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面源污染防治 > 工作规划

山东省农业厅关于印发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的通知

日期: 2015-09-17 08:22 作者: 来源:山东农业信息网 【字体: 打印本页

鲁农生态字〔2015〕10号

各市农业局(农委):

  为贯彻落实《农业部关于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农科教发〔2015〕1号)、《农业部关于印发<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和<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的通知》(农农发〔2015〕2号),结合我省实际,省农业厅研究制定了《山东省关于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当地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山东省农业厅

  2015年7月1日

山东省关于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农业部《关于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农科教发〔2015〕1号)和《农业部关于印发<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和<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的通知》(农农发〔2015〕2号),根据全省农业生态文明建设部署要求,结合实施耕地质量提升计划,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的总要求,着眼于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坚持生态优先、全面协调、绿色循环、可持续发展理念,以促进农业资源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为目标,以“一控两减三基本”为重点,以生态环境保护、农业减量投入、资源循环利用和农业生态修复为手段,强化科技支撑、加大创新发展,大力实施《山东省耕地质量提升规划(2014—2020)》,着力推进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切实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不断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工作目标

  到2020年,全省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治理,实现“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全省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到4000万亩,全省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5以上。推广水肥一体化面积500万亩;全省化肥利用率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全省农药利用率提高到40%以上,用药量减少30%以上,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30%以上;全省可控降解地膜推广使用量占总使用量的30%以上,不可降解标准地膜回收率达到90%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秸秆精细还田、堆沤还田面积占还田总面积的95%以上;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区配套建设废弃物处理设施比例达到90%以上,粪便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0%以上。全省污染修复区土壤中重金属有效态含量降低60%,农产品质量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三、工作重点

  重点实施以下八项工程:

  (一)实施农业节水工程,提高农业用水利用效率。完善以灌溉节水、旱作节水和水肥一体化为重点的农业节水工程措施,实施农田节水战略,大力推广农田节水各项新技术新模式,提高灌溉水、自然降水的有效利用率和综合效益。在胶东丘陵区,主要推广滴灌、微喷等水肥一体化技术,扩大推广面积;在黄泛平原区地区,主要推广管道灌溉、渠道防渗、土地平整等节水灌溉工程;在鲁中南山地丘陵区结合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主要推广山下打井、山上建池、旱作节水技术。推广农机、农艺和生物技术节水措施。合理安排耕作和栽培制度,选育和推广优质耐旱高产品种,提高天然降水利用率。大力推广深松整地、畦田改造、秸秆覆盖、地膜覆盖、地膜周年覆盖及穴播技术、旱地覆草和秸秆还田、选用抗旱品种等旱作节水技术,节水保墒营造土壤大水库,提高土壤保蓄水分的能力。

  (二)实施化肥减量工程,加快土壤改良修复。一是着力推广使用商品有机肥。通过施用有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促进微生物繁殖,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减少化肥施用量。在土壤酸化程度比较严重的胶东地区,通过施用土壤调理剂, 中和酸性土壤,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在果园中种植绿肥植物,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调理土壤酸碱度。在设施蔬菜栽培集中区域,重点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通过配套建设滴灌设施,将施肥和灌溉同步进行、一体化管理;进一步加大微生物和高碳有机肥推广力度,有效减少化肥施用量。二是普及测土配方施肥,支持测土配方施肥整乡、整县推进,引导农企对接直供,启动对新型经营主体补贴,扩大配方肥施用范围,实现小麦、玉米、蔬菜、林果等各种作物全覆盖,充分发挥配方肥在化肥减量、农田减污方面的作用,提高化肥利用率,科学合理施肥,减少氮、磷流失。到2020年,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达到90%。

  (三)实施农药减控工程,治理农药残留污染。一是强化高毒、高残农药源头监管,全面建立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和实名购买制度,实现高毒农药从生产、经营到使用全过程的无缝隙监管。加大禁限用高毒农药清查力度,杜绝甲胺磷等国家禁用农药的生产、经营和使用。开展农药等投入品包装回收工作,统一规范管理,鼓励生产、经营农药、化肥等企业、农资店回收包装废弃物。二是大力推广生物农药,搞好高毒农药替代工作,逐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三是积极推广绿色防控技术,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以花生、蔬菜、果树等经济作物为重点,熟化优化、协调运用理化诱控、生物防治、生态调控、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措施,集成推广以生态区域为单元、以农作物为主线的全程绿色防控技术模式。依托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新型农药经营主体等,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推进植保社会化服务进程。以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为重点,鼓励开展整建制、全承包统防统治服务作业,提高科学用药、精准用药水平。四是建立农企共建农作物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推进示范基地。积聚农业部门和企业优势资源,联合开展技术集成、产品直供、指导服务,集成示范一批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模式,加快绿色防控产品、高效低毒农药、现代植保机械及科学用药推广应用,示范带动病虫综合防治,促进农药减量控害。

  (四)实施清洁生产工程,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一是加强地膜污染防治。以消除地膜残留污染为重点,立足我省在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研发生产上的技术优势,大力推广双降解生态地膜栽培技术,充分利用双降解地膜在自然环境条件下,降解完全、定时可控和生态无害的特点,实现地膜栽培的清洁生产,消除“白色污染”。研究制定相应政策措施,推广使用0.01mm以上标准地膜。合理规划布局,建设废旧地膜回收站,配套相关设备,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农民捡拾回收地膜,采取差价补贴的方式,换取新的标准地膜或可控降解地膜。二是实施重金属污染修复。以农产品产地重金属污染治理与修复为重点,因地制宜推广应用源头防控、农艺修复、化学钝化、植物萃取等相关技术。通过修建植物隔离带或人工湿地缓冲带,建设灌溉水源替代工程,实行农业投入品准入,防止重金属继续污染农田;通过开展农田土壤深耕培肥,合理调节土壤理化性状,降低耕层土壤重金属有效态含量;通过施用高效实用的化学钝化剂,选择性喷施对重金属吸收有拮抗作用的叶面调理剂,有效减少农作物对重金属的吸收;通过间作、套种重金属超累积植物,吸收富集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将重金属移出土体。

  (五)实施资源循环利用工程,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一是稳步推进农村沼气建设。结合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及清洁能源生产,调整结构,优化服务,重点在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农村社区推进规模化沼气工程建设。选择具备条件专业化企业开展规模化生物天然气工程试点。提高农村能源社会化服务水平,健全稳定农村能源管理和服务队伍,通过加强服务和技术指导,不断提高沼渣沼液的商品化、肥料化利用水平和沼气工程的产气率、使用率。二是加快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以秸秆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利用为重点,大力推广应用秸秆精细还田、秸秆青贮微贮氨化、秸秆热解气化、秸秆养殖食用菌等技术,配套建设秸秆收贮体系。

  (六)实施畜禽养殖提升工程,建立畜牧生态产业体系。一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省、市、县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负责制订本级畜牧业发展总体规划,依据当地禀赋条件、环境容量,合理确定养殖品种、规模、总量。依法划定禁养区、限养区,严格区划管理,依法关闭或搬迁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业户,并制定、落实相关补贴政策。二是转变方式,提升水平。积极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以品种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处理无害化和监管常态化“六化”为核心,建立一批针对不同畜禽品种、不同规模、不同养殖方式的行之有效的标准化示范模式,引导畜牧业转型升级,不断提升畜禽养殖标准化、规范化水平。三是治理污染,生态循环。重点对畜禽养殖场粪污清理、输送、贮存、处理等设施进行标准化改造,大力推广发酵床养殖、沼气工程建设、有机肥生产、种养结合等粪污无害化处理利用技术。积极推行猪-沼-果和猪-沼-菜等种养结合的生态养殖模式,实现畜禽养殖废弃物的资源化循环利用。四是加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探索建立“企业投资、政府补贴、市场运作、保险联动”的病死畜禽专业无害化处理厂和收集体系建设运行模式,到2016年底,全省建成病死畜禽专业无害化处理厂90处,年处理病死畜禽能力达27万吨。所有规模养殖场配套建设无害化处理设施。

  (七)实施农业标准化工程,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围绕提升品质、培育品牌,加快制修订农业地方标准,健全完善产前、产中、产后相互衔接、严谨配套的地方标准体系;以“龙头+基地+农户”为主要模式,按照整体规划、有序推进的要求,加快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推行全程标准化生产;大力发展“三品一标”,进一步加快瓜菜果茶产品的“三品”认证步伐,强化证后监管。建立健全检测体系,加大产品检测力度,加强标准化实施监督。到2020年全省各类农业地方标准、生产技术规范达到 2600项,建成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产业化果菜基地达2500万亩,“三品一标”产品7500个。

  (八)实施生态循环农业创建工程,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在全省选取部分代表不同区域特点的县(市、区)、园区、企业、生产基地,大力推行农业清洁生产、标准化生产,组织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积极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建设,开展示范创建。一是选择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基础较好的县(市、区),统筹规划产业布局、技术模式、科技支撑、服务设施和配套政策,构建农业生产、加工、流通、服务、休闲相协调的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和生产经营体系,形成县域大循环,整建制创建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二是依托各类现代农业园区,以各类新型经营组织为实施主体,合理布局生态循环产业和生产模式,形成区域中循环,创建示范区。三是以农产品生产加工、肥料饲料、废弃物循环利用等企业为主体,以集约化投入、清洁化生产、循环化利用、无害化排放组织生产、加工和供给,实现企业小循环,创建示范企业。四是选择生态环境好、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强的农业生产基地,集成推广生态循环农业技术模式,实现基地微循环,创建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基地。到2020年,创建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30个、示范区100个、示范企业100个、示范基地500个。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打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攻坚战,省农业厅成立相关处、站参加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进工作小组,加强对各地的工作指导与服务。各级农业部门要切实增强对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纳入打好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攻坚战的总体安排,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关心与支持,及时加强与发展改革、财政、国土、环保、水利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形成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工作合力。

  (二)强化责任落实。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农业系统多个行业部门,必须建立分工明确、责任到位、统一配合、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省厅生态农业处牵头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负责做好各项工作统筹协调并具体负责实施资源循环利用工程和生态循环农业创建工程;省畜牧兽医局负责实施畜禽养殖提升工程;省厅质监处实施农业标准化工程;省土壤肥料总站负责实施农业节水工程和化肥减量工程;省植保总站和省农药检定所负责实施农药减控工程;省农业环境保护和农村能源总站负责实施清洁生产工程。各级农业部门要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责任意识和主体意识,结合当地实际,针对农业面源污染存在的突出问题,明确工作目标,建立目标责任制,制定方案、细化分工、强化协作,同力推进工作开展。

  (三)完善监测体系。强化农业面源污染国控点的运行维护、样品监测、数据上报等基础工作,以实施耕地质量提升计划为契机,加强化肥、农药、地膜、秸秆、畜禽粪便监测预警。加强省级农产品综合中心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能力建设,积极推进农业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着力开展水质、土壤、空气、农产品样品检测及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的认证检测,提升风险监测预警评估能力。

  (四)强化宣传引导。充分运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多种媒体,大力宣传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科学普及、舆论宣传和技术推广。围绕农业节水、减量控害、资源利用、产品安全等主题,大力普及农业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知识和先进实用防治方法,广泛宣传和交流各地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取得的成效、经验和做法。

  山东省农业厅办公室                      2015年7月1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