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廉政文化进农村 > 热点追踪

甘肃宁县莲池村开展“农民是农廉工作主体”活动

日期: 2008-05-06 14:31 作者: 来源:新华网甘肃频道 【字体: 打印本页

  新华网甘肃频道5月4日消息

  4月28日,甘肃省宁县湘乐镇莲池村村委会会议室里,12名全体村民代表就今年莲池小学扩建项目建设性方案、投入以及村民是否出工出钱等村民关心的问题一一向村干部质询,会议在“争辩”中有序进行着。

  像这样每季度一次的村民代表议事会只是莲池村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一个缩影。从2006年初以来,莲池村把村民当作推进农廉工作的主体,并依托经全体村民反复讨论形成一套完整的村民自治“小宪法”,从机制上保障了全体村民依法行使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筑牢了村干部的“防腐墙”,编紧了“护廉网”。

  村民是决策主体——“村里要干啥,村民定了干。”

  有着8个村民小组、314户农家、1367口人的莲池村,由于地处湘乐河川区,立地条件较好,近8年来村“两委”争取国家在莲池村里实施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助农增收的项目工程达31项。因此,国家的项目投资款和村民的投入款成为村民眼中盯得最紧的“肥肉”。如何让一块块“肥肉”肥了村庄,肥了村民而避免流入个别人腰包?这些年,村党支部书记梁怀印一条主要经验就是:村里无论是搞项目,还是干其它的事儿,只有让广大村民赞成,事情往往解决起来得心应手;村里财务让群众监督,村里事务让群众插手管理,实事就能办到村民心坎上。

  在建莲池小学护坡墙时,有的群众认为办教育太费钱,有的群众认为只要不跟村里群众要钱就行了,有的群众认为即使不建护坡墙应付个三五年不会有问题。“群众意见不统一,就没法儿搞这工程”,村主任刘全德给大家解释:“建学校一点都不能搞,学校里读书的都是咱们的下一代或下下一代,谁能保住三五年内山上发了大洪水冲不垮教室!”一句话让群众茅塞顿开。经全体村民大会表决,形成了全体村民的决议后,最后这项耗资5.5万元的工程才得以实施。

  从三年前起,莲池村对粮食直补、五保户补助、救济救灾、低保户申报、计划生育指标发放及民生事业等工作,都先由村两委提出建议,在听取村民意见后,才付诸实施。虽然有时做群众工作要花费十天二十天时间,可这样就将矛盾提前消化了,不会有遗留问题,群众满意,上级政府部门满意。

  村民是管理主体——“村里大小事,村民都参与”

  无论村里大事小事,如果都由村干部一竿子插到底,一切开支由几个村干部说了算,就是村干部廉洁公道,也会引起群众猜疑。莲池村的做法是:凡涉及村民利益的事情,能让村民自己管理的一律交由群众去管理,村干部只管组织、协调、后勤服务,不插手具体事务。

  平时,村里日常琐碎的事情主要由民调组、治保队、产业协会、红白理事会、计生协会、村规民约监督小组、村集体财务监督小组等村民自治组织具体负责。涉及项目工程建设如修路、改水、改电、建学校、新农村小康农宅示范点建设等工程,莲池村有个土政策,村干部一律不染财务。村委会让一组村民代表管账并负责收料,另一组村民管钱并负责料的质量,相互制约,消除了借公肥私、弄虚作假等现象。

  去年全村实施农电网改造项目工程时,对农户投资接主线的入户线的16万元,6位经手这钱的村民代表跑遍了全县几乎所有地埋线销售点,买到了市场上质量最好价格最低的地埋电线。村民代表李录娃说:“这么大的工程交给村民管理,全村百姓都很清楚,就是买几颗螺丝钉子,村民都知道在啥地方订哩。”最后,这个预算16万元的农户接主线的入户线,不仅没超标,还节余出了210元。”

  村民是监督主体——“村账三堂审,村民评村官”

  每月2日向村民公布账务;每月6日党员、干部集体学习;每月26日小组理财;每月27日村里理财;每月28日村干部工作例会;一季度一次村民代表议事大会;每半年一次村干部述职述廉;一年一次村民大会。这就是莲池村村民行使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的八个“雷打不动”。村党支部书记梁怀印告诉笔者:“每个干部的每项工作都受到村民代表、理财小组和全体村民的监督,村民有意见可随时提,不对就改,这样干就不会犯错误。”

  村民对干部工作的日常监督与定期监督都很“严格”: 每半年一次村干部述职述廉会雷打不动,村干部向全体村民交账,公开接受群众评议监督,群众以无记名投票的形式给全体干部打分。对评议不合格的,村党支书要进行诫勉谈话。同时,他们把村民评议村官和村民质询村官有机结合起来,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

  在财务监督上是“三堂会审”。 每月26日小组理财时,小组干部、报账员和三个村民代表参加,对小组的财务、票据进行审查,至少得两个村民代表签字后才能报村里;每月27日村里理财时,村党支书、村委主任、报账员和村民代表参加,票据合格的,加盖村民主理财公章,经村委主任签字后给予支出。每月28日,经镇财税所审查后,于下月1日在村公示栏内将上月的财务收支情况予以公示,接受全体村民监督。去年7月,第二村民小组报账时,因一张用车票据书写不清,村理财组提出了质疑,并专门进行了核查,确认属实后,又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进行研究,虽给予支出,但按规定罚了经手人10元钱。现在,不管该村每年支出几万、几十万元,都有根有据,合情合理。村民郑全录说:“群众告干部,还不就是因为有的干部爱多吃、多拿、多占。在莲池村,干部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什么都公开,自然没有人告状。现在我们的干部是为群众办实事的,群众很支持。”

  当村民成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后,干部们耳根清静,心无旁骛办大家的事,谋发展;村民们心平气顺,一心一意创增收,创家业。如今莲池经过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退耕还林等项目工程的先后实施,农业基础夯实了,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也由2000年的1000元增加到了去年的2450元,全村家家户户有了摩托车、农用三轮车,95%的农民告别了土窑洞,住进了新房子,用上了固定电话或手机;近8年里全村没发生过一起上访事件和刑事治安案犯,呈现出生产发展、村风文明、村容整洁的喜人局面。村党支部连续7年被镇党委树立为先进村党支部。