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廉政文化进农村 > 热点追踪

太仓“勤廉指数”管住村干部

日期: 2008-05-30 10:50 作者: 来源:新华日报 【字体: 打印本页

  村干部干得好不好,老百姓说了算。从今年起,太仓在全市92个行政村全面推行“勤廉指数”测评,由村民主导,给村干部的日常工作打分。村干部干得怎么样,老百姓有哪些不满意,“勤廉指数”都给出了最直观的回答。这些数据最终汇拢到太仓市纪委,作为评定村干部是否合格的重要依据。

  把干部考评权交给老百姓

  走进太仓城厢镇电站村的“文化体育中心”,进门就可以看到墙上挂着一张大大的“电站村勤廉指数统计表”。“全村老百姓的人均收入是多少,比上年有没有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到什么程度,老百姓还有什么不方便……表上十几个项目都是硬碰硬的内容,老百姓打多少分就是多少分。这个指数体系就相当于把考评权交给了老百姓。”太仓市纪委的同志告诉我们,去年8个村开展了“勤廉指数”测评试点工作,当年,电站村名列第一。今年一季度新出炉的全市92个村“勤廉指数”排名中,电站村又是第一名。

  提起“勤廉指数”,电站村党委书记王义平坦言“现在压力很大”,原来他觉得自己做得还不错,可测评结果出来后发现,很多地方还有待提高。“不能自我感觉良好,必须每天反思自己到底做了多少事情,为老百姓带来多少实惠。”

  规则缜密保证结果客观

  “勤廉指数”具体怎样评?太仓市纪委借用“外脑”,请来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大学的邓伟志教授作指导,制订了缜密的“评价规则”。

  “勤廉指数”分两个部分,一是“勤政指数”,主要包括经济发展、组织建设、社会和谐等指标;二是“廉政指数”,主要包括教育预防、权力规范、廉洁从政等指标。“指数”的参评人员包括各级党政干部和普通村民,其中,村民“话语权”最大,分值占比达到60%。也就是说,只要村民不满意,这个“村官”的“指数”得分肯定上不去。

  “勤廉指数”还有两份调查问卷,分值各占50%,其中一份向有关专业部门进行调查,由组织部、农办、民政局、社保局、统计局等部门提供有关数据;另一份则在村民中随机发放,抽查对象不固定,由统计局工作人员上门入户调查,对反馈的问题,要求该村写出整改报告,限期改正。

  太仓市纪委书记张彪说,农村党风廉政建设要落到实处,必须进行量化评估。通过深入客观地分析测评数据,了解各村勤政廉政建设中的优势和存在问题,让奖惩建立在科学的考核基础上,“测评结果出来后,落后村的干部顿时就坐不住了”。

  要经济发展更要社会和谐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电站村能够拿到第一名,并非因为村里各项经济指标都是顶尖的,事实上,该村的经济实力与有的试点村相比尚有差距。“但是我们创造的综合效益好,比如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到位”,村党委书记王义平举例说,“别的村房子大,但公共厕所、医疗室、污水处理等方面不如我们。电站村地处城郊,外来人口多,很容易脏乱差,但却是国家生态村、省卫生村。”

  “勤廉指数”对村干部的综合能力提出了考验。根据“指数”的要求,村干部承担的责任不仅仅是富民,把村里的经济指标搞上去,更重要的是为村民创造一个安居乐业、协调发展的环境。“村区域内环境优美、乡风文明、人际和谐,百姓安全感情况”,“社区服务中心配套设施和活动开展情况”,村干部“是否关心弱势群体和照顾特困村民的情况,或者认真听取村民意见、建议,及时处理村民问题、解决矛盾情况”,都是考核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