

扎实推进稻渔综合种养

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湖北素有“千湖之省、鱼米之乡”美誉,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最大的淡水产品生产基地。依托水稻、水产两大资源优势,湖北省大力发展稻渔综合种养,实现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稳粮增效、粮渔双赢”,拓展了产业空间,推动了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保障了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考察稻渔综合种养后,认为是革命性的创造,开辟了农业生产经营新业态。

  稻渔综合种养是在稻田种稻和养鱼,发挥稻渔两者共生互利的作用,促进物质和能量良性循环,产出有机水稻和有机水产品。湖北省主要有“稻虾共作”、“香稻嘉鱼”、“稻鳅共作”、“鳖虾鱼稻”等几个成熟模式。稻渔综合种养有以下特点:

  一、激发农民种粮积极性,保障了粮食安全。

  一是不挤占种粮空间。稻渔综合种养是在稻田内开挖宽3米左右、深1.5米左右回型沟或十字沟,约占8%左右稻田面积,但通过连片开发、稻田小改大,减少了田埂道路,可增加稻田面积。二是提高种粮单产。通过连续3年测产验收结果表明,稻渔综合种养单产较单一种稻可提高8-10%。三是激发了农民种粮积极性。稻渔综合种养粮食产量稳中有升,稻谷单价大幅提高,加上养鱼收益,农民收入大幅增加,种粮积极性高涨,以前无人问津的冷浸田、抛荒田,现在流转价格每亩达到七八百元,许多地方出现了“一田难求”局面,全省已有206万亩撂荒、低湖、低洼、冷浸田得到开发利用。

  二、助推农民增收致富,实现精准扶贫。

  实地测产验收表明,稻渔综合种养平均亩产稻谷500公斤以上、水产品100公斤左右。其中,“稻虾共作”模式亩均产值达5408元,亩均纯收入3107元;“香稻嘉鱼”模式亩均产值达14766元,亩均纯收入9931元,是单一种植水稻亩均效益的3-10倍。因比较效益突出,稻渔综合种养已成为湖北省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通山县是省级重点贫困山区县,通过发展稻田养虾,2015年实现产值近亿元,为全县农民人平增收140元,1000多名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三、促进生态循环发展,从源头上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稻渔综合种养利用物质循环原理,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生态防治方法,减少化肥和化学农药使用,有效控制了面源污染。全省13个稻渔种养示范区专家评估结果显示,稻田化肥使用量平均下降30%以上,农药使用量平均下降70%以上。同时,鱼类可以疏松水稻根系土壤,其排泄物作为水稻的有机肥料,有效改良土壤结构,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稻田生态系统为鱼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水草、有机质、昆虫、底栖生物又可作为天然饵料,实现有机物质的循环利用、和谐共生,生产的水产品、稻米为天然有机食品,确保了“舌尖上的安全”。

  四、带动新型经营主体壮大,促进了产业融合发展。

  一是培育壮大了一批新型市场主体。目前全省稻渔综合种养大户5000多户,专业合作社900多家,相关加工企业100多家;2015年吸引各类新型主体生产经营投入资金超过50亿元。二是打造了一批精品名牌。依托稻渔综合种养产品的优良品质,积极宣传推介,加强市场营销,成功打造潜江“虾乡稻”、鄂州“洋泽”大米,“楚江红”、“良仁”牌小龙虾等精品名牌。三是推动种养结合、产业融合,加快推进“一鱼一产业”发展目标。通过“稻虾共作”,湖北省小龙虾产业已形成了集养殖、繁育、加工、流通、餐饮、出口、节庆、旅游、电商于一体的产业发展体系,全省现有流通经纪人1万余人、虾店虾馆近2万家,2015年全省仅小龙虾一项综合产值就突破600亿元。

  五、打造稻渔综合种养升级版“华山模式”,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湖北省华山水产公司依托“稻虾共作”模式,推进土地规模流转,带动潜江市熊口镇村民种稻养虾致富、迁村腾地建镇,实现了地增多、粮增产、田增效,农民增收、集体增利、企业增效,使农村变成了新城镇、农民转为了新市民、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稻渔综合种养”从单纯的农业技术模式升华为集“生态循环农业技术、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农村社会管理”于一体的“华山模式”。该模式探索出一套“企业+集体+农户”合作共赢的经营体系和“产城互动”的城镇化路径,被誉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的成功典范。

  稻渔综合种养既保障了“米袋子”又丰富了“菜篮子”、既鼓起了“钱袋子”又确保了“舌尖上的安全”,有效破解了“谁来种地”和“如何种好地”的难题,是一条“不牺牲农业和粮食、不牺牲环境和生态”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近年来,湖北省委、省政府明确要求把稻渔综合种养作为农业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抓手强力推进,省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予以扶持,通过规划引领、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农民主体、典型引路、部门联动,因地制宜,稳步推进。2015年,全省稻渔综合种养面积突破300万亩,可产优质稻谷150万吨,有机水产品30万吨,为农民创收近百亿元,力争到2020年种养面积突破600万亩。

  

  报送:部长、副部长、部党组成员,总经济师、总农艺师、国家首席兽医师、总畜牧师。

  发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农牧、农村经济)、农机、畜牧、兽医、渔业厅(委、局、办),有关农业大学,各省级农业科学院。

  

  抄送:

  部内相关司局和事业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